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雅妮
(中鐵十二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陜西西安 710038)
京滬高速鐵路是目前世界上標準最高、規模最大、一次建成線路最長的高速鐵路,在世界鐵路史上前所未有。為實現高速鐵路高速、平運行,在高速鐵路的設計和建造技術上,科技工作者進行了大量的技術創新。在長大橋梁地段,為避免梁端轉角對無砟軌道受力的影響以及滿足頂梁滑動要求,在梁端底座板范圍內鋪設295 cm×145 cm×5 cm高強度擠塑板,同時在預制梁施工時在梁端1.45 m范圍預留擠塑板位置,以保證高強度擠塑板鋪設完成后底座板范圍內梁頂處于同一平面。
通過高強度擠塑板鋪設和質量控制工藝的研究,確保高強度擠塑板施工質量滿足《高速鐵路CRTSⅡ型板式無砟軌道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達到設計受力目的及無砟軌道整體結構使用壽命不少于60年,同時對質量通病進行總結歸納。
1)《高速鐵路CRTSⅡ型板式無砟軌道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2)《客運專線鐵路CRTSⅡ型板式無砟軌道高強度擠塑板暫行技術條件》;3)施工過程中出現影響質量的其他問題。
1)采用在橋下建立試驗場地、按照準備初期制定試驗方案進行工藝性試驗,然后對施工工藝進行總結,形成相對科學、可行的施工工藝。2)在正式鋪設過程中隨時檢查并發現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工藝改進措施。3)在鋪設一定數量的擠塑板后,對已完擠塑板進行調查統計,形成完整的施工及質量控制工藝。
高強度擠塑板鋪設中出現的質量問題除規范中提及的以外主要是:空洞、不密切、錯位等,通過工藝性試驗研究及對施工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的整改和完善,形成了既能滿足規范要求,又能確保受力要求的鋪設和質量控制工藝。
高強度擠塑板鋪設和質量控制工藝流程為:鋪設位置定位→梁面檢查→膠黏劑準備→膠黏劑涂刷→鋪設→檢查及補救→限位→壓重。
4.2.1 鋪設位置定位
1)測量放樣。在梁面防水層施工完成后、高強度擠塑板鋪設前,測量班按照技術交底、采用CPⅢ成果對鋪設位置295 cm×145 cm的4個平面控制點進行測設。
2)鋪設范圍定位。根據測量放樣出的4個控制點采用墨斗將兩側邊線用墨線彈出,然后在鋪設范圍外側用5 cm寬膠帶紙粘貼在梁面防水層上,以確保鋪設位置準確及防止膠黏劑污染橋面。
4.2.2 梁面檢查
梁面檢查內容主要為:鋪設范圍平整度檢查及預留加高平臺高度檢查,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擠塑板下存在空洞及預留高度偏差過大影響底座板縱向滑動效果。
1)平整度檢查。在防水層施工完成后,由于聚脲防水層噴涂平整度與梁面平整度累計誤差的影響,擠塑板鋪設范圍內存在不平整現象。平整度檢查的目的是調查清楚平整度偏差,為膠黏劑涂刷提供參考,以減少擠塑板下空洞現象。
平整度檢查采用3 m靠尺在鋪設范圍內按照縱向間距30 cm進行檢查,對間隙大于2 mm的范圍進行標記。
2)預留加高平臺偏差檢查。無砟軌道底座板及梁體在外界力作用下是沿縱向滑動的,因此必須保證擠塑板鋪設完成后的高度偏差為0 mm~+5 mm,同時滿足固定支座端較活動端高且偏差不大于10 mm。
預留加高平臺高度采用直尺在臺階處沿橫向測量3處,對不滿足要求的按照專門的處理方案進行處理。
固定支座與活動支座的梁端高差,采用1 mm水平尺及塞尺檢查,沿橫向測量3處。
4.2.3 膠黏劑拌制
