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樂
(蘭州交通大學,甘肅 蘭州 730070)
智慧城市是以互聯網、物聯網、電信網、廣電網、無線寬帶網等網絡的多樣化組合為基礎,更加廣泛深入地推進基礎性與應用型信息系統開發建設和各類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把已有的各種生產要素優化組合,從而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形成技術集成、綜合應用、高端發展的現代化、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城市。智慧城市具有更全面靈活的物與物、物與人、人與人的互聯互通和相互感知能力,更高效安全的信息處理和信息資源整合能力,更科學的監測、預警、分析、預測和決策能力,更高水平的遠距離控制執行和智能化執行能力,更協調的跨部門、多層級、異地點合作能力,以及更強的創新發展能力,是以智慧技術、智慧產業、智慧人文、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為重要內容的城市發展的新模式。
智慧城市理念對城市未來發展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體現在四大方面:1)城市管理,通過智慧化管理,全面提高城市的綜合管理效率;2)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智慧城市的物聯網、互聯網、無線網絡、衛星定位、云計算、軟件設計等技術將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特別是物聯網產業;3)引發科技創新潮流;4)提供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1)使智能化信息基礎設施支撐信息化能力進一步增強。智慧城市建設將不斷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光纖干線寬帶網絡的進一步優化,互聯網出口帶寬大幅增加,移動寬帶互聯網從全市域3G 網絡向4G 網絡的平滑過渡,城域網寬帶覆蓋率達90%以上,農村家庭寬帶接入比例大幅提高;實現廣播電視網、通信網和互聯網的“三網融合”,提升網絡寬帶化、泛在化、融合化、智能化水平和支撐信息化的能力。
2)“智慧城市”建設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城市發展的最高目標,而智慧城市建設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內涵高度一致,是城市持續發展理論的實例示范,所以智慧城市建設是城市現階段保持可持續發展進程的必由之路。
3)“智慧城市”建設將建立覆蓋全市的智慧應用體系。覆蓋整座城市的智慧應用體系包括智慧政務、智慧民生、智慧交通、智慧電網、智慧健康、智慧城管、智慧應急、智慧環保、智慧物流、智慧旅游等十個領域。通過智慧城市建設,以點帶面、突出實效,打造經濟發展制高點,提升市民生活質量;政府和社會有序投資,合力共建,良性循環。
4)“智慧城市”建設將建立城市集約高效的產業體系。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將加快提升經濟發展智能化水平,催生出一批新生的產業,同時也將促進現有產業快速發展。智慧城市的發展將以智慧城市產業為紐帶,推動整個城市的良好運轉,促進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帶動一大批具有廣闊市場前景,資源消耗低,產業帶動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產業發展。
5)“智慧城市”建設將提升城市科學運營和規劃管理水平。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虛擬化、分析優化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日新月異、交叉融合,實現了更全面的感知、更快速的互聯互通以及更高效的信息處理,為全面提升城市經濟生活質量創造條件。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構建一個綜合的行政決策輔助系統,是提升政府部門規劃和決策水平的有效方法。行政決策輔助系統能夠使決策者在廣泛了解決策所需信息的前提下進行決策,不但能夠提高決策的效率還能保障決策結果的合理性、時效性和適應性,從而有效避免以往靠主觀經驗決策而導致的失誤。
1)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以智慧城市為手段。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領域是發展智慧產業,隴南市以發展循環經濟為先導,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提高工業園區承載能力為支撐,以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和成長性龍頭企業為重點,壯大有色冶金、特色農產品加工、中醫藥制造、非金屬采選及制造等主導產業,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工業園區建設,著力打造產業集群、建設全國重要的有色冶金產業基地、綠色農特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中藥材生產加工基地,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加快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促進隴南市工業經濟轉型跨越發展。隴南市委、市政府堅持“一個目標、圍繞兩大主題、搶抓三個重大歷史機遇、實現三大突破、突出五個重點、強化五個保證、實現三個翻番、達到三個大幅增長”的總體工作思路,通過智慧城市建設對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做出重大安排部署,對科技創新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全市科技創新任務更加艱巨,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在更大范圍整合市內外創新資源、更高層次上推進自主創新,已成為新時期科技發展的主題。
