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琳琳 丁元慶
(1山東中醫藥大學,濟南,250014;2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濟南,250014)
高血壓損傷脈絡,邪氣留而不去,血脈受損,氣血不能上充于腦,腦髓失充,發為腦梗死(中風)。高血壓引起絡脈病變是其導致腦梗死發病的內在病理基礎,因此,從絡病理論認識高血壓與腦梗死的病機聯系,有益于對高血壓與腦梗死的防治研究。
高血壓多為中年以后發病,病機特點為本虛標實,病位在心,與肝、腎、脾密切相關。病程日久,病機變化涉及氣機郁滯、絡脈痹阻、絡脈絀急、絡脈不榮及絡脈損傷,符合久病入絡絡病發病機制。
1.1 肝腎虧虛,脈絡失養 年齡增長,脈絡易損。中年人和老年人是高血壓的多發人群,增齡體衰,內傷積損,逐步出現的肝腎虧虛是高血壓的發病基礎?!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吩?“五七陽明脈衰”。衰老始于陽明,陽明為十二經脈之長,陽明漸損,氣血生化乏源,血失充盈,脈失鼓舞,經脈失養,絡脈因而病損。中焦運化失常,聚濕成痰又使脈道阻塞,滯澀不利[1]。陽明氣血不足,或肝腎虧虛,肝體陰用陽,失于氣血充養而逐漸衰弱,疏調氣機功能受損;腎藏精,精血同源,氣血虧虛則先天之本不固,形體皆衰,脈亦失養。臟腑虧虛,久而絡虛邪湊。老年精虧,陰虛陽亢,虛火內生,虛火灼脈損絡,發生絡病。
1.2 火熱熾盛,灼傷絡脈 陽明火熱熾盛,灼傷脈絡。陽明為盛陽,飲食失節,火熱內生,邪客之則熱。或因情志不遂,肝氣喜調達,易郁遏,五志過極皆化火,而肝火為最?;蛞蛩紤]勞傷心神,心氣郁結,心以陽氣為用,陽氣主動,易亢盛為火[2]。火熱內盛,或陰虛陽亢,發生高血壓。若火熱蘊于體內,上下薰灼,周身脈絡皆受其害,因此,在高血壓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必然伴隨著經脈的病變與損害?;馃嵫魵庋?,炙灼血脈,耗傷氣陰,終致陰虛陽亢,臟腑失調,氣血失和,血脈損傷,病機變化復雜。
1.3 痰瘀蘊絡,絡脈絀急 痰濁瘀血,阻脈損絡。臟腑氣機失調,氣化失司,津停痰生,血停成瘀。痰濁瘀血阻塞脈絡,血絡病變使血行失常,絡脈瘀滯。痰瘀閉阻,久則絡脈失養,自身結構受損致絡脈絀急[3]。絡以通為用,本虛為基礎,邪滯既為實,許叔微言其“留而不去,其病實也”。痰瘀膠結入絡,脈絡受損,是高血壓纏綿難愈的重要原因,謂之“久病入絡”。
高血壓是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腦梗死與之具有共同的絡病發病基礎。脈絡受損,風火痰瘀各種病理產物伏經著絡,傷及一身之血脈。若累及腦絡,腦絡損傷,腦髓失養,發為中風。
2.1 高血壓與腦梗死存在相同絡病病機基礎 高血壓與腦梗死一脈相承。中風病病位在腦,與心肝脾腎相關,傷在血脈。高血壓損傷周身脈絡,氣血不能上榮于腦,腦絡既損,神明被擾,因而發生中風。中風病病因不同、病位深淺各異,但絡脈損傷是其病理基礎,《金匱要略》提出中風分為中絡、中經、中腑、中臟四個層次,中絡為基礎病變,貫穿于中風各個層次。病在血脈,傷及經絡,經氣不利,血絡不通,在經為失用,在絡為失榮[4]。因此,中風病會出現偏身麻木、喎僻不遂、口舌難言,甚則昏不識人。
2.2 高血壓與腦梗死具有相同的病理因素 高血壓與腦梗死的病理因素均為風、火、痰、瘀、虛,腦梗死為諸邪阻絡損腦,其病位在腦,發病由腦脈損傷所致,病機變化更為復雜。研究表明[5],高血壓腦梗死的發病年齡高于高血壓未合并腦梗死者,說明高血壓導致腦梗死需要時間積累過程,因而病理產物更加復雜難除。高血壓加劇了血脈病變,促進了腦梗死的發生發展。
2.2.1 火熱侵襲腦絡 在中風病病機演變過程中,火熱為始動因素,火性疾速,起病驟然,心火暴甚,表現為猝然昏仆?;鹦匝咨?,上充于腦,火熱閉竅、生風、擾神,腦絡痹阻,表現為言語不利、肢體失用、官竅不通[6]。
2.2.2 痰瘀互結蘊絡 痰瘀損傷脈絡是中風病發病的病理因素,并貫穿中風病全過程。痰瘀阻滯氣機,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繼而加重痰瘀,復損絡脈,絡脈瘀滯。邪入腦絡,隨中風危險分層的升高,血瘀加重[7]。痰瘀更加黏著,腦絡絀急。
2.2.3 毒損腦絡 王永炎院士在中風研究過程中提出了“毒損腦絡”的病機假說,認為邪氣亢盛,敗壞形體即轉化為毒。中風后產生瘀毒、熱毒、痰毒可破壞形體,損傷腦絡[8]?;馃崽叼鎏N絡成毒,可見病之久,邪之深,病理因素更為復雜。提示中風病絡脈損傷程度之甚。
2.2.4 臟腑虛損 “年六十,氣大衰,九竅不利?!痹鳊g是臟腑虛衰的基礎,加之高血壓腦梗死病程中風、火、痰、瘀等病理因素長期留滯不去耗傷正氣,氣陰漸虛。氣血不利,絡即難安。鈔建峰等[9]認為中風以“虛”為核心,治以補虛固本。
