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紅斌 閆小兵
(1.中鐵十二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32;2.山西省地震局工程勘察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2)
工程造價管理是建筑工程的靈魂,如何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在平衡建設工程參與各方經濟權益的基礎上,有效地利用有限的人力、財力、物力,對建設工程造價進行全面、全過程、全方位的符合政策和客觀規律的組織管理,是我們目前探究的主要課題,而工程量清單計價則是現階段國內及國際上工程造價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1)工程量清單產生于19世紀30年代,西方國家業主通過專業化的估價師來計算工程量、提供工程量清單,所有的投標人都以業主提供的工程量清單為基礎,進行投標報價,從而使得最后的投標結果具有可比性的工程造價計價模式。2)我國的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剛開始采取“量價合一、固定取費”定額管理模式。這種帶有政府指令性的計價模式,主要依據國家行業或地區預算定額規定的內容,按照施工工序,逐項計算工程量,套用定額單價形成直接費,在此基礎上按規定的取費標準計算其他直接費、間接費、利潤、稅金,再加上材料差價,匯總后成為工程預算造價,用來進行工程招、投標和施工管理。3)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發展,我國基本建設管理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單一的定額計價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投資渠道多源化、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投資決策分權化的需要,尤其在實行項目招投標制、項目法施工、項目法人責任制、建設監理制、工程合同管理制后,于是開始實行“控制量、指導價、競爭費”的量價分離計價管理模式,“定額”由指令性質轉變為指導性質。2003年,建設部編制完成了《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并作為國家標準,在全國執行。工程造價管理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篇章。4)2008年,建設部重新修訂頒布了《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對承建各方的風險分擔、工程計量、價款支付、變更索賠、現場簽證、價款調整、竣工結算等方面進行了補充和完善,擴大了計價規范的使用范圍,明確了措施項目清單中的安全文明施工費作為競爭性費用;引進了招標控制價、投標價、合同價、竣工結算價、暫估價、暫列金額、計日工等術語;建立了工程造價管理機制,規范了對工程造價咨詢單位、從業人員的管理。2008年《計價規范》出臺后,使建筑市場施工競爭環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對建立工程造價管理機制、規范工程清單計價行為發揮了積極的作用。5)2013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及時對2008年《計價規范》進行全方位修改、補充和完善,重新出臺了《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2013年《計價規范》在2008年《計價規范》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的刪減,建立起招標控制價、投標報價、合同約定、中間計量、價款調整、價款支付、竣工結算、工程造價爭議處理、工程計價資料歸集、檔案整理等全過程管理機制,使施工活動的每個計價環節都有“規”可依、有“章”可循。新《計價規范》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建筑行業管理向精細化、科學化、制度化、專業化、程序化發展邁進,為我國建筑行業步入國際化、標準化、規范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工程量清單計價是政府為施工企業提供的一個平等競爭平臺,使不同的企業可以依據自身的實力,在相同的工程量基礎上自主報價,使得企業優勢充分體現,同時也可規范競爭秩序,保證施工質量,是政府加強宏觀管理轉變工作職能的有效途徑。2)能滿足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的需要,有效避免招、投標人在工程量上的重復計算,規范了工程建設參與各方的計價行為。同時促進各投標人企業定額的發展以及市場基礎資料的積累,有利于提高工程計量效率,提升了企業的管理能力,促進了建筑市場信息體系的完善和發展。3)在建筑行業全球化的市場環境下,只有不斷完善工程量清單計價制度,合理進行風險分擔,注入科學的計價管理模式,發揮建筑各方的主觀能動性,控制過程、減少浪費,減少糾紛扯皮,才能不斷適應日趨白日化的國內、國際競爭,為我國建設市場與國際接軌創造良好的條件。
