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M.
水電占瑞典總發電量的45%。2010年,瑞典發電量為67 000 GW·h,位居歐盟水力發電量之首,世界排名第10位。由此可見,瑞典的水電開發規模之大。
由于瑞典水電行業發展成熟,因此,該國大部分水電站均建于1950~1980年,致使老舊大壩和水電站占比很高。據2010年估計,未來10 a間,每年需投資25億瑞典克朗(3.817億美元)來更新已建大型水電站的機組設備。
瑞典的水力發電由特許權進行調節,特許權相當于水電運行商使用水資源的執照。特許權必須在法庭上授予,一旦授予,即對所有的機構具有法律效力且無時間限制。這就意味著,授予特許權之后頒布的瑞典、歐盟法律或政策對原有水電特許權規定的運營狀況沒有直接影響。
現在,瑞典使用的90%左右的水電特許權是在1983年之前授予的,有些則是在數十年前。目前需要以特許權復核聽證形式的法律行為,來改變受特許權調控的水電站或大壩的運行狀況。
一些擴容修復改造工程有助于提高水電站的運行效率,增加發電量,但是需要在現有特許權下改變運行工況,也需要得到法律的支持。
據估計,當前瑞典生效的特許權有3 700多個,控制著水電站和大壩的運行狀況。這些特許權涵蓋了2 000多座水電站,其中90%在1990~2010年進行了復核,包括生態多樣性、魚類棲息地和魚道的改善措施,以及規定最小流量等。
1990~2010年,由于復核特許權(規定已建水電站的最小流量),致使發電容量總損失大約為14 GW·h/a,大約是全年水電總產量的 0.02%。
許多已建的瑞典水電站已經進入了運行壽命末期,因此水電業正經歷著大范圍的升級改造和更新修復。
2003年,瑞典能源局發布了一份報告,以研究提高200多座瑞典大型水電站發電量的可能性。報告重點關注裝機容量超過10 MW的水電站,因為其發電量占全國水力發電總量的95%左右。報告給出了更新水輪機和發電機可新增效益的大致數據,即通過更新改造,可增加5%的發電量,或者是3 000 GW·h/a。
2003年,隨著可再生電力執照的采用,發電商在獲得水電站的修復改造許可證后才能多發電,使更新改造又一次火爆。2003~2012年, 39座水電站的擁有者獲頒水電站的修復改造許可證,意味著可增加發電量337 GW·h/a。
上述39座水電站在更新改造之后,每年增加的發電量大約是1990~2010年因水電特許權復核而減少的發電量的24倍。減少的發電量大多來自小型徑流式水電站,而這些水電站擔負的電網平衡荷載有限。
2013年4月,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發表了一份報告,回顧了1990~2012年瑞典水電行業的改革。名為《瑞典水電業的演變:更新、修復和特許權變化》,重點闡述了修復河流所采取的措施,這些河流的狀況深受已建大型水電站的影響。
由于這些修復工作經常需要變更特許權,報告中說明了水電行業的類型、范圍和速度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調控特許權變更的現行制度框架,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所有實體該如何使用。
報告中給出了3個有關水電站特許權的事例。
(1) 變更艾登思福森(Edensforsen)水電站的特許權,流量從240 m3/s增加到340 m3/s,增加發電量11 GW·h/a。
(2) 變更菲呂達爾(Furudal)大壩的特許權,包括安全措施以及增加其調節水頭,以使發電量增加26 GW·h/a。
(3) 變更赫德福(Hedefors)水電站的特許權,為上游和下游的魚類洄游創造條件,導致發電量減少14 GW·h/a。
通過對以上事例進行分析,報告得出如下結論,即對已建水電站進行相應改造可以增加發電量,證明具有相當大的雙贏空間,既可實施生態系統修復,又不影響電量平衡。
報告中還建議,應將新的重點放在已有的法律程序上,法律能有效確保實施有關水電的連貫性政策。雖然沒有特許權變更程序,也可以進行大規模的更新改造,特許權變更聽證所需檢查的范圍在法律上模糊不清。
然而,報告同時也警告說,這樣會減少對擴容改造的刺激,限制了擴容增加水力發電量的可能性。
法律專家對程序和立法方面的變化進行了調查,并于2013年夏季提交了相關報告。
這一研究中的關鍵事項是特許權復核聽證的相關方應如何分擔這些緩解措施的成本。報告的最終政策建議是為所有的發電商建立一項強制性基金,以用于各特許權復核聽證引發的河流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