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雙彥 ,牛 政 ,劉德東
(1.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山東 濟南 250014;2.南水北調東線山東干線有限責任公司,山東 濟南 250014)
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市中心偏東區域,南北平均長16 km,東西平均寬14 km,總面積223 km2。開發區屬沂沭河下游沖洪積平原的中上部,地勢北高南低,并在東西中部形成一道分水嶺,西側李公河屬沂河水系,東部玉白河及其支流解白河屬沭河水系。
開發區內現有水系主要由李公河、玉白河、解白河、彭白河等組成。經濟開發區水生態修復主要對4條河流進行生態修復建設,修復水系生態,發揮河流系統水利、生態、景觀、文化、交通等綜合功能。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流域內取水量和污水排放量迅速增加,開發區內4條排澇河逐步演變成為排污通道,河道空間不斷被侵占,河道斷面逐漸縮小,垃圾隨意傾倒,不僅影響了河道排澇功能,還造成生態環境惡化,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和經濟發展。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河道綜合整治及生態修復亟不可待。
目前,開發區內4條河流主要存在如下問題:1)水質較差,總體水質在Ⅳ~Ⅴ類,水生動物難以生存,水體生態功能退化,河流生態系統遭到破壞;2)地表流量較少,枯水期時常斷流,不能保證河道生態水量需求;3)河道岸坡形式單一、兩岸灌、喬植被稀少,兩岸生態系統退化,生態景觀單調;4)文化傳承斷帶、水與地方文化沒有得以挖掘體現,與水相關旅游資源未得到有效開發、銜接;5)水閘等建筑物殘缺、老化失修,不能發揮蓄水灌溉、攔蓄生態水量的綜合功能;6)河流兩岸無貫穿上下的沿河通道,沿河路交通不便,不利于人們沿河親水休憩。
根據開發區河流水生態環境現狀,遵循“區域減排、系統截留、水系調控、水域凈化、生態修復”的理念,開發區水生態修復工程以劃分水功能區為基礎,以水質水量分析為依據,以生態修復措施為手段,以水利工程措施為輔助,以水質監測管理方案為準則,達到恢復和保護城市河流生態環境的目的。
開發區內河道淤堵嚴重,垃圾隨意堆放,加重水質惡化,為舒暢泄洪、改善河流水質、修復河流生態系統,本次設計對河道進行清淤,清除河道底泥和沿河垃圾,利用水質凈化;對不滿足行洪排澇河段進行適當擴槽,河道邊坡采用1∶3~1∶5的緩坡,岸坡采用草皮、生態連鎖塊、石籠等生態防護;對下游段部分不滿足安全超高的河道堤防進行培高,堤防缺失段修筑新堤,堤防內外坡皆采用草皮緩坡處理。治理過程中盡量保持河道形態流暢自然,維持蜿蜒自然的河相景觀。
開發區河道枯季存在斷流現象,為補給河道生態水量,促進河流生態修復,規劃玉白河、解白河、李公河利用已有小埠東干渠調引沂河水,設計引水能力8 m3/s;彭白河利用姜墩放水洞調引沂河水,為改善引水條件,姜墩放水洞規劃揚水站1座,設計流量0.1 m3/s。沂河水量較為豐沛,經水量調算,平枯水年基本可滿足開發區四河生態水量的需求。
為利于河道水質凈化,根據玉白河、解白河、彭白河、李公河的水文地質、水質情況、污染源分布和流域內土地利用現狀等,本工程水質凈化擬采用生物/生態技術。
開發區利用自然河道建設河道走廊人工濕地,利用沿河澇洼地開挖建設生態穩定塘、人工濕地。利用玉白河、解白河、彭白河和李公河澇洼地及城市規劃綠地區域建設表面流人工濕地,在滿足水質凈化要求的同時,還起到提升景觀質量、涵蓄水源、調節水量、生態修復和補充地下水資源的作用。
為使沿河兩岸形成生態景觀綠帶、休閑文化長廊,以開發區城市總體規劃和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為依據,結合開發區河流水系現狀條件,對沿河生態景觀進行綜合布局,形成以“三區、四廊、五園、九濕地”為骨架的生態水景觀結構。
三區指開發區河流沿岸景觀分為3個區:城市濱水休閑區、工業科技游覽區、郊野生態體驗區。4條河流從北向南貫穿開發區全境,根據城市規劃和旅游發展規劃,河流沿岸各個區域發展、現狀以及規劃情況各有不同,特有的地域特征賦予了河流不同的文化內涵,同時也決定了濱水景觀的主要面向對象的不同,因此在景觀規劃設計中充分利用區域特色,塑造各具特色的景觀環境,以滿足區域內市民以及游客的不同需要。
四廊指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4條景觀廊道:李公河景觀廊道、玉白河景觀廊道、彭白河景觀廊道、解白河景觀廊道。根據以上4條河流的流經區域、區域綠地以及水網的現狀情況,綜合考慮與水網并行的綠地系統及城市格局,以河道沿線的生態綠化作為設計主軸,并融合自然與人文和諧共生的設計理念,塑造依托于區域文化,生態優先的濱河景觀帶。
五園指根據三區、四廊分區要求共設計濱水景觀公園5處。李公河以現代都市文化為主題,在李公河與沃爾沃路相交處設計水韻公園。彭白河以禹王文化為主題,在彭白河與杭州路相交處設計禹王公園;解白河上游以現代工業科技文化為主題,在解白河與昆明路相交處設計奮進公園,解白河下游以沂蒙精神為主題,在解白河與柳州路相交處設計風帆公園;玉白河以鳳凰文化為主題,在玉白河與華夏路相交處設計華夏公園。
九濕地指為利用河道水質凈化、促進沿河生態修復,在適當河段借助原有地形擴挖成為濕地,形成開闊水面,塑造生態自然的人工濕地。設計濕地景觀節點主要有9處,李公河上游1處;解白河華夏路以北設計1處,解白河下游柳州路以南設計1處;彭白河與解白河交匯處設計1處;玉白河上游設計3處,下游入分沂入沭河河口位置設計1處。
通過“三區、四廊、五園、九濕地”為骨架的生態景觀布局。使開發區形成景觀自然、生態健康、功能多樣,又兼具歷史文化、鄉土文化特色的生態景觀格局。一方面滿足市民和游人感受自然山水、領略田園風光、接受環境教育等多重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通過提升公眾的環境和文化保護意識,促進對生態資源的全面保護。
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修復工程實施后,河道生態結構和水體功能可得以重建,區域的生態調控和自愈能力能得以提高,防洪排澇引水灌溉得以保障,城市文明和濱水文化得以傳承,親水游戲放松身心得以實現,生活空間和投資環境得以提升,開發區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輔相成,水生態文明的理念在開發區水系建設中得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