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先玉,鄭姝卉,鄧雅敏
(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山東 濟南 250014)
萬紫千紅水利風景區建設規劃探討
曹先玉,鄭姝卉,鄧雅敏
(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山東 濟南 250014)
以萬紫千紅水利風景區為例,對現狀條件景觀規劃、植被規劃等各專項規劃,進行分析論述,為省級水利風景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建設提供指導。
水利風景區;建設規劃
萬紫千紅水利風景區位于泗水縣泗張鎮、泗河一級支流濟河上游青界湖區域。該風景區依托小(1)型水庫——青界湖水庫和水庫周邊的自然山體,北起龜山、劉家嶺一線,南至青界河東,西起大青界村果園和省道244線,東到財山,占地733.3 hm2。
根據該區域的特點,進行高標準規劃,科學合理的開發、建設,提倡利用與保護并重,使該水利風景區形成了以青界湖為中心,四面群山環繞,集湖水、緩坡、淺丘、山巒、密林于一體的山水田園自然景觀區。2011-10被批準為山東省省級水利風景區,2012-10被批準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同時,該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1.1 自然條件分析
萬紫千紅水利風景區位于泗水縣泗張鎮,東鄰臨沂市、南毗鄒城市、西連曲阜市、北接泰安市,地理位置獨特。1)交通區位條件優越。地處京福、京滬、日東高速公路相匯位置,距日東高速出入口僅200 m,距離曲阜市42 km,距離泗水縣城23 km。2)地質構造復雜、地貌類型多樣。自太古界、古生界,到中生界、新生界地層均有分布,區域呈現典型的山間淺丘小盆地的地貌特征。3)屬溫帶季風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春旱多風、夏熱多雨、秋高氣爽、冬寒晴燥的特征,溫度適宜、熱量較多、光照充足。4)土壤種類多樣。屬山東省水土流失重點監督區,水土流失類型以水力侵蝕為主,兼有少量的風力侵蝕,水土流失形式為面蝕和溝蝕。5)動植物資源豐富。據調查統計木本植物共有47科91屬179種,野生動物資源共分獸類、兩棲爬行類、昆蟲類、鳥類、魚類5類,特別是被喻為生物進化研究活化石的桃花水母在湖區3次被大面積發現。
1.2 人文條件分析
該景區所在的地域歷史豐富、源遠流長,要將文物古跡、名人典故等歷史內涵交代清楚。
1.3 社會經濟條件分析
水利風景區的建設離不開社會、經濟的發展,分析地域的演變、面積、鄉鎮、人口等,分析生產總值、產業發展等情況。
1.4 水資源和水工程分析
調查掌握該水利風景區所在河流、水系、流域概況,分析水資源概況、水利工程現狀等。
1.5 開發條件分析
根據水利風景區的位置,分析開發優勢,包括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資源優勢等,以及面臨的開發機遇,提出該水利風景區開發制約因素等。
根據風景區內資源類型、分布、特征及其空間分布規律,結合項目建設要求,將萬紫千紅生態養生旅游度假區規劃為“四片一帶一環”的空間結構,四片即水功能區、高端養生片區、入口景觀服務片區、養生主題景園片區,一帶即濱湖觀光休閑帶,一環即交通游覽主環線。
3.1 景觀規劃
依托80 hm2的青界湖水面,開展水文景觀規劃。1)分析地理環境,將周圍財山、龜山、皇落山、緒子山、臥佛山、鳥島、青界島等延綿的淺丘山巒及起伏的緩坡臺地納入景區規劃范圍,形成一派山水相依的浪漫風景的地文景觀。2)調查了解四季氣候特征,收集比較有特色,觀賞性強的朝霞、夕照、雨景、雪景、晨霧等天象景觀圖片和視頻資料,提供可觀賞的時段。3)調查收集動物與原生植物資源,規劃生物景觀。4)依托水庫大壩等水工程,將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等多種文化元素相互融合,保持人與自然、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形成工程景觀。
3.2 植被規劃
根據景區內的各個功能分區來劃分綠化區域,力求做到植物景觀與功能分區相得益彰。
1)在景區的邊緣地帶,如龜山北面、東面柴山區域以營造生態為主,種植先鋒樹種的小苗,作為景區的生態背景林。
2)在入口景觀服務片區,植物配置富有層次感,顏色搭配顯眼富有變化,造型上以自然式和規則式混合。創造局部視覺興奮點,從而提高景區的人氣和吸引力。
