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琴
(山西省華城建筑設計公司,山西太原 030013)
本基地位于太原市東山過境高速西側,長風街東延線南側,棗園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區域的西北,基地北側為長風街東延線,西側為規劃中的南北干道與東山過境高速,東側和南側為規劃中的高檔住宅社區。遠期市政配套比較齊全,交通便利,本項目的建成可為附近社區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務,也為基地帶來了豐富的人流。
本規劃地塊為:C-2,用地面積為:115 061.41 m2,用地性質為住宅用地。
基地內規劃有住宅、幼兒園、地下車庫、社區服務用房等設施,同時按市政要求配建相應規模的變配電所、鍋爐房、水池水泵房、垃圾收集點等市政設施。
場地南低北高,西低東高,地塊周邊道路不均,場地內多為土坎,高差較多,地質條件為濕陷性黃土地區。
1)建設單位提供的地形圖、紅線圖。
2)棗園地區總體規劃及其修編。
3)《半山國際花園規劃建筑方案》及相關意見。
4)GB 50180-93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5)《太原市城市規劃技術管理規定》。
6)國家、山西省、太原市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以及規范。
場地地處高速公路以外的城鄉結合部,較為空曠,周圍缺乏配套設施,為將本項目打造成為太原較高品質的居住及商業社區典范,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1)建筑退界:依據《太原市城市規劃技術管理規定》及相關意見和指示。
2)對于整個居住地塊,依現有場地地形及周邊道路坡向將地塊分為若干標高不同的臺地,同時盡量滿足挖填土方平衡,在組團內水平布置建筑,利用場地的現有高差營造單體間的錯落效果,依據基地地形,在滿足規劃部門提出的退界要求及消防要求的前提下,建筑布局盡量南北向理性排布,保證住宅擁有良好的日照,滿足健康住宅要求。
3)貫通整個居住地塊主次入口的開放空間成為小區的公共綠地和主要活動場所,并將此小區劃分成小組團。各個組團均能享用集中公共綠地和日常活動空間,并通過室外景觀臺階將組團中不同高差的臺地連為一體。各個組團通過十字形景觀軸形成系統而有機的公共綠地系統。
4)地塊的居住配套公建在高層組團沿街面和主入口位置結合物業管理用房設置,包括社區服務中心、便民商店等商業配套設施。
5)小區交通規劃引入國際先進理念,通過大量地下車庫做到基本的人車分流,局部地面臨時停車。小區地下車庫共有三個雙車道出入口,分布于小區主次入口附近。住戶機動車可通過四通八達的地下通道到達自家專用車庫。
6)各戶住宅均采用南北院入戶戶型,將空間圍合產生內聚性有歸屬感、安全感的小組團,促進鄰里間的交流,營造舒適、安逸的居住空間。
7)建筑間距:依據《太原市城市規劃技術管理規定》及相關意見和指示,結合日照標準和節能、節地等原則綜合考慮,居住建筑的間距滿足建筑日照標準要求。
1)地塊主次入口的設置經過仔細推敲,選點合理且完全符合有關規范要求,建筑大于150 m。
2)規劃中消防通道與城市道路的連接點分別設置于主次出入口處,通過不大于8%的坡道與區內環路接通,區內消防通道采用環路加盡端道路系統,盡端消防車道設置15 m×15 m的回車場。
3)結合道路等級、考慮停車、會車的需要,地下車庫的通道凈寬不小于5.5 m;消防車道最小凈寬不小于4.0 m。
線型集中綠地和點狀綠地相結合,充分利用現狀地形和人工草坡,形成生態走廊;集中綠地結合戶外活動空間形成聚會交流場所。
營造以綠軸為主景,以步行景觀為線索的網絡化、立體景觀系統。
場地地勢南低北高,西低東高,豎向設計采用平坡和臺地結合的布置方式,場地坡度控制在0.2% ~8%之間,道路橫坡1%,為便于雨水排放,戶外場地都高于道路。
采用道路起坡,場地抬升手法,營造景隨步移的全景園林式小區。
1)營造節能,舒適的居住空間。
2)設計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成熟的、溫馨的立面風格。立面設計采用法式建筑風格,結合景觀、庭院、廣場塑造現代情景生活方式。強化屋頂、墻面、豎向條窗的形體關系的特點,形成富有韻律的天際線,使用真石漆、石材,使建筑呈現與眾不同的獨特魅力。
1)社區服務中心、居委會、治安聯防站等配套設施布置在高層組團沿街的配套用房內。
2)垃圾收集結合住宅組團后院設置垃圾桶,由專人收集后運至城市垃圾壓縮站集中處。
小區主路兼消防車道,消防車道最小寬度不小于4 m,小區道路能承受消防車荷載要求,各建筑間距均符合防火規范要求。
住宅的防火分區:地上部分每層每個單元為一個防火分區,地下室(每棟樓)為一個防火分區。地下車庫分為13個防火分區,每個防火分區的面積不大于4 000 m2(設有自動噴淋系統),最遠點至疏散出口的距離不大于60 m。
本人防工程為核6級常6級甲類二等人員掩蔽所,根據人防辦規定計算需建的人防面積,十層以上的住宅按首層建筑面積計算,十層以下住宅及其他建筑按地面建筑面積的5%計算,地下車庫部分按總建筑面積的5%計算人防面積,本人防部分分為9個防護單元,每個防護單元的面積不大于2 000 m2。
小區設東西兩個出入口,需經大門登記進入。入戶設門禁系統和安防系統與小區物業中心相連。
設有無障礙住房400套,設有殘疾人停車位300輛。具體無障礙設計見單體設計。
設計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生態環境優美為前提,充分體現對人的關懷。在規劃的同時,輔以景觀設計,最大限度的體現居住區本身的底蘊,設計中盡量保留居住區原有的積極元素,加上和諧親切的人造景觀,使居民樂居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