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沖,耿宗春
(廣饒縣水利局,山東廣饒 257300)
廣饒縣鑿井取水管理模式與實踐
孫沖,耿宗春
(廣饒縣水利局,山東廣饒 257300)
廣饒縣按照水利綜合執法工作要求,對鑿井取水管理工作進行積極實踐,建立了符合當地實際的工作模式,深入推進了水利依法行政和鑿井取水管理工作。
廣饒縣;水利綜合執法;鑿井;取水管理
近年來,隨著廣饒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總用水量增加較快,新打或更新機井的現象較為普遍。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全縣共有機井7801眼,年供水量9910萬m3。每年新打機井100眼左右,地下水供需矛盾較為突出,部分鄉鎮街道存在地下水超采問題。特別是,隨著縣內部分工業產業、農業產業向北部黃灌區逐步轉移,北部開鑿深水井日漸增多,地下水供應越來越緊張。為此,廣饒縣對鑿井取水管理工作進行了積極實踐,探索建立起適應當地鑿井取水管理的工作模式。
1.1 鑿井資質管理缺失,難以實施有效管理
目前全省缺少統一的水利鑿井資質管理辦法。同時,由于大部分鑿井施工隊伍只是個體工商戶,不具備企業資格,因此難以參照住建部門《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等有關規定辦理相應的資質,致使水利部門不能對鑿井施工隊伍進行有效管理。
1.2 鑿井施工隱蔽性強,巡查管理難度較大
鑿井施工隊伍多為個體戶,數量多,流動性大,且很多都是縣外施工隊伍。鑿井施工大多發生在企業廠區、村莊社區和田間地頭,水利部門巡查管理的難度較大,特別是一些中淺井,存在鑿井位置隱蔽、施工時間短等特點,不利于監管。
1.3 隨意改變許可規定,施工監管難以到位
廣饒縣當地特殊的地質條件和地下含水層狀況,決定了必須對機井的井深、井徑、取水層位等進行嚴格規定,防止工農業爭水、城鄉爭水和咸淡水串層污染等問題的發生。但仍有部分業主單位和鑿井施工隊伍,在施工中隨意改變井位和取水層位,擴大井深和井徑,影響了地下水的統一配置使用。同時,由于對鑿井施工缺乏有效管理手段,日常監督跟不上、盯不緊,造成鑿井施工監管難以到位。
1.4 取水計量監管薄弱,計劃用水難以落實
近年來,廣饒縣納入取水許可管理的取用水戶已達200家、機井350余眼,但由于機井數量多、管理人員少,計量抄表任務非常繁重,而且機械水表易損壞,計量準確率不高,對實施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等水資源管理基本制度造成不利影響。同時,計量的不準確,還增大了取用水戶與水利部門對水量的分岐,影響了水資源費的足額征收和超計劃、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的落實。
1.5 超量開采地下水,嚴重威脅生態環境
隨著全縣需水量和機井數量的不斷增加,造成地下水連年超采,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目前已形成了大王鎮、稻莊鎮等4個地下水降落漏斗,引發了咸水入侵、地面沉降、地裂縫等環境地質問題,對地下水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據統計,廣饒縣井灌區地下水位已由1984年的1.97m下降至2012年的-15.79m,咸水入侵面積達到70km2。
2.1 創新鑿井管理模式,完善鑿井管理機制
針對廣饒縣生活和工業用水主要開采地下水的實際,創新鑿井管理模式,對鑿井施工隊伍實行了“年會季報”、“兩書一金”管理制度??h水利局每年召開1次鑿井管理會議,傳達水資源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安排部署當年鑿井管理工作。鑿井施工隊伍每季度向縣水利局匯報鑿井施工情況,每年初提交年度業務承攬申請書、鑿井施工管理保證書,按鑿井深度自愿繳納鑿井管理保證金,違反鑿井管理規定的,保證金轉為罰款。從鑿井施工隊伍管理源頭上,防止和杜絕違法鑿井行為的發生。
2.2 嚴格取水論證許可,規范鑿井審批管理
廣饒縣按取水許可管理的有關規定,完善了申請、受理、審查、批準、施工、驗收的一系列程序,從嚴控制地下水開采,全縣非農業取用水戶發證率達到93%。嚴格落實新改擴建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建立部門聯合審批機制,水利、發改、經信、環保等4部門將水資源論證列為立項審批和環評的前置條件,不進行論證或論證未通過的,不予立項和審批環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僅2012年就審查水資源論證報告156件,確保項目取水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
2.3 落實水政巡查制度,實行重點水源監控
開展水利綜合執法試點以來,廣饒縣建立完善了水政執法巡查制度,水政監察大隊購置4部執法專用車,每周進行至少3d的執法巡查。同時,針對鑿井施工實行了“承攬登記”、“進場定位”、“施工檢查”、“竣工驗收”四項制度,施工隊伍承攬鑿井業務要到縣水利局進行登記,鉆井機械進入場地要對鑿井位置進行GPS定位,水政監察大隊對施工情況進行不定期檢查,鑿井結束后要提報成井資料并進行現場驗收。另外,廣饒縣在井灌區設立2個重點水源監控區,從井灌區5個鄉鎮街道聘用專管員6名,負責所轄區域鑿井巡查和舉報。通過鑿井施工檢查控“點”,水政執法巡查控“線”,重點水源監控控“面”,點、線、面充分結合,維護了良好的鑿井管理秩序。
2.4 強化取水計量管理,建立遠程監控系統
自1998年起,廣饒縣先后三次大規模推廣機井裝表計量,非農業取用水戶裝表計量率達到了95%。同時,針對機械水表容易損壞、計量不準確、抄表任務重的情況,積極推進取水計量信息化建設。2011—2012年,以“一井一表、準確計量、實時監控、遠程測報”為目標,投資675萬元,建成了取水計量信息化監控中心,為華星集團等125家企業安裝計量監控設備250臺,全縣非農業取用水戶計量監控率達到70%,大幅提高了水資源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5 改進征收管理方式,依法征收水資源費
征收水資源費是落實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籌集水源工程建設資金、促進節約用水和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措施。廣饒縣改變了過去上門催繳、現場收費的收費模式,推行了集中定點繳費、縣鄉聯合征收和法院提前介入的征收機制,將繳費地點設在綜合執法大廳,明確集中繳費期限,少繳一律拒收,體現收費工作的嚴肅性;實行縣鄉聯合征收,縣水利局為鄉鎮街道水利站辦理了收費證件,征收的水資源費每年按比例返還水利站,并補助3000~6000元工作經費;落實法院提前介入機制,縣法院對拒繳、拖繳單位采取召開小范圍座談會、上門約談勸誡等方式進行督促,對拒繳單位依法實施強制執行,有效提升了水資源費征收到位率。
3.1 加強鑿井管理法規文件的配套
目前,全省尚無專門的鑿井管理法規文件,建議在今后立法中進一步增加鑿井管理的具體規定,或者制定專門鑿井管理法規文件。另外,各地也應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取水許可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有關條款,進一步細化鑿井管理、施工管理的具體規定和工作措施,增強可操作性。
3.2 嚴格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隨著國家水利改革發展的深入推進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各地面臨的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限制納污等任務越來越重,建立與當地水資源、水環境相適應的地下水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制度機制勢在必行。今后,各地應按照國家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要求,進一步強化鑿井取水和取水許可審批管理,規范地下水開發利用行為,控制地下水開發利用總量,嚴格落實計劃用水、節約用水和水資源費征收制度。
(責任編輯趙其芬)
TV213.4
B
1009-6159(2014)-03-0006-02
孫沖(1973—),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