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輝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畜牧獸醫站,江蘇南通 226300)
發揮母豬免疫和返飼在防控仔豬病毒性腹瀉中的作用
江永輝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畜牧獸醫站,江蘇南通 226300)
本文著重闡述了母豬實施YGE、PED免疫的關鍵環節和返飼技術的操作方法,對研究和完善仔豬腹瀉防控技術有借鑒作用。
母豬免疫;返飼技術;腹瀉控制
2010年以來,在豬病領域關注度最高、議論最多的是引起仔豬腹瀉的疫病,而流行性腹瀉和傳染性胃腸炎(以下簡稱兩病)最為注目,兩病在這幾年中的危害為過去所罕見。經過幾年的研究和實踐,預防和控制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核心技術是,未病時實施孕豬免疫予以預防,已病時采取返飼加以控制。
流行性腹瀉和傳染性胃腸炎對低齡仔豬(特別是周齡內的仔豬)危害大,且病勢劇烈。一旦發生,急劇下痢,仔豬脫水拒奶,很快衰弱死亡,各種治療措施很難湊效。按照傳統的方法對仔豬進行緊急免疫接種也不現實,因為即使是超前免疫,也來不及產生抗體就發病死亡。而通過對母豬實施免疫,讓初生仔豬獲得母源抗體以抵御兩病的早期感染,是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懷孕后期對母豬合理免疫,血清中會產生很高水平的抗體,通過初乳傳遞給仔豬,讓仔豬早期得到保護。
實施好母豬兩病的免疫,要抓住三個環節:
(1)免疫時間和程序:理想的狀態是母豬分娩前夕兩病的血清抗體在最高水平,在分娩時才有高水平的母抗進入初乳。根據兩種疫苗的性質,抗體產生的規律,兩苗的最后一次免疫應在產前20d左右。依據免疫學理論,只有加強免疫,抗體水平才高。所以兩苗的前次免疫應在產前40~45d之間。考慮到懷孕期間其他疫苗的免疫,在有限的時間內,兩病免疫次數不可能過多,以兩次為宜。
因此下述免疫程序較為合理,即TGE、PED二聯滅活疫苗或TGE、PED、RA三聯滅活疫苗,在產前45d和20d分別進行二次免疫。
(2)免疫方法:后海穴注射,進針深度為4cm。接種時,針頭保持與脊柱平行或者稍偏上,以免將疫苗注入直腸內。要確保有足量的疫苗注入該部位。
(3)疫苗質量過硬:疫苗必須是正規廠家生產的、有批準文號的合格產品。否則程序合理,方法正確,但疫苗不合格,會前功盡棄,徒作無用功。
我區有個豬場,由于使用了某單位生產的無批準文號的中試產品—兩病弱毒苗,今年春節前后爆發兩病,造成慘重損失。經過分析查找,問題就出在疫苗上。我們在發病仔豬的糞便中檢測到了病毒,而在疫苗中卻沒有檢測到病毒,說明該疫苗是一個偽劣產品。
仔豬發生兩病后,為了迅速控制疫情,在目前治療不湊效的情況下,返飼是不得不采取的措施。返飼措施若運用得當,確實可以終止仔豬腹瀉病程的發展。
(1)目前比較通行的返飼操作有五個步驟:A收集不足周齡的發病仔豬的小腸及其內容物。B將收集足夠的小腸組織和內容物剪碎制成勻漿,在其內加入適量雙抗和牛奶,靜置除雜后待用。C將返飼材料加入飼料中對返飼對象進行返飼。先對懷孕100d以內的妊娠母豬及后備母豬進行返飼,再對懷孕100d以后的妊娠母豬及哺乳母豬(待仔豬斷奶后)進行返飼。D以大部分返飼對象出現腹瀉為返飼有效。如果返飼對象沒有腹瀉再返飼一次。E加強返飼后豬只的護理。
(2)返飼效果的評價
一般以返飼對象出現腹瀉的比率來評價返飼效果。有學者提出過一個返飼有效的大致標準,即返飼對象出現腹瀉的比率應在70~80%以上;如果種豬在近6個月內經過兩病多次免疫(3次以上),整體的腹瀉比例也要在40%以上,且群中后備豬、一胎豬的腹瀉比例要在80%以上。
據筆者對我區多個發病豬場返飼效果的了解,其結果與此相吻合。即返飼對象出現腹瀉比率較高的,疫情能較快平息;返飼對象部分出現腹瀉的,雖然疫情得到控制,但時間拖得較長;返飼對象腹瀉癥狀輕微,比率很低,其疫情有反復。
如我區有個年出欄萬頭商品豬的豬場,去年11月中下旬爆發豬流行性腹瀉。場獸醫為圖方便,取用發病仔豬糞便返飼,返飼后只有不到5%的母豬出現腹瀉,就不再重復返飼。結果今年1月中旬再次爆發。經檢測,仍為豬流行性腹瀉疫病。后經再次返飼,病情才得到控制。前后共死亡仔豬3200多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因此,一定要理解和掌握返飼技術的原理和操作要點,切實做好這項工作。當然也不能把返飼常態化、擴大化,而且其他配套措施也要跟上。
綜上所述,不管是免疫也好,或是返飼也罷,只要決定施行,就要遵循其規律,科學地實施好,讓其發揮在防控仔豬病毒性腹瀉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