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軍
(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畜牧獸醫站,青海海東 810700)
淺論畜牧技術基層推廣的問題與建議
趙建軍
(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畜牧獸醫站,青海海東 810700)
在分析本地畜牧技術基層推廣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完善基層畜牧技術推廣體系;順應市場經濟發展新形式,加強畜牧技術推廣服務意識;培育地方龍頭企業、協會、專業合作組織,充分發揮其連接畜牧養殖與市場間的銜接作用;畜牧技術推廣深層次發展,發揮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聯動作用;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推動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等發展戰略,為今后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和技術指導。
畜牧業;技術推廣;建議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本地畜牧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經濟效益不斷提升。在這種態勢下,做大做強畜牧產業,落實畜牧技術推廣工作,將面臨著更多的問題和挑戰。在此,如何創新思路、探索路徑,切實做好畜牧推廣技術推廣工作,為畜牧業增收,成為當下值得我們去思考和關注的問題。
2.1 畜牧技術基層推廣工作隊伍力量薄弱
從目前海東市樂都區畜牧技術基層推廣隊伍建設情況來看,專職從事畜牧技術工作人員的人數偏少,大部分還分管其他工作,工作專注度不夠。從年齡結構來看,專職技術人員老齡化嚴重,各個鄉鎮從事此項工作的人員年齡普遍偏高,且存在中青年技術骨干斷層的問題。從知識結構來看,本科以上學歷的較少,高中學歷的較為普遍,甚至還有小學學歷水平。由于本身知識結構水平有限,接受新技術的能力也就較差,技術成果推廣應用水平也就可想而知。而且其信息整合、市場探索等等能力更是窺豹一斑,根本滿足不了市場經濟發展對一個合格畜牧技術推廣人才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畜牧技術推廣效度。
2.2 畜牧養殖觀念陳舊、推廣手段單一
畜牧業整體發展較為滯后,結構不合理,飼養總量不上,單產水平低,養殖效益差。深入場戶開展試驗、示范少。
2.3 畜牧技術推廣專項資金投入不足
畜牧技術推廣專項資金投入不足,地方專業化、規?;?、集約化企業發展較少,生產方式落后,技術和管理水平較低,技術設備落后,制約了新技術、新項目引進。試驗、研究和示范及推廣應用等有一定的難度。
3.1 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完善基層畜牧技術推廣體系
推廣體系是基層畜牧獸醫工作順利開展的體系保障,完善基層畜牧技術推廣體系,要重塑“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重視基層畜牧技術工作人員的職業發展,體現對相關工作人員的人文關懷。針對當前畜牧技術推廣工作隊伍不穩定的現狀,要著實落實好啊編制問題,穩定其職業公益性職能。同時,要積極地、有計劃性地招聘專業對口的高科技人才,確保畜牧專業人才“后繼有人”。此外,規范畜牧技術人員管理辦法,包括評聘辦法、績效掛鉤、綜合考核、獎懲兌現等,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增加責任感。此外,建議適度放寬技術人員職稱晉評條件,充分調動起工作的積極性。
3.2 順應市場經濟發展新形式,加強畜牧技術推廣服務意識
新環境下,必須要順應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強化畜牧技術推廣服務意識,切實為地方畜牧工作的開展提供卓有力的技術保障。當期網絡信息時代,要充分發揮網絡資源,構建信息共享平臺,積極為生產者提供產前、產后、產中服務。推廣應用新技術,進行技術經驗交流,并通過信息服務指導養殖戶養、引導養殖戶調、幫助養殖戶購銷;積極開辟農業科技電視專題節目和畜牧業養殖信息、簡報;積極開設專家咨詢熱線和畜牧業技術講師團,進行巡迥演講,面對面傳授,為畜禽養殖戶解決疑難問題;完善鎮(鄉)、村農業信息化和農民信箱等服務網絡體系建設。
3.3 培育地方龍頭企業、協會、專業合作組織,充分發揮其連接畜牧養殖與市場間的銜接作用
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畜牧養殖的經營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小規模、粗放式的生產模式已經難以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取而代之地方龍頭企業、協會、專業合作組織應運而生,在畜牧養殖與市場間發揮著橋梁和紐帶作用。由此,順應形勢,地方畜牧技術推廣單位要發揮其參謀作用,積極依靠政府的力量,大力培育和發展地方龍頭企業、協會、專業合作組織,逐漸實現畜牧技術推廣與畜牧產業化發展相融合,提高畜牧技術推廣的組織化水平。以科技示范園區、基地、示范場(戶),引進新技術、新品種,進行試驗、研究、示范和推廣應用,樹立樣板,加快面上畜牧業的推廣,提升科技轉化率。同時加強現代畜牧業小區的建設,結合當地實際,選準主導品種,率先實現規模養殖的新突破。要善于總結經驗,典型引路,以點帶面,逐步推動畜牧養殖小區持續健康發展。
3.4 畜牧技術推廣深層次發展,發揮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聯動作用
畜牧技術推廣深入基層、深層次發展,體現其應用的技術優勢,必須要實現最新科研技術的有效實踐。在此,上級農業部門必須要認識鄉鎮基層畜牧技術推廣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聯動的重要性,積極地牽線搭橋,實現在技術、資金、市場等等各個領域的廣泛合作,形成強強聯手,構建科研成果聯系實踐的開發之路。同時,科研單位與鄉鎮合作,推進畜牧業產業化,利用優勢畜產品和特色畜產品開發中的技術優勢,共建畜牧業基地,參與動物防疫、牲畜品種改良、草原建設與保護等業務工作,使科技在促進畜牧業發展方面得到具體體現。積極探索和制定切合實際的人才使用激勵機制,加大新科技培訓力度,吸收大中專畢業生充實到基層服務機構。
3.5 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推動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發揮科學技術的先導作用,推動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實現農牧民有效增收的目的。今后工作實踐,努力做到如下幾點:(1)推行“四個統一”管理,努力做到統一供苗、統一防治、統一指導、統一銷售的科學管理模式;(2)響應黨中央營造綠色生態社會的號召,積極探索發展高效生態畜牧業發展模式的思路;(3)鼓勵技術創新,出臺一系列的科技創新獎勵辦法,提高畜牧業技術工作人員的積極性;(4)重視技術推廣人員教育培訓,切實提高其綜合實力水平。
[1] 郝大麗,潘聲友.基層畜牧技術推廣體系的現狀與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1,(23):20-21.
[2] 李永勝,吳承武,江亞停.基層畜牧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建議[J].中國畜牧業,2011,(1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