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唯溱,李孟漢,冀健民
?
針刺治療口臭32例
李唯溱,李孟漢,冀健民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 300193)
針刺療法;口臭;穴,勞宮
口臭是指呼吸時從口腔或其他充滿空氣的空腔中所散發出的臭氣[1],常影響人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會交往,給人們帶來不少痛苦。,筆者近年來采用針刺治療口源性口臭32例,現報道如下。
32例口源性口臭患者均為門診患者,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69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2年。
取勞宮、內庭、大陵穴。患者取坐位,先針刺雙側勞宮穴,進針深度為0.5寸,得氣后行捻轉瀉法1 min;后針刺內庭、大陵,深度為0.5寸,行提插瀉法各1 min,共留針30 min。每日1次,共治療20次。
痊愈:口臭消失,患者和旁人均未感覺有異味。
有效:口臭明顯減輕。
無效:口臭癥狀無改善。
32例患者經治療后,痊愈12例,有效14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1.3%。
中醫學對口臭記述頗早,又名“出氣臭”、“口氣臭”、“口氣穢惡”、“息臭”等,多與心脾積熱、胃腸熱盛有關。《血證論?口舌》:“口臭是食積之火。”《針灸甲乙經》:“口中腥臭,勞宮穴主之。勞宮穴為手厥陰心包經滎穴,五行屬火。“滎主身熱”,勞宮穴善于清熱瀉火、清心泄熱,是治療口臭的特效穴[2]。心包經起于胸中,下膈,歷絡三焦,胃居中焦。因而勞宮穴亦瀉脾胃之火,故針刺勞宮穴可治療口臭。《玉龍歌》:“口臭之疾最可憎,勞心只為苦多情,大陵穴內人中瀉,心得清涼氣自平。”大陵穴為心包經輸土穴,為該經的子穴,實則瀉其子,故瀉此穴可清瀉心火;又因該穴屬土,與屬土的脾胃二經相關,故用大陵穴瀉心脾之熱上攻所致的口臭,作用顯著。內庭屬足陽明胃經滎穴,善清瀉胃火、消積化滯。三穴合用,共筑清熱瀉火、消積除臭之功。臨床上大部分口臭患者口腔衛生狀況欠佳,故治療的同時還需囑患者養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
目前西醫口腔科治療口臭所采用的化學抗菌劑雖然效果明顯,但是在殺滅產臭菌的同時,容易使口腔微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因而限制了使用[3]。針刺治療口臭,方法簡便,療效理想。中醫學治療口臭文獻報道較少,本文可為臨床提供參考。
[1] 陳曉麗,葉瑋,唐純,等.口臭相關因素的分析[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3,29(5):259-262.
[2] 陳喜.艾灸勞宮治療口臭上海針灸雜志,1988,7(2):48.
[3] 續繁星,李曉宇,劉賀,等.口源性口臭病因及治療的研究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1,11(4):791-794.
2013-12-14
R246.82
B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7.0686
李唯溱(1977 - ),女,主治醫師
冀健民(1972 - ),男,副主任醫師,E-mail:jijianmin@126. com
1005-0957(2014)07-06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