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華,曹岳陽,張宇
(1.濟南市臘山分洪工程管理站,山東濟南 250000;2.濟南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山東濟南 250014)
臘山分洪河道水質影響因素分析與對策
鄭永華1,曹岳陽1,張宇2
(1.濟南市臘山分洪工程管理站,山東濟南 250000;2.濟南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山東濟南 250014)
通過對臘山分洪河道水質影響因素的分析,提出保護和改善水質的合理化建議。
臘山分洪;河道水質;影響因素;分析
濟南市臘山分洪工程位于濟南市區西郊,東起興濟河京滬鐵路橋,西至北店子入黃口,途經槐蔭、市中、長清3區,全長16.85 km2。主要作用是攔截濟南市西南部興濟河、大澗溝、陡溝的山區洪水進入玉符河,再入黃河,實現高水高排、截流分導,減輕市區洪水威脅及小清河干流洪水壓力,是一項跨流域分洪工程。臘山分洪工程流域面積159.5 km2,占小清河洪園橋以上流域面積441.6 km2的36%。根據計算,防洪標準為百年一遇時興濟河、大澗溝、陡溝分洪流量為604 m3/s,分洪流量占總流量的53.5%。
臘山分洪河道從濟南市區西部穿過,在滿足防汛功能的同時也改善了市區西部生態環境,給沿線居民提供了一個親水平臺。隨著濟南市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開展,人們生態環境意識的提高,對臘山分洪河道水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污水排放問題
陡溝污水問題。陡溝是臘山分洪道截流的3條河流之一,常年流水,因陡溝尚未進行綜合治理,上游未建中水及污水處理設施,沿線居民生活垃圾和污水直接排入陡溝,從陡溝直接進入臘山分洪道,污染臘山分洪道水質。市水環境監測中心對陡溝水質進行檢測,發現水中各項指標均超標嚴重,其中:氨氮26.3 mg/L、總磷2.09 mg/L、化學需氧量7.5 mg/L、高錳酸鹽指數15.3 mg/L、總氮31.7 mg/L、陰離子表面活性劑1.31 mg/L。按照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評價,此水屬劣五類水,每日流量約為2萬m3,夏季居民用水量高峰時達3萬m3。
近幾年來,隨著濟南市污水處理力度的加大,點源污染已經得到了高度重視和有效治理。相比之下,城市非點源污染問題的嚴重性越來越突出。降雨形成的地表徑流所造成的非點源污染,尤其是初期雨水帶來的污染被認為是受納水體水質退化的主要原因,地表徑流的水質特性比污水更難掌握。大澗溝污水在正常情況下進入截污管道,但是在雨季降雨量較大時,洪水超過污水管道的排污能力,造成污水管道頂托,雨水和污水混流直接進入臘山分洪道,同時水中攜帶著大量從上游沖下來的垃圾污物。
臘山分洪河道從市區穿過,線路較長(市區段7.85 km),部分沿線居民私自將排污管道接入臘山河道雨水口,排污時斷時續,水量小,因周邊居民、商戶眾多,給違法排污行為的查處造成一定的困難。
1.2 河道蓄水時間長、水體流動性差
臘山分洪工程是一項蓄泄兼顧的水利工程,作為人工水面屬于流動性差、相對封閉緩流水體,特別是在春季和夏季,由于溫度升高,極易導致水質變差。城市人工水面在無其他因素影響的條件下,蓄水時間越長,水質越差。根據監測結果顯示,受蓄水時間影響最大的是氨氮、凱氏氮及總磷。濟南市汛期為6~9月,期間降雨較為集中,可以對河水形成有效補給,枯水期補給量很少,無法對河道水形成補給,相對水庫、自然河流而言,具有水域面積小、易污染、水環境容量小、水體自凈能力低等特點。
目前,臘山分洪工程河道只能通過水質置換和汛期降雨來改善水質。臘山分洪河道上游與興濟河相通,下游與玉符河相通。如果將污水排入興濟河,污水最終會進入小清河,給濟南市的水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更大;下游玉符河正在進行綜合治理,治理結束后玉符河也將具備水生態功能,如果將污水排入玉符河不僅影響施工,也會污染水質,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1.3 人為因素影響水質