1)2013年的《計價規范》雖很好地解決了現階段EPC(設計—采購—建造)承發包模式,但隨著BT(融資—設計—采購—建造—移交)、BOT(建設—經營—轉讓)、TOT等承發包模式增多,現行的2013年《計價規范》已經不再與現行模式相適應,應不斷發展和完善與之相配套的計量管理方法。2)工程造價信息失真。采集難度較大且發布的信息嚴重滯后,跟不上市場變化,價格失真,價值規律“失靈”,不能滿足工程管理實際需要;定額人工單價與市場實際工資不協調,容易引發工程計量和支付方面糾紛和扯皮。3)現階段我國誠信制度缺失,工程擔保制度、工程保險制度都不能有效執行,存在不對等合同,工程價款在確認、調整、支付和變更索賠工作方面,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而我國建筑市場的建設工程具有投資大、周期長、技術要求復雜的特點,參建各方對風險防范意識不強,不能很好地化解風險措施,合同糾紛時有發生。4)建筑企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反映自身的實力的企業定額只有少部分企業擁有,清單缺少組價依據,而所采用的地區或行業預算定額,又補充修訂得不及時,給投標報價帶來極大困難,使得工程量清單執行起來似是而非,不能充分體現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優越性。5)我國造價管理機構起步較晚,基礎差,相關造價咨詢政策法規還未完全配套,工程造價咨詢行業在社會上仍得不到理解和接受,既懂工程技術又懂經濟、管理和法律并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良好職業道德的工程造價從業人員更是嚴重短缺,工程造價從業人員與工程造價咨詢企業的實力與建筑市場全球化的要求相差甚遠,整體實力有待提高。
1)工程量清單計價充分體現了建筑行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公正、公開、公平的競爭,是建設市場運行的核心內容,只有依據法律法規、政策規章、標準制度,結合國際、國內的EPC模式、DB模式、DBO模式、交鑰匙模式、平行承包模式、聯合體承包模式、合作體模式、CM模式、Partnering模式、BOT模式、PPP模式、TOT模式和PFI模式,大力發展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適應日新月異的承發包管理體制,為建筑行業規避腐敗,陽光管理,與國際建筑市場接軌創造有利條件。
2)建立和完善工程擔保、保險制度,采用履約保證擔保、銀行保函等形式,引入保證人作為第三方,在建設工程中通過對承包商投標擔保、履約擔保、材料與動員預付款擔保、農民工工資支付擔保、質量保留金、缺陷保修金擔保、業主的支付擔保等形式,履行監督職能,為避免承擔違約責任,促使參建各方恪守承諾,守信履約,靠質量與誠信參與市場角逐,避免無序惡性競爭,充分防范、分解工程參建各方部分風險,保障工程各個階段能夠正常進行。
3)為了推進工程量清單計價順利開展,要不斷加強和完善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數據庫,充分發揮網絡化優勢對工程造價信息“標準化、有效性、定量化時效性、高效處理”的原則,實行動態管理。編制好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投資估算、初步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各類定額,確定招標控制價和投標報價,進行建設單位生產能力分析、成本分析、技術經濟分析,測定調價系數,研究工程造價變化規律。
4)大力提倡有實力的施工企業,制定能體現自身實力的企業定額,適應工程量清單計價管理模式,勇于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加強工程造價從業機構與從業人員的執業準入制度管理,大力培養具備工程技術經濟、人文技能、管理、法律知識并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同時具備健康的心理和體魄、遵紀守法、廉潔自律、誠實守信的執業人員;大力提倡設立具有獨立執業能力,能按照“公平、公正、誠信”原則,以精湛的專業與良好職業操守的造價咨詢機構。
總之,隨著建筑工程的管理國際化已成為一種趨勢,工程量清單計價方式作為與國際工程通行慣例接軌最有效的橋梁,我們只有不斷完善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才能對工程招標、投標報價、合同約定、價款支付、竣工決算等工程建設全過程進行良好的控制,才能推動我國的建筑市場健康快速發展。
[1]GB 50500-2013,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S].
[2]柯 洪,郭婧娟.建設工程計價[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3.
[3]劉伊生.建設工程造價管理[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3.
[4]尹東立.應用清單計價的幾點心得[J].山西建筑,2013,39(18):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