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旭 常小彥 楊尚奇
(千陽縣家畜良種繁育站,陜西千陽 721100)
千陽縣紫花苜蓿種植情況調查
李炳旭 常小彥 楊尚奇
(千陽縣家畜良種繁育站,陜西千陽 721100)
近年來,隨著我縣奶畜產業的跨越式發展,規模化養殖程度的進一步提升,優質苜蓿飼草需求量在不斷增加,全力建設優質苜蓿基地、大規模種植優質苜蓿已成為保障我縣奶畜產業穩定健康發展和打造優質奶源基地的根本。我們對全縣苜蓿種植情況進行了調查,針對存在的問題,對今后發展提出建議。
現狀;問題;建議
1.1 原有苜蓿留床情況
我縣地處渭北旱原,全縣有草地41萬畝,截止2012年底全縣苜蓿留床面積8533.33hm2。全縣草地主要分布在南北山區,苜蓿種植主要分布在淺山區、山川塬結合部,全縣人工種草1.11萬hm2,其中苜蓿種植面積8533.33hm2。
1.2 新種苜蓿基地情況
以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建設項目為支撐,在景家寨建成220hm2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基地,引進苜蓿良種。“三得利”、“皇后”、“42IQ” 進口優質苜蓿種子5000kg,連片種植苜蓿200hm2。并在沿途縣種羊場建立2.67hm2試驗示范田。推廣機械化收獲、加工生產技術,穩定了苜蓿留床面積。在北部和南部山區建成苜蓿生產基地1000hm2,生產優質苜蓿近1萬噸。推廣“訂單農業”模式和飼草種植新技術,引進專用青貯玉米種子20t,組建專業技術指導服務隊,在南寨、草碧、張家塬、柿溝等4鎮10個村建成專用青貯玉米飼草基地1333.33hm2。
1.3 生產基地配套建設情況
為壯大飼草基地建設,縣上設立縣牧草工作站掛靠縣家畜良種繁育站開展工作,抽調專門人員負責牧草生產管理工作。2010年成立青青牧草專業合作社,建成干草棚和機具庫1000m2,先后引進大型青貯玉米收割機1臺、青貯裹包機械2套、秸稈撿拾打捆機3臺、中型拖拉機3臺、小型飼草收割機3臺、飼草粉碎機1臺、秸稈揉搓機1臺、50T電子地磅1臺等現代牧草收割加工、運輸設備等30余臺(件)。合作社利用配套的機械設備,組建牧草專業服務隊,服務牧草生產,年機械收獲苜蓿80hm2,收購苜蓿干草280t,協調銷售500t。
2.1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思想認識
今年以來,我們積極開展各類宣傳活動,特邀請專家、教授,采取集中培訓、實地指導、廣播電視宣傳等多種方法,對廣大農戶及養殖場負責人廣泛宣傳了苜蓿營養價值及苜蓿種植、管護等相關技術。通過培訓和宣傳,使農戶及養殖場負責人對苜蓿草的營養價值、苜蓿的栽培技術、苜蓿的加工技術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在全縣樹立起”為養而種,以種促養”的發展理念,建立了集信息咨詢、草產品銷售、技術指導、學習培訓于一體的服務體系。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戶及牧場的種植積極性。
2.2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苜蓿種植
新一輪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我們把發展苜蓿種植作為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內容,通過保、改、種等措施,加強天然草場保護和改良,變農區糧經二元結構為糧經飼三元結構,擴大優質苜蓿飼草的種植面積,為奶畜提供優質飼草,實現草畜平衡,協調發展,進而提高奶畜的養殖水平,提高鮮奶的產量和品質,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飼草專業化生產。
2.3 實行訂單種植、確保銷售暢通
為了確保苜蓿銷售暢通,我們積極聯系我縣牛場小區以及周邊縣區牛場,采取訂單種植的方式,有效解決了苜蓿的銷售,銷售渠道的暢通,堅定了農戶及合作社種植苜蓿的信心,苜蓿種植面積正在逐步擴大。
2.4 完善配套項目,提供優質服務
2012年我們積極爭取實施了陜西省優質苜蓿飼草基地建設項目,依靠該項目我們建成了干草棚和機具庫1000m2,先后引進大型青貯玉米收割機1臺、青貯裹包機械2套、秸稈撿拾打捆機3臺、中型拖拉機3臺、小型飼草收割機3臺、飼草粉碎機1臺、秸稈揉搓機1臺、50T電子地磅1臺等現代牧草收割加工、運輸設備等30余臺(件)。引進法國“三得利”、美國“皇后”優質苜蓿種子5000kg。組建牧草專業服務隊,服務牧草生產,年機械收獲苜蓿80hm2,收購苜蓿干草280t,協調銷售500t。
2.5 多措并舉,壯大苜蓿種植產業
我們主要采取大戶種植管理、合作社租地承包、補貼農戶麥田連片套種及牧場小區承包種植等多種種植模式,開展苜蓿種植,并為農戶種植每667m2補貼100元的機耕、肥料費用。2013年大戶共種植苜蓿133.33hm2,合作社102hm2,農戶98hm2。同時,我站和縣青青牧草專業合作社在張家塬鎮景家寨村、南灣嶺村建立優質苜蓿示范基地,紫花苜蓿保留面積333.33hm2,引進法國“三得利”美國“皇后”種子5000kg。新種200hm2。
在高產優質苜蓿示范項目實施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宣傳不夠,優質高產苜蓿示范效應有待于進一步引導。二是苜蓿播種還流于手工撒種,均勻度不高。三是地內雜草還需清除,灌溉條件較差。
4.1 加強技術培訓
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利用我縣高級奶農培訓中心設施設備,聘請省內外專家、教授定期集中授課,并結合田間實踐進行指導。培訓內容主要為土地整理及播種、機械設備應用操作、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收割調制及貯存、生產指標數據測算及檔案管理等課程。
4.2 加大政策扶持
為了加快我縣飼草基地建設,配合該項目的順利實施,縣委、縣政府出臺了扶持苜蓿種植的惠民政策。一是集中連片新種苜蓿33.33hm2以上,每667m2補助15元種子款和播種費。二是捆綁使用農發項目、草地保護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等項目資金向苜蓿產業傾斜。三是建立獎勵激勵機制,對苜蓿種植生產大戶、重點鎮采取獎勵的辦法,鼓勵發展人工種草、苜蓿生產。
4.3 廣泛宣傳引導
為了引導社會各方關注我縣苜蓿產業和奶畜產業的健康發展,為奶業振興營造良好氛圍,我們要利用我縣媒體資源,大力宣傳項目建設對推動苜蓿產業發展和提升奶畜產業生產水平的重要作用和戰略意義。對項目建設的成效和經驗跟蹤宣傳報道,樹立典型,表彰先進,擴大影響,充分調動各方積極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4.4 實施訂單農業種植
積極推廣“訂單農業”生產模式與機械化收獲技術,加快飼草生產商品化發展,以規模養殖場與簽訂飼草種植訂單合同的村為單位,在全縣10到20個村建設青貯飼草基地1333.33hm2,為奶牛規模養殖提供青貯飼草原料,保障發展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