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光
(肥城市水利局,山東肥城 271600)
淺談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承擔民事責任
王曙光
(肥城市水利局,山東肥城 271600)
文章探討了在現行水法規體系框架內,水行政主管部門在管理活動中如何正確使用法律,規范執法行為,責令當事人承擔依法承擔的民事責任,公平、公正、高效地處理因毀損水工程而產生的民事責任,加強對水工程權利主體財產權的保護。
水行政主管部門;行政管理;民事責任;水利工程;權利主體
隨著水利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建設的持續發展,國家積極鼓勵社會各界,包括單位和個人興辦水利事業,水利工程的所有權、管理和使用權主體結構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各種涉水民事糾紛會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水行政主管部門及時制止水事違法行為,公平、公正、高效地處理當事人之間的民事責任,加強對水利工程權利主體財產權的保護,維護良好的水行政管理秩序。
毀損水工程所造成權利主體的財產損失數額往往是十分巨大的,在案件的查處過程中,水工程的權利主體在請求水行政主管部門對違法行為進行依法處罰的同時,更迫切地請求責令賠償權利主體的財產損失,以期更方便、快捷地修復毀損工程,保障公共安全及發揮水工程的經濟效益。
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承擔民事責任是指水行政主體在行政管理活動中,依據法律法規的授權或者當事人的申請,對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與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因毀損水工程及其設施的行為而造成財產損失或有損失之虞時,責令當事人承擔依法承擔的民事責任,或對有關的民事責任進行審查并作出處理的具體行政行為。
1.1 民事責任的特點
民事責任是指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由于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民事責任的特點:1)民事責任主要在于救濟當事人的權利,賠償或補償當事人的損失;2)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財產責任;3)民事責任主要是平等主體之間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的責任,多數民事責任可以由當事人協商解決。
1.2 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43條的規定,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十種具體形式。
1.3 水法規中的民事責任條款
水法規中的民事責任條款有如下特點:1)從民事責任產生的原因來看,主要是當事人因侵占、毀損水工程及其設施權的財產權而產生的法律責任。2)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等。3)在體例上,民事責任條款往往設置在水法規的“法律責任”或“罰則”部分,并與行政處罰揉雜在一起。
1.4 私法自治原則與水行政主體辯證關系
私法自治原則在所有權方面可以表述為所有權主體在法律的范圍內,可以自由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其所有物,并排除他人的干涉。民事責任涉及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一般應當由民事主體自主決定是否予以追究。但是水工程大多關系到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所以大量的水法規條款規定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流域管理機構及其水政監督檢查人員履行法定的監督檢查職責時,有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履行法定義務,或規定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法律賦予水行政主管部門依職權或依申請責令當事人承擔民事責任,并沒有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實際上維護了權利人應有的權利,為權利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維權途徑。所以,水行政主管部門依職權或依申請責令當事人承擔民事責任是有法律依據的,與私法自治原則并不矛盾。
2.1 責令當事人承擔民事責任的分類
1)根據啟動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依職權和依申請的責令行為;2)根據法律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行政命令和行政裁決行為;3)根據水法規條款規定,可以分為責令停止侵害(停止違法行為)、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等責令行為。
2.2 水行政主管部門處理民事責任的優勢
1)水行政主管部門作為水利行業的專門管理機關,具有其他國家機關不具有的專業性。2)責令承擔民事責任的具體行政行為,往往發生在水行政管理活動中,水行政主管部門先期已對有關的違法事實進行了調查了解、或已進行了現場勘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3)相對于當事人的自力救濟和司法救濟,更有利于高效、公平、公正的作出處理。
2.3 依申請的責令行為——水行政裁決
根據山東省行政程序規定第6章第3節的規定,水行政裁決是指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法律、法規的授權,處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與行使水行政管理活動相關的民事糾紛的行為,具有準司法性、居間裁判、“不告不理”等特征。
3.1 處理民事責任的程序依據
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承擔民事責任屬于具體行政行為,雖然依申請的責令行為具有準司法的特征,但從法律屬性上講還是行政執法行為,應依據行政執法程序處理。現階段山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依據山東省行政程序規定第5章的行政執法程序和第6章第3節規定規范處理民事責任活動。
3.2 嚴格規范水行政裁決行為
作為依申請啟動的水行政裁決行為,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嚴格執法程序,一定要重視裁決過程中的聽證程序,對于責任不明確、或賠償數額不具體,或當事人之間達不成一致意見的其它情況,當事人之間可以通過協商或申請水行政主管部門委托專門鑒定機構鑒定,在價值取向上應做到公平、公正優先,兼顧效率。
3.3 在處理程序上注意權利主體的不同
水工程的權利主體可能是國家、集體或個人,針對國家所有的水工程被侵占、毀損的情況,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視情況依職權主動責令當事人承擔民事責任,對于集體或個人所有的水工程及其設施,在對公共利益或公共安全沒有危害的情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民事責任處理應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則。
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當事人承擔民事責任,不論是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等何種責令行為,最終做出的是行政命令決定書還是行政裁決書,其本質都是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都可以對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處理依法進行陳述、申辯,在法定期限內都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或是提起行政訴訟,如果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是提起行政訴訟,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對處理決定依法執行或是申請人民法院執行。
水行政主管部門對侵占、毀損水工程及其設施的行為行政處理的同時,可以依法一并處理當事人之間的民事責任,責令當事人承擔民事責任,保護水工程權利主體的財產權利,維護水行政管理秩序,保障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為水利改革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責任編輯張玉燕)
D922.66
B
1009-6159(2014)-03-0016-02
王曙光(1969—),男,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