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平
(太原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2)
近年來,隨著我國房地產事業的蓬勃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建設已成為我國目前最大量的建筑工程,與大規模的居住區建設實施周期長,往往止于概念方案不同,住宅小區的設計周期短,實施性強,如何做好住宅小區規劃,使規劃方案能順利轉變為施工圖,已成為建筑師目前研究的重要課題。
住宅小區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線(含宗地線)所圍合,并與居住人口規模(10 000人~15 000人,3 000戶~5 000戶)相對應,配建有一套能滿足該小區居民基本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作為城市整體設計的一部分,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對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引導人們的行為準則有著巨大的作用。
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是一個整體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的面很廣,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設計工作,有多方面的設計要求。
1)使用要求。
住宅區是居民居住、生活的地方,人們約有2/3的時間是在住宅區度過的,為居民創造一個方便、舒適、衛生的居住環境是住宅小區規劃首先應解決的問題。
2)安全要求。
小區規劃設計應為居民創造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除正治安的要求外,還必須考慮一旦發生火災、地震、洪水等,搶運轉移的方便和安全。
3)經濟要求。
經濟合理地建設居住區,考慮居民的承受和接受能力,并盡可能降低居住區建設造價和節約城市用地。
4)美觀要求。
小區規劃設計應立足于為居民創造一個優美的居住區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現在的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早已脫離了以往單純的僅僅做總圖規劃的概念,規劃內容往往還包括單體戶型方案,單體建筑的平立面方案,因此,影響它從方案轉變為施工圖的因素也更多了,歸納起來,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1)政策、法律、法規、規范等強制因素。
任何行業都有自己相應的行業標準,法律法規,做住宅區規劃的設計行業也一樣,有自己的相關標準,目前,做住宅區規劃設計常用到的法規、規范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城市用地豎向規劃規范》《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民用建筑設計通則》《住宅建筑規范》《住宅設計規范》《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等,這些是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的基石,是住宅小區規劃設計必須遵守的強制性要求,任何違反上述要求的規劃都是不合格的,是違法的。
2)城市限制。
各個地方的生活習慣,發展水平是不盡相同的,甚至可以說是大相徑庭,因此,在地方上,往往制定了一套適合各自的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發展規劃、用地規劃、片區規劃等指導性文件,《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城市規劃管理條例》等關于城市規劃和建設的地方性要求以及規劃設計條件等具體規劃要求。這些,可以說是法律法規的進一步闡述,我們也必須遵守。
城市的總體規劃、發展規劃、用地規劃、片區規劃規定了地塊的性質以及城市的發展方向,劃定了公共用地,住宅用地,綠化用地,道路用地的范圍,規定了各地塊的綠地率、容積率、建筑密度、總體高度等。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和條例則具體的闡述了城市規劃要求的執行標準,如建筑退距、日照間距、容積率、綠地率、建筑密度、道路標準等主要的技術要求,并對規范中部分未明確的經濟技術指標的計算方法做了進一步的解釋。規劃設計條件則詳細規定及規劃了規劃地塊的日照標準、建筑層數、建筑退距、綠地率、容積率、建筑密度、總體高度以及建筑控高等,有的甚至詳細規定了區內建筑的立面風格,高低層建筑比,公建及住宅用地比,停車位等,它們是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的重要控制性指標,對小區的整體設計有著明顯的調控作用。