2)統籌城鄉發展格局。通過智慧城市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推進自主創新,實現經濟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根本轉變,優化城鄉發展格局,推動城鄉一體化,產生經濟發展“雙動力”,隴南市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作為一個整體,具體措施及目標如下:a.礦產、有色冶金優勢領域的產業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b.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轉化應用能力明顯提高,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的技術水平達到省內領先水平。c.地道中藥材GAP 規范化種植技術及中藥制劑新產品開發取得突破,技術水平進入國內先進水平。d.能源、資源、環境矛盾有效緩解,生態環境明顯改善。e.水電能源開發、節能、節水、節材技術有效應用,主要產業產品單位能耗指標達到國內平均水平。f.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有序推進,發展現代農業和特色產業,到2015年,爭取組建油橄欖、核桃、茶葉3 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花椒、銀杏、蠶桑、食用菌、香料植物、紋黨、紅芪、大黃8 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g.全社會研究開發(R&D)投入明顯增長,到2015年全社會R&D 經費投入占GDP 的比重達到0.5%以上,全市財政科技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例達到1.0%以上。工業企業技術開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一般企業達到1.0%、重點骨干企業3%、高新技術企業5%。
3)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質量。改善民生是科技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加強人口與健康、公共安全、生態環境等領域的科技創新,把科技進步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機結合起來。
隴南市智慧城市通過組織管理信息化,實現隴南市范圍內的各層次黨群、團組織、企業和民間組織、志愿服務團隊等由政府統一管理、調度、規劃,及時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做到“哪有困難,我們在哪”的民生工程。重民生、順民意、解民憂,可以通過智慧城市中社會管理信息系統上報民意信息,疏通重大決策聽證、咨詢、公示、論證發布渠道。公平管理,科學決策,時刻以民聲、民意為基礎和方向標,著眼人民群眾現實和長遠需求,切實把群眾想辦、愿辦的事情辦好,集中力量把一些難事辦成。
4)維護社會穩定長治久安。隴南市多民族聚居區,宏觀上“智慧”面向的是整個城市“社會”,它是一個統一完整的服務平臺,是一種平鋪的網狀或面狀數字基礎設施;微觀上從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服務于人民群眾、一切以人民的利益至上,減少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對社會將來的發展和建設、社會化服務的智慧城市信息化程度起到舉足輕重的地位。
5)提升城鄉應急能力。隴南市是“5·12”地震的重災區、舟曲泥石流等突發性災難,給智慧城市建設提出了一個新的也是不能回避的重大課題,即政府如何在非常狀態下對各類突發事件進行有效的應急管理。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隴南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愈來愈高、災害愈來愈重,加快防災減災信息化建設步伐已成為推動隴南發展的重要抓手。智慧城市應急聯動指揮系統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如何結合先進的管理理念、先進技術、創新突發事件處置模式,建設一套統一指揮、各部門協同的基于智慧城市應急聯動指揮系統是迫切、可行和必要的。
智慧城市應急聯動指揮系統為公安、消防、交警、氣象、國土、水利、交通、民政、醫療急救、環保、武警等應急處置機構提供通信與信息保障,通過對各部門的信息網絡和通信系統加以集成,將各種應急服務資源統一在一套完整的智能化信息處理與通訊方案之中;遇緊急、突發、特殊事件,應急指揮系統即成為統一的協調、信息的收集與分析、指揮調度中心。應急聯動指揮系統就可以實現統一指令、統一處置,在調度通信平臺和集成數據信息的支持下,統一指揮相關部門開展應急響應等聯合行動、反饋,成果的跟蹤、檢驗,實現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治理閉環管理。
6)展示隴南新風貌,推進招商引資、旅游業發展。隴南具有獨特的地理條件,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經濟落后。隨著近年來國家支持力度的加大,隴南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條件將會發生明顯改觀,通過智慧城市建設數字交通、數字景點、數字園區等系統,能夠直觀展現隴南發展新風貌,宣傳隴南革命老區文化,為招商引資、旅游業發展提供對外展示窗口。
[1]陳枊欽.智慧城市:全球城市發展新熱點[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7(1) :8-16.
[2]張永民,杜忠潮.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現狀和思考[J].中國信息界,2011(2) :28-32.
[3]堅強智能電網研究工作組.堅強智能電網綜合研究報告[R].2009.
[4]彭繼東.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模式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