臘山分洪河道從城市穿過,沿線社區和企事業單位較多,為給沿線居民提供一個親水平臺,河道實行開放式管理,沿線市民來河邊游玩、釣魚的較多。釣魚者攜帶大量的餌料、食品、飲料等,用完后包裝物隨意丟棄在岸邊,當水位上漲后,水面會產生大量的漂浮物,有毒、有害物質融入水中,對水質造成嚴重污染;大量餌料進入河道,也對河道環境和水質產生較大影響。特別是餌料制作使用大量的化學添加劑,且用量很大,絕大部分融入水體之中,對水體造成污染。
2.1 工程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切斷污染源
生態水系的基礎是污水不進入河道,為此,可在陡溝和大澗溝上游山區段及河道周邊加大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對有排污的工礦企業,要求建設污水處理設施,處理達標后方可進入河道。實施河道截污和雨污管線分離,加快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聯合環保部門對沿線小的排污口進行排查,加大查處力度,封堵沿線排污口。
2.2 及時置換水質,保持河道水體的流動性
綜合考慮臘山分洪河道生態水深、河道景觀等生態環境要求以及其他各要素影響,確定河道景觀水位為31.7 m,故生態環境需水量以維持河道景觀水位的需水量計算。由于濟南市屬資源性缺水城市,水資源短缺,考慮汛期降雨量較為充沛,可攔截部分地表徑流;非汛期,為維持生態環境需水要求,增強河流自凈能力,生態環境用水采用外來水源補充,每年補換水4次。
根據濟南市水網規劃,臘山分洪工程增加了生態補水功能。下一步將從北店子引黃閘引黃河水,經玉清湖水庫沉沙池、玉符河下游河道、臘山分洪道,向臘山河、興濟河以及主城區實施生態、景觀補水,以改善市區水生態環境,為水生態文明市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同時也有效地置換了臘山分洪河道水質。
2.3 加大水生動植物的培養力度
水生植物能夠不同程度地清除被污染水體的氮、磷、重金屬及有機污染物,因此在污水治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過分析水生植物對水中氮、磷等營養元素和污染物的吸收及分解作用,可選擇種植與臘山分洪河道水質相適應的水生植物,還可通過控制水生植物的數量來調控凈化能力的大小,以修復受污染水體并保持水質。
水體隨著氣溫變化、在光合作用下會繁衍大量的浮游動、植物,這些動植物一周左右就會死亡,動物尸體腐爛在水體里,水質轉肥,造成水質污染,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在河道里投放適量的濾食性和底棲魚類(鰱魚、鳙魚),能起到生物凈化水質的功效。
2.4 加強宣傳教育
抓住濟南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的契機,利用報刊、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優勢和規模宣傳效應,經常性組織河道保護志愿者活動,號召社會關注河道水質和環境衛生,形成人人關心河道、愛護河道的良好社會氛圍。使每個來河道游玩的人,都能自覺愛護河道環境衛生,這同樣有助于提升全社會的文明水平。
臘山分洪工程是一項蓄泄兼顧的水利工程,具有美化環境、防洪、調節小氣候等多種功能,作為濟南市西部的一條生態長廊,有效地改善了西部城區的生態環境,給沿線群眾提供了一個親水平臺,提高了百姓的水福利。但是作為一條人工河流,其流動性較差的特點,注定了河道水質極易受到污染,因此需要認真分析河道水質的影響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護臘山分洪河道的水生態環境。
(責任編輯 崔春梅)
X832
B
1009-6159(2014)-11-0032-02
鄭永華(1983—),男,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