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建
(潼南縣梓潼街道畜牧獸醫站,重慶 402660)
仔豬黃白痢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蔣 建
(潼南縣梓潼街道畜牧獸醫站,重慶 402660)
從機體疾病免疫效力來看,仔豬免疫力遠不如育肥豬。如果仔豬照顧不周,很容易感染各種病患。一旦感染,對仔豬打擊將是致命的。仔豬黃白痢是仔豬常見的一種傳染病,病原性大腸桿菌為致病病菌。感染后的仔豬常常因為體內水分以及電解質的喪失,最終導致仔豬死亡,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本文就仔豬黃白痢病發病原因、仔豬黃白痢病臨床癥狀進行綜合性地論述,同時就飼養管理科學合理、免疫接種工作落實到位、做好預防工作、做好治療工作幾個方面就仔豬黃白痢病的具體防控措施進行論述,為今后仔豬養殖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理論和技術上的借鑒。
仔豬;病患;防控
仔豬黃白痢是仔豬常見的一種傳染病,其主要特征為仔豬排糞成黃色或者乳白色水樣,由病原性大腸桿菌引起,病發過程中常見仔豬敗血癥的發生。養殖戶可以通過觀察仔豬的糞便樣,來辨析是否為仔豬黃白痢。仔豬出產后的10d左右,排便成乳白色或者是灰白色,一般是患有白痢,白痢患豬糞便中帶有氣泡,并且氣味較臭,幾天以后,仔豬精神狀態萎靡,背部毛發光澤暗淡,死亡率相較于黃痢偏低,患此病后,沒有得到及時的防治會造成僵豬現象的發生。仔豬得此病后常會引起體內水分以及電解質的喪失,最終導致仔豬死亡。該病具有發病率高、病情時間段、傳播速度快等特點。在治療不及時的情況下,極易造成仔豬死亡,給廣大養豬戶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
仔豬歡黃白痢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的抵抗力差,同時生存環境惡劣,帶有眾多治病菌所導致。
2.1 管理過程中,喂養不科學
母豬帶豬過程中,不科學地飼養是導致仔豬患黃白痢病的主要因素。管理過程中,飼料的比配不合理以及喂養量不足,會導致母豬營養缺乏,身體內部蛋白質合成不足,進而使得乳汁過稀,仔豬在食用這樣的乳汁后,身體的抵抗力會大幅下降。另外,豬圈環境衛生較差,通風不良、不透陽以及水源不潔凈都會導致仔豬黃白痢病的發生或加重。
2.2 仔豬身體的特殊性
仔豬身體機能不像成年豬,仍處于發展中,在不斷完善的狀態下,胃部機能發育不完全,胃酸分泌量較少,會使得胃腸道內的病菌大量繁殖,進而混亂內部的消化機能,仔豬吸食的乳汁進入腸道后分解成為有害物質,給腸道粘膜帶來一定的刺激。同時,如果是在夏季,天氣悶熱干燥,很容易導致該病的發生,冬天保溫工作沒有做好,也會使得該病發生率增高。
2.3 懷胎母豬的相關問題
母豬胎次也是影響該病發生率的一個因素,母豬胎次的多少和發病率成反比關系,胎次越少,發病率越高。原因在于,母豬懷胎多次后可以,可以形成相應的病菌免疫,仔豬在吸食母乳后,可以獲取母乳中的抗體,多各種病菌就會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母豬胎次太高,仔豬患該病的發生率不會降低。大腸桿菌基本上都是益生菌,為豬腸道內的正常菌種,但是也會有一些是致病菌。這些病菌在豬排便時會同時排出,附著于圈舍以及母豬的乳頭上,仔豬在吸食乳汁或者啃舔圈舍時,很容易感染。
2.4 黃白痢接種工作不到位
很多養殖戶沒有意識到黃白痢接種工作的重要性,相應的預防措施缺乏,出產后的乳豬在吸食初乳或者舔吮母豬皮膚時,很容易感染致病菌,從而導致該病的發生。
3.1 仔豬黃痢病臨床癥狀
