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孫冬梅,李永春,崔華峰
?
深刺夾脊穴治療抑郁癥43例
郭麗1,孫冬梅1,李永春2,崔華峰1
(1.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濟南 250011;2.山東中醫藥大學,濟南 250355)
針刺療法;抑郁癥;穴,夾脊
筆者采取深刺夾脊穴治療抑郁癥患者43例,現報告如下。
43例患者均為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針灸科門診患者,其中男12例,女31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55歲,平均(38±15)歲;病程最短半月,最長48個月,平均(10.2±14.9)個月。
西醫診斷標準根據1994年公布執行《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2版修訂本(CCMD-Ⅱ-R)的腦器質性精神障礙抑郁狀態的診斷標準[1],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17項評分,總分<7分為無抑郁,8~17分為輕度抑郁,18~24分為中度抑郁,>24分為重度抑郁。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抑郁癥的相關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的輕、中、重度患者;②年齡為18~70歲;③患者知情同意。
①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和納入標準者;②有嚴重危及生命的心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疾病患者以及精神病患者等;③年齡在18歲以下或70歲以上的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取雙側T5、T9、T10夾脊穴。患者取俯臥位,穴位常規消毒,采用0.30 mm×40 mm毫針直刺25~40 mm,力求針感向前胸或側胸部放散,得氣后施行平補平瀉法(小幅度均勻地提插、捻轉,提插幅度1~2分,捻轉角度<180°,頻率約為100次/min),電針治療儀一組導線的兩個接頭分別連接同側T5和T10夾脊穴,采用疏密波,刺激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留針20 min。每日治療1次,10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根據漢密頓抑郁量表減分率法評定療效。
痊愈:減分率>75%或評分<7分。
顯效:減分率為50%~75%。
有效:減分率為25%~49%。
無效:減分率<25%。
43例患者經治療后,痊愈5例,顯效13例,有效2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8.4%。
抑郁癥屬中醫學“郁證”范疇,是由于情志所傷,日久五臟氣機不和所致。背俞穴位于足太陽膀胱經上,是臟腑之氣輸注于背腰部之處,具有直接調節臟腑功能的作用。針刺肝俞、心俞,可疏肝解郁、調心安神。肝膽相為表里,膽的疏泄正常與否也決定著情志變化,故針刺膽俞可加強疏肝、調暢情志的力度。木郁日久克脾,如肝氣條達、膽疏泄正常,則脾的功能自然能夠得以恢復。有研究表明,直刺、深刺夾脊穴是安全的[3]。夾脊穴位于督脈與膀胱經之間,督脈之別由督脈“別走太陽”挾脊而行于督脈與膀胱之間,故夾脊穴的針灸效應是通過“督脈之別”督脈和膀胱經得以發揮的。故在保證針刺療效的前提下,為增加針刺的安全性,我們深刺與心俞、肝俞、膽俞受相同神經支配的T5、T9、T10夾脊穴,并使針感向前胸或側胸傳導,氣至病所,取得了較好的行氣解郁效果。
[1] 中華精神科學會.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5:69-70.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
[3] 張慰民,關強,陳昌富,等.夾脊穴定位的研究[J].上海針灸雜志,1987,6(4):23-24.
2013-12-17
R246.6
B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7.0668
郭麗(1973 - ),女,主治醫師
1005-0957(2014)07-06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