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菊,王慧,管程程
(1.濟南市狼貓山水庫管理處,山東濟南 250103;2.濟南市平陰田山電灌管理處,山東濟南 250400;3.濟南市清源水務有限責任公司,山東濟南 250014)
濟南市水生態文明與新型城鎮化建設
夏文菊1,王慧2,管程程3
(1.濟南市狼貓山水庫管理處,山東濟南 250103;2.濟南市平陰田山電灌管理處,山東濟南 250400;3.濟南市清源水務有限責任公司,山東濟南 250014)
以濟南市為例,對在城市城鎮化推進中出現的典型的水生態問題作了簡要介紹,提出了將推進新型城鎮化與建設水生態文明緊密結合,通過水生態文明建設增進全社會水福利、提升城市品質,建立自然文明、管理文明、用水文明和意識文明共同支撐的現代人水和諧社會等措施。
濟南市;水生態文明;新型城鎮化
目前,我國已有105個城市,正在開展城市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其中濟南市于2012年被水利部確定為首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市,山東省率先制定出了《水生態文明市評價標準》,旨在引導和促進新型城鎮化的快速、健康發展。在城鎮化的過程中,應當在發展理念上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的客觀規律和必然要求,把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水生態保護、修復放在首要位置。
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和前提,城鎮化是現代城市化體系中的重要環節,二者共同構成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共榮共通的系統,因此,應當把水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融入城鎮化過程,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關系。
在當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戰略背景下,城鎮化將成為未來中國十年乃至更長時間內的核心的國家戰略被提出和實踐,水作為生態環境控制性要素,只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資源基礎,經濟社會才能可持續發展,因此水生態文明建設是新型城鎮化不斷推進的重要基礎和根本保障。
水生態文明建設包含的水資源優化配置、節約用水、建設優美水環境、對水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等內容是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而且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必然會加大對資源的需求、生態環境所承受的壓力也隨之增大,水環境問題也會加劇。
2.1 水資源短缺問題突出
隨著濟南市人口轉移和激增,城鎮規模擴大,經濟活動集中,城鎮用水量飚升,而飲用水源不增反減,供用水矛盾日益突出。供水體制不順、設施陳陋、布局不合理,供水效率低下,水價結構單一,水費標準偏低,用水管理粗放,節水意識不強,節水措施不力,水利用效率較低,加劇了供水矛盾,水資源短缺問題日趨突出。水污染日趨嚴重而得不到明顯的遏制,地下水過度超采又得不到應有的補給,這都使得可用水源日益枯竭,加劇了水資源短缺,深化了供用水矛盾。
2.2 水污染嚴重
城鎮化推進、經濟發展,但人的環保理念滯后,水資源意識淡薄,水重復利用率較低,廢污水排放量增加,水污染時有發生。有的企業追求局部利益,輕視治污配套、輕視環保建設,大量廢污水簡單處理就地排放,或未經處理違規偷排,污染源增多,水環境狀況每況愈下。在地表水受污染的同時,生活垃圾、廢棄物經簡單處理就地填埋或不加處理任意堆棄,轉而污染地下水,惡化了地下水環境,加劇了水污染狀況。
2.3 生態環境惡化
為滿足城市擴張,侵占河流的蓄滯洪區和河邊灘地,在這些區域搞開發建設,毀損天然植被,破壞河邊濕地等生物棲息地,破壞生態平衡,引起水土流失,還加劇水量損失,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水源逐漸枯竭,導致河道斷流、綠地沙化。
2.4 洪澇災害加劇
河流逐年淤積、河岸坍塌、河床抬高,泄洪能力大大降低。城鎮原有防洪排澇工程建設標準偏低,不堪重負。個別企業因經濟利益驅動,在河道行洪區內違章建設、毀堤設障、侵占河床,致使泄洪不暢。城鎮人口的驟升使廢污水量倍增,排污任務繁重,因排污管網日久欠修,淤堵時常發生,排污能力大為下降。
2.5 管理落后
在農村飲用水源地管理方面,沒有與城鎮化進程相配套的完善的管理體制,公眾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管理技術手段落后,對各種水體的監測程度不夠。大多數農村飲用水源地未實行定期的常規檢測,縣級大多未建立水質檢測中心。
近城鎮處河道萎縮,生境惡化。在河流上層層建壩,攔蓄洪水,使河道生態需水量不足,人為向河道中傾倒建筑渣土、生活垃圾、污水等,水污染不能有效控制。
3.1 以水生態文明理念引領新型城鎮化建設
在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和推進城鎮化發展中,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水生態系統完整、水生態環境優美為主要內容的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資源基礎、重要載體和顯著標志。充分發揮水利的基礎性、先導性、引領性的功能作用,加強制度創新,制定完善評價標準,通過水生態文明建設,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從而推動城鎮化建設進程,使城鄉建設成果更多地惠及群眾。
3.2 以水生態文明為基礎,支撐新型城鎮化建設
當前,加快城鎮化的任務艱巨、繁重,因此以水生態文明建設為切入點,圍繞確立落實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集約的水供用與防災體系,互通互聯的水資源配置格局,健康優美的水環境系統的建設,加快推進城鎮清潔能源使用、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減少污染物排放;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加快城鎮水源建設工程,提升城鎮供水能力和品質,進一步加快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的建設,積極推進餐廚垃圾分類處理;加強城市公園綠地、濕地、建成區綠化建設;加強風景名勝區保護與建設;轉變城鎮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綠色產業;加大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強城鎮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倡導生態文明理念,從而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驅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為特征的綠色、節能、環保產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真正實現城鎮化目標。
3.3 堅持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統籌推進
在水生態和城鎮化建設中,都要堅持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統籌推進。我國區域差異大,不同地區基礎條件、發展水平和發展階段不同,要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區位特點、資源稟賦和環境基礎,合理確定各地發展建設的目標,因地制宜地制定相關政策措施。
3.4 加強制度建設與教育引導
繼續完善生態環境方面的法規政策,深化環評制度改革,建議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干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深入開展對城市居民的生態文明教育,在校園、社區、家庭營造良好氛圍,通過舉辦各種活動逐步樹立生態文明意識,使其成為水生態文明、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自覺行動者。
3.5 拓寬政府融資主體融資渠道
加強融資模式創新,對大型城鎮化、水生態建設項目可更多地轉向市場化融資手段,引入央企、民企、臺企、外企等戰略投資者,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實現融資多元化。
總而言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將推進新型城鎮化與建設水生態文明結合起來,通過水生態文明建設增進全社會水福利、提升城市品質,實現自然文明、管理文明、用水文明和意識文明共同支撐的現代人水和諧關系;通過推進城鎮化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融入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責任編輯 趙其芬)
X321
B
1009-6159(2014)-11-0018-02
夏文菊(1972—),女,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