除上述有明確條文規定的部分外,各地往往還有一些城市通行的習慣性做法或未寫進條例的補充條文的規定,這也是城市對住宅區規劃設計的限制,如住宅不允許做東西向,每棟樓座單元個數不準超過三個,50 m及以上道路兩側沿街不準設計住宅,建筑單體長度不超70 m,主要道路沿街住宅立面必須公建化等等,每一條都對一個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有著重大影響,因此,充分了解城市的制約,是一個規劃成敗的重要因素。
3)場地條件。
場地是項目落實的具體場所,是項目的載體,具體包括場地所在地的氣候、氣象,場地的地形地貌,現狀情況及周邊的環境條件,配套情況等,它們也是影響規劃設計的重要因素。它有可能是高差很小的平坦場地,也有可能是高差很大的坡地。地塊內有可能有土堆,溝溪,水塘,孤石等看得見的限制,也可能有古井,溶洞,斷層等看不見的障礙。有可能有地上的高壓走廊,微波通道,也有可能有地下的城市主要管線,溝渠。有可能有文物,古樹等需保留和保護的人文景觀,也有可能全是無保留價值的平房,拆遷后能一馬平川。周邊有可能無建筑物,也有可能布滿建筑物。周邊建筑物有可能對日照要求很高,也有可能對日照要求較低。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必須認真分析,區別對待,根據不同的場地情況采取不同的設計方法,進行多方面的權衡比較,不能一上手就按空無一物的平坦場地設計,或是不看周邊條件,隨意布置配套,以避免將來不必要的返工或造成浪費,化不利為有利,因地制宜,創造出最適配地塊的規劃方案。
4)方案參與者。
由于住宅小區規劃往往是一個短期規劃,具有較強的可實施性,因此,在方案設計過程中,參與方也較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開發商,開發商是設計師的甲方,業主,也是規劃方案從圖紙變為現實的具體實施者,規劃設計成果的擁有者,在整個規劃設計過程中,擁有極大的影響力和發言權,很少有開發商將整個項目的設計工作全權委托給設計院而自己不對設計進行干預,無法取得開發商認可的規劃方案,最終只能停留在紙面上,因此,開發商的意志是規劃設計環節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對于一個開發項目而言,開發商最注重的,往往是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規劃方案漂亮與否,評判規劃方案好壞的標準也是從地塊利益最大化出發的,因此,在設計過程中,經常會提出一些設計師很難接受的調整意見,這個時候,就需要設計師對開發商的思路進行引導,逐漸讓開發商來認同你的觀點。這個過程,如果成功,規劃就朝著設計師想象的方向發展,如果失敗,則只能按開發商的思路辦,畢竟,設計院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開發商的,不可能離開開發商意愿去構建一個空中樓閣。另外,在規劃方案的報批過程中,規劃管理部門要參與其中,規劃管理部門也會有自己的意見,它們的意見往往是從城市整體角度來考慮的,因此,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的最終結果,往往是一個集中了設計師,開發商以及規劃管理部門意愿的雜交產品,是各方最終妥協的結果,而不光是設計師心目中的方案。
5)設計者的實踐經驗。
很多時候,我們的規劃設計方案在進行施工圖設計時遇到了困難,比方說,在規劃設計階段,有些設計師為了圖面效果或是取悅甲方,故意將地下車庫坡道在地面開口段畫得很短,貼著樓邊,十二三米就下去了,很省地方,看似很合理,到了施工圖階段,一計算長度,20 m都不夠,這時,車道開口會將小區主干道都截斷了,這是個大問題,最后不得不將小區入口高差加大或是調整規劃,甚至因此重新走報批程序,給項目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或損失。有些時候,由于規劃方案設計者經驗不足,在規劃設計時,建筑消防間距留的太小,剛滿足最小防火間距或排布格局不利于建筑消防撲救面的設置,設計地下車庫時未考慮出地面樓梯剛間,在地庫上規劃的配套用房未考慮地庫柱網等,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問題,在方案轉化成施工圖時,往往成為了項目的致命因素或給項目帶來了巨大的設計難度。因此,適當的施工圖設計經驗和實踐經驗,對方案設計者來說是必要的。
另外,設計者還應具有一些基本的施工組織意識,在規劃設計時,應考慮整體排布方式是否便于施工的組織與管理,特別是對成片的、大面積的住區,進行機械化作業時,更應當注意各建筑項目的間距和建設程序的設計,以便能有組織地順利完成施工。
住宅小區規劃與建設是一個長期而不斷進步的工程實踐,我們應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設計水平,創造出社會滿意,住戶喜歡的作品,推進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的研究工作進一步發展。
[1]周 儉.城市住宅區規劃原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9.
[2]李志偉.城市規劃原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1.
[3]GB 50180-93,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S].
[4]高 路,陶大勇.現代理想居住空間之中式住宅小區設計解讀[J].山西建筑,2013,39(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