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厚臣 戴友權
(1.貴州省印江自治縣中壩鄉畜牧獸醫站,貴州印江 555200; 2.貴州省印江自治縣畜牧技術推廣站,貴州印江 555200)
雞白痢疾診治要點匯總
魏厚臣1戴友權2
(1.貴州省印江自治縣中壩鄉畜牧獸醫站,貴州印江 555200; 2.貴州省印江自治縣畜牧技術推廣站,貴州印江 555200)
近些年,印江自治縣結合地緣優勢大力推廣發展養雞產業,逐漸形成了林下種草養雞技術模式,推廣發展了烏骨雞養殖產業鏈,實現了養雞發家致富的基本構想。以印江自治縣烏骨雞產業為例,臨近鄉鎮——新業倍嘗甜頭,該鄉黨委政府2010年提出了“鄉有100萬烏骨雞”的發展目標,打造群眾增收的主導產業。今年,新業鄉爭取資金50萬元,用于烏骨雞養殖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爭取資金15萬元,用于補助群眾購烏骨雞雞雛。到目前為止,印江已將烏骨雞養殖推廣到了新業、板溪、楊柳等鄉鎮,有近200戶養殖,存欄烏骨雞有50萬只左右,計劃年出欄烏骨雞100萬只,可實現產值5000萬元以上。
隨著養雞產業規模地不斷擴大,疫病防控成為各地方畜牧獸醫站工作的重點所在。本文介紹雞白痢為一種常見的、急性的、敗血性傳染病,臨床典型癥狀為不食、嗜睡、下痢,心、肝、肺等等器官嚴重壞死性結節。日常養殖無論是病發率,還是壞死率都比較高,是嚴重危害雛雞成活率的重大病害之一。本文就其診治要點進行匯總介紹,以供參考和借鑒。
雛雞發生白痢病時,一般根據臨診及病理剖檢即可作出初步診斷,如部分雛雞有下痢癥狀,“糊屁股”,或呼吸困難,同時死亡率很高。剖檢見心、肝、肺有壞死結節等。但應注意與雛雞的曲霉菌病相區別,因為雛雞思曲霉菌病時也有呼吸困難,肺部也有灰白色結節,發病日齡相近,旦發病率與死亡率亦很高。但曲霉菌病的結節病變不僅見于肺,也見于氣囊膜或胸腹腔漿膜上,將結節病灶作成壓片鏡檢,可見到霉菌絲和袍子。
青年雞發病,除一般癥狀外,剖撿可實質器官有壞死結節,同時可見肝破裂引起內出血,這是一新的發病動態,診斷時應予重視。
臨床用抗生素類藥物、呋喃類藥物、磺胺類藥物進行治療,對于減少雛雞死亡率是大有裨益,但是經過治愈后的雞只也有可能成為帶菌雞的危險性。臨床長期用藥,極易導致機體產生抗藥性,由此建議早期用藥需結合藥敏實驗、用藥期間需幾種藥物交替使用。
(1)呋喃類藥物,可用呋喃唑酮,治療參照含量比例0.04%進行調配,也就是每5kg飼料中混合2g藥物用于治療。如果做預防之用,可酌情減量。也可于飲水中添加,比例控制在0.01~0.02%,連續用藥1周。用藥期間,必須要準確計算劑量、混合均勻,避免中毒癥問題的出現。
(2)抗生素類藥物,可用土霉素、金霉素或者是四環素,治療參照含量比例0.2%進行調配,也就是每5kg飼料中混合10g藥物,連續飼喂1周。也可用氯霉素,治療參照含量比例0.2%進行調配,連續用藥3~4d。也可用鏈霉素,治療參照0.1~0.2%的比例混合飲水,連續用藥3~4d。也可強力霉素,飲水中混合藥物50mg/kg,連續用藥3d。
(3)磺胺類藥物,比如: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飼料混合比例控制在0.5%;磺胺喹噁啉——飼料混合比例控制在0.1%;抗菌增效劑、磺胺聯合用藥,參配比例為1:5,于飼料中按照0.02%的濃度進行喂服,連續用藥1周。
(4)氟哌酸或者是喹諾酮類第三代產品,像是恩諾沙星,也有不錯的療效,參照使用說明用藥即可。
(5)微生物制劑,隨著生物科學于疾病防控領域的廣泛應用,一些微生物制劑在雞白痢中發揮著更為關鍵的作用。比如:調痢生——是一種芽孢細菌制劑,每只參照用量為20~30mg,將其混合飼料或者是飲水中,每天1次,連續用藥3d,不能配合抗菌類藥物使用;促菌生——是一種需氧芽孢桿菌的活菌制劑,每片菌種含量為5億,治療時每只雞用藥在0.25~0.5億,每天2次,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同樣,不能配合抗菌藥一起使用。
此病傳染源為帶菌雞,由此,設法將雞群中攜帶病毒的帶菌雞清滅干凈,凈化雞群,積極培育無白痢病雞群,是預控此病的關鍵。具體措施可參照如下:
(1)有計劃地進行雞白痢檢疫,可結合全血玻板凝集反應進行,早期于120~140日齡上籠時檢疫1次,于產蛋高峰期加強檢疫1次,將可凝反應的雞只全部淘汰。同時,嚴格消毒制度,雞舍、地面、所用用具等等徹底消毒一遍,并將此檢疫工作堅持下去。
(2)孵化用的種蛋必須來自凝集反應陰性的母雞和公雞。堅持2h檢蛋—次。種蛋在人庫及人孵之前用甲醛熏蒸消毒,以殺滅附在蛋殼上的雞白痢病菌。
(3)為了防止在孵化器內感染,孵化器、蛋盤的清潔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每次孵化前將孵化器、蛋盤徹底清理和洗刷干凈,如殘留的糞便、絨毛,蛋殼碎片等,然后用甲酯熏蒸消毒。
(4)雞舍內所有用具需徹底清洗,嚴格消毒制度,加強雞舍環境衛生管理工作。雞糞作為致病菌滋生的載體,必須要經常予以清掃,集中堆積發酵。對于病死雞尸體,需無公害化焚燒或者是深埋處理。
(5)加強雛雞飼養管理,其所用飼槽、飲水器、育雛室經常保持潔凈,養殖溫濕度保持恒定,所用墊草需勤換勤曬,雛雞養殖密度不能過大、過于擁擠,飼喂日糧搭配合理,確保雛雞有一個良好的養殖環境。
(6)加強藥物預防,當前在沒有充分控制雞白痢傳播或者是不能確保雞群健康的情況下,可加強藥物預防防控此病。出殼后開食的雛雞,按飼料比例加入0.02%的痢特靈,或0.2~1.5%磺胺類藥,或細菌制劑連喂3~5d,有利于控制白痢的發生。但長期使用,有些雞白痢菌株對藥物產生抗藥性,影響效果。如發現無防治效果的,必須更換藥物。
[1] 姚遠,張帆,郗正林,等.我國雞白痢沙門氏菌的流行情況及凈化現狀[J].當代畜牧,2012,(10):11-13.
[2] 楊龍峰,韓柳,王艾晶,等.延慶縣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的流行病學調查[J].山東畜牧獸醫,2012,(8):65-66.
[3] 張余純,周愷.雞白痢的流行現狀與防控措施[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1,(6):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