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芳
(山西省大同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大同 037000)
建筑學的最終發展目標是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持續地向前不斷發展。那么,住宅的綠色建筑設計正是符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這一重要發展規律,實現人性化的建筑發展目標。住宅建筑在技術發展上應本著健康、舒適、環保方面的技術發展基點來實現建筑方面的設計,實現設計技術化、材料采購技術化、工程施工技術化和居住后的維護方面的技術化等多向發展。
如何使住宅在建筑方面能夠達到綠色的建筑設計,使人與建筑在共同發展中實現和諧統一,這一直是建筑工作者和建筑學研究人員要共同探究的重大課題。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呈現一片繁榮景象,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質量得到一步步提高。由此,我國住宅建筑方面也呈現如日中天的發展態勢。然而,建筑學能夠真正實現其環保的精髓,就必須從住宅的綠色設計深入探討研究。
縱觀我國現階段的住宅建筑狀況,我國南方和北方住宅建筑特色存在很大的差異性,而且,住宅綠色建筑設計發展空間相對較狹小,沒能得到很好地推廣。北方住宅建筑多以平頂建筑為主,南方住宅建筑多以尖頂為主,這與氣候因素和環境因素有關。從環保角度來說,住宅綠色建筑主要以實現建筑物與周圍環境相得益彰,實現建筑物、人、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而當前大多數建筑物都以現代化建筑特色為主,從某種程度上摒棄了環境和綠色生態的發展效應,這將使人與自然之間發展南轅北轍,不符合現代化的綠色建筑要求。
1)住宅綠色建筑設計的技術要求。盡可能不使用有毒害的建筑裝飾材料裝修房屋,如含高揮發性有機物、甲醛、放射性等材料;室內CO2濃度低于100 mg/L,粉塵濃度低于0.15 mg/m3;室內氣溫保持在17℃~27℃,濕度全年變化在46%~70%;噪聲級小于50 dB;一天的日照確保3 h以上;有足夠亮度的照明設備,有良好的換氣設備;有足夠的人均建筑面積并確保私密性;有足夠的抗自然災害能力;住宅要便于護理殘疾人和老年人。2)住宅綠色建筑設計的客觀環境要求。住宅是人類賴以居住和生活的重要場所,住宅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居住人群生活的質量。綠色生態住宅人們又稱為“健康住宅”,生態住宅不僅僅從綠化這種角度來考慮,而更多的是從住宅對人本身、住宅本身以及小區周邊的環境的綜合生態效應角度來考慮的。住宅綠色建筑從其發展內涵來看,主要是體現在現代住宅建筑的生態效應和環境效應等方面的建筑功效上。例如,一幢住宅,在建筑設計方面應遵循當地的氣候、人文、歷史文化、人們居住的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發展規律,在建筑技術處理方面實現人性化發展。良好的生存環境更有利于人的身體健康,故而,人們在住宅建筑設計方面努力尋求更好,更具環保性能的綠色設計和建筑規劃,想方設法營造更加健康的生存空間。住宅室外的環境應設計成具有自然特色和具備自然綠化的屬性,達到現代化生活居住所需要的要求,滿足人們生活的健康條件。綠色住宅的合理設計要求滿足住宅主人的實際需要。住宅室內的合理規劃,通風條件和陽光光照條件是綠色住宅設計首要考慮的問題,也是必須滿足的基礎建筑設計條件。采光通風條件首先應遵從自然條件,最好是設計成自然性的通風和采光條件。室內各生活功能區的空間大小應合理設計,達到各功能區大小比例的合理配置設計。“e性空間”概念服務人的信息要求。信息與網絡化已普及,互聯網的利用將作為使用功能因素與住宅設計發生關系,現代社會生活要求住宅建筑向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網絡應成為現代化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配置之一,并將成為居住質量的必要保證。舒適的視覺環境重視人的精神要求。從上述觀點我們可以發現真正實現推動人類社會正能量式的向前健康發展是以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界平衡發展為基點的現代化綠色發展模式。也就是說,住宅綠色建筑設計是在符合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相互協調共生的基礎之上而存在的。
住宅綠色建筑設計中對生態建設的重視不僅僅體現在綠地面積和種植的植物數量的多少方面,而更應該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自然的發展規律,實現住宅綠色建筑社會和規劃的科學性發展,從而通過住宅綠色建筑設計的生態學的實際要求和環境的科學發展角度以及人的居住健康來實現住宅綠色建筑的設計指導。綠色生態住宅的另一個重要發展趨勢是實現人類社會這一主題的健康發展目標。由此而得名于“健康住宅”的另一個稱號。這種獨具建筑特色的住宅設計主要實現人類生存環境的提高并提高人的生命質量,實現人類文明建設的綠色生態化健康發展為最終建筑目標。
住宅綠色建筑設計直接關乎人類的生命健康和生存環境的健康持續發展。如何能實現現階段住宅的生態設計建設和綠色建筑規劃,還需要建筑設計工作者們共同不斷努力,同時,設計應本著人與自然健康和諧共生共融,實現現階段和未來的建筑向綠色、生態、健康不斷發展。在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活動空間里,房屋建筑應基于環保視域下實現住宅綠色建筑設計,為人類社會的健康保駕護航。
[1]李長君.創造宜人的城市景觀——簡析城市設計中的城市景觀要素[J].華中建筑,2000(2):60-61.
[2]駱爾提.關于田園城市的思考[J].南方建筑,2004(4):21.
[3]張一鋒,高 佳.淺談建筑設計中色彩的運用[J].大家,2011(14):96.
[4]鄺杏苗.建筑設計風格與設計理念[J].科技致富向導,2011(24):18-19.
[5]陳安峰,湯 民.氣象參數在上海萬科綠色建筑設計中的應用[A].2008天津綠色建筑論壇,2008天津建材行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論壇論文集[C].2008.
[6]鮑小莉.自然景觀旅游建筑設計與旅游、環境的共生[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1.
[7]陳順和.人性化與當代設計生態[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7(3):94-96.
[8]周 曦,李湛東.生態設計新論——對生態設計的反思和再認識[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