虞泰柱
(南京市江寧區畜牧獸醫站,江蘇南京 211100)
規模化豬場免疫程序設計及免疫效果影響因素分析
虞泰柱
(南京市江寧區畜牧獸醫站,江蘇南京 211100)
隨著我國畜牧業的迅速發展,生豬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日趨完善,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同時規模化豬場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越發嚴重,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該文針對規模化豬場設計了一套免疫程序,并對影響免疫效果的因素進行分析,為降低規模化豬場流行病的發生,提高生產、經濟效益提供依據。
規模化豬場;免疫程序;免疫效果;影響因素
目前豬傳染病的發生及流行越來越嚴重,死亡率和淘汰率較高這個規模化豬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是保證和保障規模化養豬場生豬產量和經濟效益的關鍵。定期接種疫苗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主要措施。
1.1 后備母豬免疫程序
配種前接種常見傳染病疫苗,可提高母體和初乳中特異性抗體含量,使仔豬在哺乳期獲得母源抗體保護,不易發生傳染病。(1)配種前第七周接種豬細小病毒疫苗,2 ml/頭;(2)配種前第六周接種豬乙型腦炎病毒疫苗,1 ml/頭;(3)配種前第五周接種豬偽狂犬疫苗,2 ml/頭;(4)配種前第四周接種豬瘟脾淋源苗,4頭份/頭;(5)配種前第三周再次接種豬細小病毒疫苗,2ml/頭;(6)配種前第二周再次接種豬乙腦病毒疫苗,1 ml/頭。
1.2 經產母豬免疫程序
(1)生產母豬在每年的1、5、10月分別接種偽狂犬疫苗1次,3 ml/頭;(2)3、7、11月的第二周分別接種口蹄疫疫苗2次,3 ml/頭;(3)3月份的第3周接種乙型腦炎病毒疫苗,1 ml/頭,以提高母豬對病毒的抵抗力,保持生產力;(4)配種前接種藍耳病滅活疫苗2次,間隔20 d,4 ml/頭。
1.3 分娩母豬免疫程序
在母豬分娩后第二十一天接種豬瘟脾淋源苗,4頭份/頭。
1.4 公豬免疫程序
(1)在每年的1、5、9月第三周,分別接種偽狂犬疫苗1次,3 ml/頭;(2)3、7、11月的第二周分別接種口蹄疫疫苗1次,3 ml/頭;(3)3月份的第三周接種乙型腦炎病毒疫苗,1 ml/頭;(4)4、10月第一周分別接種豬瘟脾淋源疫苗,4頭份/頭;(5)3、9月分別接種藍耳病滅活疫苗,4 ml/頭。
1.5 仔豬、待售豬免疫程序
(1)出生后28日齡接種豬瘟脾淋源苗,2 ml/頭;(2)35日齡接種口蹄疫疫苗1 ml/頭;(3)42日齡接種藍耳病滅活疫苗,2 ml/頭;(4)55日齡再次接種豬瘟脾淋源苗,2 ml/頭;(5)62日齡再次口蹄疫疫苗2 ml/頭;(6)69日齡再次接種藍耳病滅活疫苗,2 ml/頭。
2.1 疫苗質量及選擇
購買疫苗時應選擇具有完善生產條件、質檢控制標準和具有批準文號的正規疫苗生產廠家,通過GMP的生產企業應列為首選;除農業部規定強制免疫的疫苗由各級獸醫防疫機構提供外,其他豬病疫苗必須向取得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獸藥經營許可證》的獸藥供應商購買,切忌不顧質量私自盲目采購和使用非法疫苗,確保所獲得的疫苗無任何質量問題。很多傳染病病原由于表面抗原的差異分為多種血清型,不同的毒株和菌株的疫苗產生的抗體血清型也不相同,養殖戶應掌握本場和本地區傳染病流行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本場的特定血清型疫苗。
2.2 多種疫苗的相互干擾
多種疫苗同時免疫時,由于短時間內進入動物機體的抗原過多,機體免疫應答雖整體仍保持在一定水平,但相對于每種抗原所產生的抗體滴度可能會較低,而達不到免疫保護的效果;或對其中一種抗原的免疫應答顯著降低,如同時接種口蹄疫苗與乙型腦炎疫苗等。
2.3 母源抗體干擾
母源抗體的高低直接決定仔豬首免日齡。免疫母豬體內生的各種抗體可傳遞給仔豬使其獲得免疫性保護。未吃初乳的新生仔豬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極低,吮吸出入后,血清免疫球蛋白迅速上升,接近母體水平,出生后24~35h即可達到高峰。如母源抗體水平較高時進行疫苗免疫,仔豬體內的特定抗體會中和疫苗中的抗原,是疫苗免疫力減弱或完全失去免疫力。因此,在仔豬首免日齡的選擇上必須考慮母源抗體水平的高低。
2.4 健康狀況
當豬群患有內科、外科疾病時,如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皮膚病、外傷、微量元素缺乏、中毒等情況下,機體淋巴細活性降低,對疫苗的細胞免疫應答和體液免疫應答效率較低,應在疾病完全治愈后再進行免疫,有利于獲得較高的免疫保護。
2.5 免疫抑制性疾病
免疫抑制性疾病就是由單一或多種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導致免疫系統受損、免疫功能降低所引起的疾病總稱。如在豬群患有免疫抑制性疾病時進行免疫接種,疫苗就不可能誘導完全的免疫應答,造成抗體水平低下,副作用加大甚至使免疫失敗。在豬群患有豬Ⅱ型圓環病毒(PCV2)、呼吸與繁殖綜合征(PRRS)、細小病毒病(PP)、豬偽狂犬病(PR)、豬流感(SI)、豬瘟(HC)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時不宜接種疫苗。
2.6 免疫接種因素
進免疫接種前應對接種器械嚴格滅菌,接種時對接種部位進行嚴格消毒,做到一畜一針頭,以免造成細菌及病毒的交叉感染,引發新的疾病。嚴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說明進行操作,不能隨意改變接種途徑和劑量,如將肌肉注射改為口服,穴位注射改為皮下注射等;確保每頭豬只獲得足量的疫苗,防止“飛針”、“漏針”等使注射劑量不達標,注射時應綁定好豬只。
做好傳染病預防工作是保證規模化豬場豬群健康,生產性能高、經濟效益好的一項重要措施。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重于治"的方針,采取科學、有效的預防措施,提高養豬防病的科學技術水平。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質量優良的疫苗、熟練的操作技術和正確的使用方法有助于將豬傳染病對養豬生產的危害降到最小程度,增加養豬生產經濟效益,促進養豬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