1)膠黏劑檢驗。膠黏劑在使用前必須按照《客運專線鐵路CRTSⅡ型板式無砟軌道滑動層暫行技術條件》中相關要求對膠黏劑進行物理力學性能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2)膠黏劑拌制。膠黏劑一般由A,B組分組成,A組分是本膠,B組分是硬化劑,兩液相混才能硬化,在現場使用時進行混合攪拌。膠黏劑A組分材料在儲運過程中會出現沉淀的現象,在使用之前必須將A組分材料進行攪拌以消除沉淀,然后將B組分材料按照設計配合比倒入A組分中進行混合攪拌。
膠黏劑采用電動攪拌機進行攪拌,攪拌1 min~2 min至兩種材料均勻后方可使用。
3)注意事項。膠黏劑A,B組分必須嚴格按照設計說明書中給定的配合比采用稱量混合,否則會影響膠黏劑的固化時間及粘結強度。
由于膠黏劑拌制完成后的一定時間內會發生固化,因此膠黏劑每次的拌制量不宜過多,要做到隨用隨拌、隨拌隨用。
4.2.4 膠黏劑涂刷
1)涂刷工具。膠黏劑涂刷采用鋸齒狀刮刀進行人工刮涂,可以保證膠黏劑均勻分布,滿足鋪設要求。
2)涂刷厚度。膠黏劑的涂刷厚度一般不少于1 mm。同時,根據梁面平整度調查結果,對平整度偏差大于2 mm的部位進行加厚涂刷,涂刷厚度以鋪設范圍內膠黏劑大致平整為準,即通過增加膠黏劑涂刷厚度來保證擠塑板底粘滿、密實。
3)涂刷順序。每處梁端膠黏劑涂刷順序采用1人從一側向另一側進行或2人從中間向兩側進行。
4.2.5 擠塑板鋪設
1)擠塑板組成。擠塑板的長度一般有1.2 m,1.45 m及2.4 m三種,寬度一般有60 cm,90 cm及120 cm三種。根據設計要求的鋪設范圍設295 cm×145 cm及兩端預留長度,提前對擠塑板鋪設順序進行組合。京滬高鐵擠塑板寬度為60 cm,因此擠塑板寬度組合為5塊擠塑板,長度根據梁端預留長度提前采用鋼刀進行裁制。
2)擠塑板鋪設。
a.鋪設順序。在鋪設前根據測量控制點對鋪設中線進行標識,擠塑板根據鋪設中線從中間向兩側對稱進行鋪設。該鋪設順序可以避免由于擠塑板寬度和拼縫誤差造成鋪設完成的擠塑板左右不對稱及出現底座板下懸空現象。
b.鋪設時機選擇。膠黏劑涂刷完成后,待膠黏劑有拉絲現象時方可進行鋪設。由于膠黏劑的固化時間與施工環境溫度密切相關,一般選擇在氣溫10℃時,膠黏劑攪拌結束45 min后進行鋪設;氣溫20℃時,膠黏劑攪拌結束35 min后進行鋪設;氣溫30℃時,膠黏劑攪拌結束25 min后進行鋪設。
c.鋪設方法。每組安排2人進行鋪設,每端一人抬起擠塑板四角平穩放下,保證擠塑板大面同時與膠黏劑粘貼。
d.密實程度檢查及補救措施。在每塊板鋪設后,采用橡皮錘對擠塑板進行輕輕錘擊,以確保擠塑板與防水層粘貼緊密。同時對密實程度進行檢查判定,凡發現有空洞聲音的需進行“二次揭板補膠”,即:將擠塑板從一端抬起,檢查擠塑板底部膠黏劑粘滿程度,若擠塑板底部出現漏板現象時,需在出現漏板對應的防水層上加涂膠黏劑,如此反復,直至敲打檢查密實。
e.拼縫處理。擠塑板間的拼縫在下一塊板鋪設前,采用刮刀在拼縫處涂刮,同時在下一塊板安裝時輕輕將擠塑板向拼縫方向推動,以保證膠黏劑擠滿拼縫。
擠塑板與加高平臺之間的空隙處理,采用兩側用土工布封堵,用膠黏劑一次灌滿。
4.2.6 壓重
1)限位措施設置。為確保擠塑板與梁面防水層完全密貼,在擠塑板鋪設完成后采用壓重的方式進行。由于在壓重時膠黏劑未完成固化,壓重過程中容易出現擠塑板滑移現象,因此需在壓重前在擠塑板四周設置限位措施。
限位措施設置在擠塑板兩側及梁縫處,擠塑板兩側分別放置一根配重塊(配重塊采用1.5 m長16槽鋼內灌滿混凝土制作),梁縫處采用木條嵌在梁縫內限位。
2)壓重。壓重前采用塑料紙將鋪設好的擠塑板進行覆蓋,避免壓重期間雨淋。壓重采用配重塊全斷面滿鋪壓實。配重塊采用1.5 m長16槽鋼內灌滿混凝土并焊制把手、外包土工布。擠塑板壓實時間不少于12 h。
通過高強度擠塑板鋪設技術研究,總結形成了滿足質量要求、簡單易行的施工工藝,尤其是確保密實度的二次揭板檢查補膠及限位,壓重措施更切實、可行,彌補了以往施工工藝的不足,對全面提升無砟軌道施工質量意義巨大。
[1]肖東光.談客運專線鐵路CRTSⅠ型無砟軌道板預制質量通病[J].山西建筑,2012,38(17):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