仔豬黃痢病潛伏時間不長,出產后的半天就會出現臨床癥狀,最長不會超過三天。臨床癥狀主要變現為,精神狀態萎靡不振,皮毛輕松且凌亂、吸食母乳量不多、眼結膜發紅,發病時間較晚者或出現排糞發黃且稀、肛門不緊,一段時間后體重明顯下降,肛門處有糞便粘結,進而排糞成糊狀或水樣,糞便中有氣泡產生,氣味腥臭熏鼻。患病的仔豬常堆擠在一起,體溫在39到41℃之間。傳播速度較快,一天內會波及到全部仔豬。隨著患病時間的延長,仔豬群中會出現個別仔豬患有肺炎,呼吸困難伴隨有啰音出現,病情持續發展,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下,仔豬會出現腹瀉嚴重,消瘦度明顯,最終死亡,該病發病、死亡率極高。
3.2 仔豬白痢病臨床癥狀
相較于仔豬黃痢病,仔豬白痢發病時的癥狀不是很明顯,一般在仔豬出產后的十天左右開始出現臨床癥狀,起初開始排出乳白色或黃白色糞便,成糊狀、有腥臭味。仔豬食欲沒有減退,體溫在39.5到40.2℃之間。后期癥狀開始顯現,腹瀉開始加重,精神狀態下降,喜堆擠。發病率超過60%,死亡率在10%左右。
仔豬黃白痢病的發生對養殖戶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筆者建議以預防為主,中西醫同時治療的手段進行防控。
4.1 飼養管理科學合理
母豬營養要跟得上,飼料搭配時要科學合理,保持圈舍的衛生,糞便要及時清除,并進行消毒,可以在圈舍內墊上干草,及時更換,保暖通風工作要做好。母豬生產后,將仔豬放入保溫箱中,與母豬隔絕,然后對仔豬吸食過程中可以接觸到的母豬身體進行消毒,將前幾把奶擠掉,再進行消毒,然后可以讓仔豬進行吸食。必須要保證仔豬能在生產后的1h可以吸食到初乳。
4.2 免疫接種工作落實到位
在母豬待產前的40d和15d,分別注射黃白痢疫苗,以提高母乳中母源抗體水平從而使仔豬獲得被動免疫。另外,還可以在母豬飼料里加入痢菌凈、痢特靈及飛龍散等藥物,都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4.3 做好預防工作
藥物預防及提早補飼,仔豬出生后4h左右肌注土霉素半毫升和口服抗菌藥物如環丙沙星、氧氟沙星、慶大霉素等。并根據情況連用3d左右,在第 7 d至第10d繼續使用一次。并在仔豬出生后2d左右,用牲血素注射液 1~2ml肌注,可防止仔豬缺鐵而引起的貧血癥。
4.4 做好治療工作
中藥治療可以取白頭翁50g、龍膽草 30、胡黃連75g、黃柏50g,加水 500ml煎煮至 100ml每次灌服仔豬3ml,3次/d,或用瀉康寧、消痢散等拌入飼料中喂母豬以防治仔豬腹瀉,可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總而言之,仔豬黃白痢病有很多致病原因,像是喂養不科
學、仔豬及懷胎母豬自身問題、免疫痢接種工作不到位等等。此病主要特征為仔豬排糞成黃色或者乳白色水樣,由病原性大腸桿菌引起,病發過程中常見仔豬敗血癥的發生。在對此病進行防治時,要遵循預防為主、防治同步的原則。母豬產前和產后的管理工作必須到位,尤其是在飼養方面。切實做好免疫接種工作。臨床實驗證實:仔豬黃白痢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是抗生素及中藥。仔豬患病后不可亂用藥。養殖場不同,相應的各種致病菌也會有所不同,條件允許下,可以分離出相關病菌,做藥敏試驗,然后選取最佳的治療藥劑進行治療。如果菌株對藥物產生耐藥性后,后期的治療將會十分麻煩,死亡和僵豬發生率將大增高,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1] 侯彥波,王永剛,郭要甫,等.淺談仔豬黃白痢的發病原因及綜合防治[J].現代畜牧獸醫,2008,(11):36-37.
[2] 蘭羅勛,趙駿新,陳紅,等.中草藥與抗生素治療仔豬黃白痢的療效對比試驗初報[J].湖北畜牧獸醫,2008,(5):21-22.
[3] 趙恒章,王三虎,趙坤.中草藥注射液對仔豬大腸桿菌病治療效果研究[J]. 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3,(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