3)在中心服務區,植物綠化應盡量配合建筑,使建筑與周邊環境能協調共生。
4)在高端綠色養生區,力求做到種類豐富,自然搭配。特別是樹形優雅且可觀賞的高檔樹種可以大量運用。
5)在森林養生區,主要選擇喜樹、三尖杉、長春花等植物,可以起到防病、健身、益壽的作用。
6)在環湖路彩色植物景觀帶,環湖公路兩側布置較寬面積的綠化帶,以彩葉植物為主,交相輝映,成為環湖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7)在環湖步行道,可多布置垂柳、貼梗海棠、廣玉蘭等適應水邊種植和觀賞的植物。
3.3 水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
全方位實施“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工程。為盡量減少對原地貌、原植被、原水系的破壞和干擾,對景區實施全封閉管理,減少了對植被環境的人為破壞;其次是進行疏林補植及退耕還林工程;再者是進行了濕地修復工程,沿水庫、塘壩周邊濕地種植寬葉香蒲、蘆葦等水生植物,有效凈化了水體,美化了環境。
在青界湖水庫上下游溝道內規劃建設攔蓄工程,進一步提升流域內的水源涵養能力,流域內實現“中雨水土不出田,大雨水土攔溝中,暴雨季節不成災”的攔蓄目標。
3.4 交通專項規劃
根據外部交通環境,規劃新建一條內部交通環線公路,在男子山、緒子山以東新建一條旅游公路,作為聯系景區內外的主要通道。沿青界湖水庫修建一條環湖游覽道,采用電瓶車道與步游道并行的形式;在各景區根據旅游項目的需要設置相應游步道,形成“大環(環湖公路)套小環(區內游覽小環線)”的放射狀游覽系統。
3.5 標識系統與解說規劃
設立大小型游客中心,為游客提供信息咨詢服務。配備咨詢服務人員和導游人員,并進行統一職業培訓、持證上崗。
建立完善的旅游標識系統和解說系統,必要處加以外語標示,并照顧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需要,設置盲文解說符號等。
3.6 服務設施規劃
大眾旅游住宿接待設施充分依托城鎮,結合新農村建設,做好農家和鄉村酒店的住宿設施接待服務。服務設施的功能要滿足游客的基本需求,根據旅游景區內游客接待量,嚴格控制服務設施的建設規模。
3.7 土地利用與豎向專項規劃
制定土地利用規劃,分析土地利用分區種類,開展豎向規劃等。入口景觀服務片區、濱湖觀光休閑帶主要分布在臨水的盆地區域。高端養生片區、養生主題景園片區主要分布在淺丘區,減少建筑物和人為景點的設置,道路設置應當順勢而建,在主要峰頂如財山、男子山等設置觀景臺。
3.8 安全保障規劃
在風景區管理部門中設立專門的安全保護機構,建立健全安全保護制度。編制游客安全處置預案,制定防洪預案,建立應急機制與緊急救援體系,確保游客及周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大力宣傳防火重要性和防火常識,配備防火的交通工具和通訊設備。在合適地點設置安全警告標志、標識。
3.9 水利科技與水文化傳播規劃
水利工程積淀著深厚的水文化,既包含了表層的物質水文化、中層的制度水文化,也包含了深層的精神水文化。水利工程與大自然結合,與清秀嫵媚的水體結合,使水利風景區具有了無法仿造和復制的生命力。
3.10 營銷與管理規劃
通過適當的市場營銷策略,讓公眾了解認可萬紫千紅水利風景區豐富的資源、獨特的產品,先進的投資經營理念,形成與傳統農家樂、旅游賓館完全不同的概念,進而產生購買行為,成為風景區的旅游消費者或投資者。
3.11 景區容量規劃
考慮水質、大氣、土壤、地質、植被等生態元素等生態環境對旅游相關活動的承載力,確保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其它景源可持續利用。考慮人文承載力、心理承受力、設施承載力、管理承載力等社會環境容量對旅游相關活動的承載力。
我國有眾多的水利工程,在發揮各自功能的基礎上,以宏偉的水工程形象,與優美的山水林木自然景色和歷史文化遺跡相結合,構成豐富多樣且獨具魅力的水利風景資源。為創建省、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必須編制水利風景區建設、管理規劃,以形成各具特色的風景區,筆者結合規劃工作實踐,提出萬紫千紅水利風景區規劃思路,以供參考借鑒。
(責任編輯張玉燕)
TV213.4
B
1009-6159(2014)-02-0015-02
2013-12-13
曹先玉(1966—),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