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美娥 張世廣 李吉香查 飛 吳柳鋒
(1.云南省宣威市虹橋街道畜牧獸醫站,云南宣威 655400; 2.云南省會澤縣雨碌鄉畜牧獸醫站,云南會澤 654214; 3.云南省會澤縣迤車鎮畜牧獸醫站,云南會澤 654204; 4.云南省曲靖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曲靖 655000)
羊腸毒血癥的防制
趙美娥1張世廣2李吉香3查 飛4吳柳鋒4
(1.云南省宣威市虹橋街道畜牧獸醫站,云南宣威 655400; 2.云南省會澤縣雨碌鄉畜牧獸醫站,云南會澤 654214; 3.云南省會澤縣迤車鎮畜牧獸醫站,云南會澤 654204; 4.云南省曲靖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曲靖 655000)
羊腸毒血癥又稱“軟腎病”、“過食癥”,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腸道內繁殖產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致死性傳染病。由于該病死后的腎臟如軟泥樣,故稱之 “軟腎病”。魏氏梭菌為革蘭陽性厭氧粗大桿菌,可形成莢膜,故又稱為產氣莢膜桿菌,經消化道而發生內源性感染。該病多在春夏之交和秋季發生,尤以2月齡-12月齡、膘情好的綿羊發病較多,呈地方性流行,威脅著羊產業的發展,加強該病的綜合防控,有效防制該病的發生,促進羊產業健康發展。
本病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和條件性,多發于春末夏初青草萌發和秋季牧草結籽后的一段時期:羊吃了大量的菜葉菜根的時候發病,常見于3~12月齡膘情較好的羊。
羊患本病多為急性發作,急性者突然倒地痙攣,突然發作,很少能見到癥狀,往往在表現出疾病后羊便很快數分鐘后即可死亡。癥狀可分為2種類型:(1)以搐搦為其特征,病情緩慢者表現興奮不安或沉郁,空嚼、咬牙、異食,呈腹痛、肚脹、離群呆立、步行蹣跚、側身臥地或表現神經癥狀,如頭向后傾、轉圈、盲月行走等,隨后倒地昏迷,在倒斃前四肢出現強烈的劃動,肌肉顫搐,眼球轉動,磨牙,口服過多,隨后頭頸顯著抽縮,往往死于發病后的2~4h內。(2)以昏迷和靜靜地死去為其特征,病程不太急,其早期癥狀為步態不穩,瀕死期常發生腹瀉,排出黃褐色水樣稀糞,全身顫抖、口鼻流沫,以后臥倒,并有感覺過敏,流涎,上下頜“咯咯”作響,繼以昏迷,角膜反射消失,有的病羊發生腹瀉,通常在3~4h內靜靜地死去,搐搦型和昏迷型。
病羊死后解剖,見到肝臟腫大,暗紫色,切面外翻,質脆,右葉表面有核桃大到雞蛋大的黃白色的壞死。脾臟腫大,質地松軟,腎脂肪囊水腫,并呈黃色膠凍狀,腎臟軟化似泥,稍加觸壓即潰爛。心外膜水腫,休腔積液,心臟擴張,心內外膜有出血點。腸系膜淋巴結水腫,呈乳白色,結腸淋巴結出血、水腫,肺門淋巴結出血,周圍有黃色膠凍狀物,大網膜有多處凝血塊,大小不一,腹腔約有500ml血紅色液體,暴露空氣后則凝成黃色膠樣纖維蛋白塊,真胃內常有未消化飼料,小腸黏膜充血、出血發炎,嚴重病羊腸壁呈血紅色或有潰瘍。瘤胃部分黏膜出血,真胃黏膜、小腸黏膜全部呈紫紅色,為嚴重的彌漫性出血,膀胱黏膜有密集的針尖狀出血點。全身淋巴結腫大,切面黑褐色。
根據該病的流行特點,臨床以急死、死后剖檢腎臟軟化為特征可作初步診斷。本病的確診,除根據臨床癥狀外,還需進行實驗室診斷。確診采取小腸內容物、腎臟及淋巴結等制片鏡檢具有莢膜的魏氏梭菌。同時將其小腸內容物濾液接種家兔和小鼠進行毒素檢查和中和試驗,可確定毒素和菌型。臨床診斷應與炭疽、巴氏桿菌病和大腸桿菌病相區別。
病羊用抗生素或磺胺藥結合強心、鎮靜、對癥治療。
(1)青霉素,肌肉注射,每次80~160萬單位,每天2次;(2)用慶大霉素按1000~1500單位/kg肌肉注射,每日2次;(3)磺胺脒,按8~12g/kg,第1天1次灌服,第2天分2次灌服;(4)10%石灰水灌服,大羊200毫升,小羊50~80ml,連用1~2次。此外,應結合強心、補液、鎮靜等對癥治療.。病情嚴重者將10%安那咖10ml加500~1000ml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
(1)發病時立即轉移牧場。
(2)注射“羊快疫、猝狙、腸毒血癥”三聯苗。
(3)加強飼養管理,在夏初應減少搶青,在秋末盡量到草黃較遲的地方放牧,在農區要減少投喂菜根菜葉等多汁飼料。農區和牧區春夏多發病期間少搶青、搶茬,實行牧草場輪換放牧,經常給羊飲用0.1%高錳酸鉀溶液,秋季避免吃過量結籽飼草。常發病期定期注射羊厭氧菌病三聯苗(羊快疫、羊猝殂、羊腸毒血癥)或五聯苗或近年試驗成功的六聯苗(羊快疫、羊腸毒血癥、豐猝殂、羊傳染壞死性肝炎、羔羊痢疾和大腸桿菌?。?。皮下或肌肉注射5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