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濤,劉蕾,周慶慧
(平陰縣水務局,山東平陰 250400)
平陰縣農村水利建設的問題與建議
常濤,劉蕾,周慶慧
(平陰縣水務局,山東平陰 250400)
結合平陰縣農村水利建設實際,分析農村水利建設現狀和存在問題,論述了實施農村水利工程建設,有效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對策與建議。
平陰縣;農村水利;工程建設
平陰縣位于濟南市西南部,轄8個鎮(街道辦事處),346個行政村,總人口37萬,總面積827 km2。近年來,平陰縣緊緊抓住濟南市開展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市建設的歷史機遇,對接政策,爭取扶持,積極開展水生態文明縣建設,先后實施了一大批民生水利工程,全縣水務改革發展基礎不斷夯實,防災減災體系逐步完善,水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群眾受益程度明顯提高,為加快全縣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做出了重要貢獻。
1.1 統籌編制一體化水網規劃
結合水生態文明縣創建,緊緊圍繞提升水資源承載能力,支撐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這個中心;建設城鄉一體化供水網、城鄉興利防災生態水系網、“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水利網;打造山水園林城生態景觀區、沿黃沿匯平原現代農業區、山地丘陵綠色生態涵養區;逐步構建起科學嚴格的水管理體系、健康優美的水生態體系,安全集約的水供用體系,先進的水文化體系,做到區區相連、相互貫通、相輔相成,營造親水、宜居、文明的水生態環境。在此基礎上,編制專項規劃,結合山水園林城建設,突出考慮防洪、景觀、供排水等元素,編制了城區水系規劃;結合東阿阿膠文化傳承,洪范泉水開發及東阿古城旅游資源利用,編制了浪溪河綜合治理規劃;為服務東部工業新城建設,編制了安灤河綜合治理規劃。結合“一環兩區一帶”農業產業布局和全域城鎮化,編制了飲水安全、“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庫塘壩維修整治、水土保持規劃等專項規劃。
1.2 農業灌溉水平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平陰縣把提高農業灌溉水平作為重點,不斷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先后實施了田山灌區節水改造、全國小農水重點縣、高標準農田等一大批農業節水灌溉工程,通過實施農田水利工程,農田灌溉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全縣農業節水灌溉率達到50%以上,被授予“山東省節水示范縣”榮譽稱號。
1.3 防汛減災體系進一步加強
近年來,圍繞防汛除澇減災,在加固生產堤、護城堤,建設南水北調工程,做好黃河防汛工作的基礎上,投資1億多元,完成了40座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任務,維修整治塘壩16座。投資5 000多萬元,對城區錦水河上游段進行了綜合治理,治理河道近2 km,建設橡膠壩5座,交通橋1座。投資500多萬元,新建雨水情監測系統、縣級監測預警平臺等體系,實現了雨情、水情、工情全覆蓋,建成了由縣、鎮、村三級組成的群測群防預警機制。
1.4 城鄉飲水安全成效顯著
在建設城區新水源地,讓城區群眾吃上安全衛生水的基礎上,投資1.6億元,建成了城鄉一體化供水網絡,同時,圍繞城區開發、園區拓展及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完善提升城鄉一體供水網絡。至目前,全縣農村自來水通村率達到了98%、入戶率達到了95%。
1.5 水環境綜合整治再上新水平
在小流域治理方面,實施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對皂角峪等20多條小流域進行綜合治理,建設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的綠色生態涵養區,建成了自上而下的“陡坡封育、緩坡治理、溝道攔蓄”的立體防護體系,截止目前,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95 km2。
2.1 水利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
目前,全縣農田水利工程大都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受各方面條件限制,水利基礎設施逐漸老化,渠系配套不完善,工程分布不均衡,干旱死角較多,加上工程年久失修,管理維護不到位,導致效益衰減。
2.2 建設管理體制不健全
由于工程建后管理主體和責權不明,“管水無人問,用水人人爭”,致使工程效益發揮大打折扣。沒有明確的管護機制,管護責任落實不到位,相應的管護制度有待完善。從農田水利建設與管理發展歷史進程來看,原有的保障機制已經打破,急需探討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2.3 水利投入機制不暢
水務事業公益性強,直接經濟效益低,社會融資難度大。由于縣財政困難,對水利設施建設的投入不足,在有限的資金使用中,整合體制和機制不完善,國土、農業開發、水務部門等分割使用,項目交叉重復建設,資金使用效率低。農村大量勞動力進城打工,勞動力資源有限,投工投勞建設農田水利的數量逐年減少。
2.4 水法律法規意識淡薄
水法律法規宣傳力度不夠,社會各界對水的重要性認識程度不足,認為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違法侵占河道、妨礙行洪,未經批準隨意打井、排放污水,破壞農田水利設施等現象時有發生。
3.1 加大水利工程建設力度
近年來,上級不斷加大水利工程的投資力度,特別是對基層水利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建議上級在農村水利建設方面政策向縣級傾斜,進一步增大水利建設投資強度,在項目落實過程中盡量降低縣級配套比例。結合山區農村實際,加大對群眾受益程度較高的水毀修復、抗旱排澇、五小水利工程等扶持力度,做到因地制宜,切實發揮好民生水利工程作用。
3.2 強化水利工程管理
為解決水利工程的重建輕管問題。2014年,平陰縣政府出臺了《水利工程管理維修養護辦法》,按照工程性質,對全縣河道、水庫、機井等水利工程分類制定了管護標準,明確了管護主體,落實了管護責任。建議進一步完善管護考核獎懲機制,縣政府組織有關部門采取明查和暗查的方式對管護情況進行考核,按照考核結果,撥付各街鎮相應工程管修養護補助資金,考核成績優秀的給予獎勵,考核不合格的取消相應管修養護補助資金,切實調動管護主體的積極性。
3.3 加大對涉水公益事業扶持力度
平陰縣統籌城鄉發展,建成了覆蓋全縣的城鄉一體化供水網絡,實行城鄉一體化供水管理模式,但由于上級業務部門沒有實行城鄉一體化供水管理,還存在著體制不順等問題,在城區供水設施建設等單項業務方面不相協調,在業務指導、資金扶持等方面不順暢,建議進一步理順管理渠道,統籌規劃進行扶持。
3.4 完善基層服務體系建設
目前,“三位一體”的水利基層服務體系已基本形成,人員均已到位。但由于基層水利站基本沿用原水利站的辦公場所和辦公設備,辦公條件簡陋,辦公設備等相對落后,基層水利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建議進一步加大基層服務體系建設資金政策扶持,加強基層隊伍教育培訓,建立完善的基層服務體系。
3.5 健全水行政執法體系
水利工作的重點在基層,基層水利執法受多種條件限制,局限性較大,執法力度偏弱,執法效果不佳,建議建立縱向執法機制,形成市縣鎮聯動執法,加大對涉水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為維護良好的水事秩序提供保證。
(責任編輯 張玉燕)
F323.213
B
1009-6159(2014)-11-0042-02
常濤(1974—),男,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