絡病治療以“通”為要,又需靈活辨證。“病在血,調之絡?!?《素問·調經論》)基于上述二者共同的病理因素及絡病病機特點,通絡法可有效干預二者的發生發展?!杜R證指南醫案》確立了辛味通絡諸法,包括辛潤通絡法、蟲類通絡法、溫潤通絡法、辛溫通絡法。對高血壓腦梗死在風、火、痰、瘀、虛的辨證基礎之上,加用通絡藥物,臨床取效顯著。
3.1 化痰益氣活血通絡 絡病理論認為,絡病或因絡虛不榮,或因痰瘀阻絡,皆是絡脈氣血不利而致[10]。通心絡有效地減緩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11],還可干預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軟斑塊的發生發展和降低腦血管疾病事件復發[12]。實驗證明通心絡膠囊可有效保護腦缺血區微血管結構與功能完整性,促進缺血區血管新生及側支循環[13]。時下神經保護劑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臨床證實,通絡藥物的使用提供了保護缺血半暗帶的新的思路與方法。湯益明[14]認為中風病多因臟腑陰陽失調為基礎,由氣血逆亂,痰瘀蒙竅阻絡所致,應予以益氣活血、化瘀通絡之法治之。
3.2 解毒通絡 沈紹功基于“毒損心絡”思想應用絡活膠囊在高血壓治療及改善癥狀上均療效顯著。靳取等證實了潛陽解毒通絡飲可抑制炎癥因子表達從而取得控制高血壓的良好效果。李澎濤[15]在缺血性中風急性期應用清熱解毒、化痰通絡的方法效果顯著。絡脈氣血出入失常,衛氣壅滯而化火生毒灼傷腦絡,毒邪傷及腦神,解毒涼血通絡之法可破瘀醒神。
3.3 補氣化瘀通絡 邱超等認為氣虛血瘀為高血壓主要證候,用以益氣活血湯,取得降壓效果并能改善脂質代謝與血液流變。徐澤合等應用補氣活血通絡湯治療氣虛血瘀型急性腦梗死48例有明顯的臨床療效。張麗平[16]認為中風病虛為病之本,瘀乃病之標,以黃芪、黨參補氣,川芎、丹參活血化瘀通絡,配以通絡利水之品,取得滿意療效。
絡病理論為高血壓腦梗死的防治提供有力依據?!熬貌∪虢j”是高血壓腦梗死等慢性病發病前的特有病機變化,提高絡病病機的辨識度,靈活應用通絡法,對防治高血壓腦梗死有益。
[1]張磊.從脾胃氣化失司淺談高血壓病的中醫病機[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1,26(8):1767-1769.
[2]劉強,丁元慶.基于血脈理論對高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病機探討與臨床調研[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2,4(12):45-49.
[3]丁元慶.從“久病入絡”、“久痛入絡”探討絡病的特點[J].疑難病雜志,2006,5(1):31-33.
[4]戚迎梅,馬桂磊,豐曉溟,等.中風病絡病理論與與臨床研究現狀[C].絡病學基礎與臨床研究(2)—第二屆國際絡病學大會論文集,上海:中華中醫藥學會,2006.
[5]陳茹.基于血脈病理論對高血壓合并腦梗死病因病機證候的探討[D].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2012.
[6]丁元慶.火熱病邪在腦病發病中的致病作用及證治[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1,7(1):44-45.
[7]王越,丁元慶,路玉良.非急性期腦梗死危險分層與中醫證候要素的相關性分析[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6(4):296-301.
[8]張錦,張允嶺,郭蓉娟,等.從“毒損腦絡”到“毒損絡脈”的理論探討[J].北京中醫藥,2013,32(7):483-486.
[9]鈔建峰,賈慧,孫風平.試述以“虛”為核心的中風病機觀[J].中醫藥學報,2011,39(2):67-68.
[10]吳以嶺.絡病的十大臨床表現(一)[J].疑難病雜志,2005,4(2):88-90.
[11]楊叁平.通心絡對腦梗死的多環節干預[N].中國社區醫師,2011-4-1(11).
[12]黃曉松.通心絡對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軟斑塊的影響[N].中國社區醫師,2011-5-27(9).
[13]韋汐.通心絡膠囊對高血壓患者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09,8(5):278-279.
[14]楊寧,吳躍進,胡建平.湯益明益氣通絡育陰潛陽治高血壓病134例經驗探討[J].世界中醫藥,2013,8(3):310-311.
[15]李澎濤,王永炎.毒損絡脈病機的理論內涵及其應用[J].中醫雜志,2011,52(23):1981-1984.
[16]張麗平.益氣化瘀方治療中風先兆49例[J].新中醫,2010,4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