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莊 吳曉歐
(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隨著科技快速發展,經濟迅猛增長,人們的生態觀念逐漸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追求低碳化的旅游。城市森林公園,作為人們低碳旅游的首選去處,被快速的發展起來。但也不難發現,城市森林公園的景觀設計多趨于類似,地域文化的缺乏以及民族文化的丟失,都不能滿足人們對園林景觀的需求。那么,如何將地域文化在城市森林公園景觀設計中更好地表現出來,成為了當今景觀設計者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1)城市森林公園的概念。20世紀90年代開始,學術界普遍認為,森林公園是以森林為主體,具有地形、地貌特征和良好生態環境,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經科學保護和適度開發,為人民提供原野娛樂、科學考察及普及、度假、休療養服務,位于城市郊區的區域[1]。森林公園既不同于風景名勝區,也有異于城市公園[2],可按旅游班級大小分為城市型、近郊(鄉村)型、郊野(自然)型和山野(原野)型森林公園[3,4]。2)地域文化的詮釋。在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土地上,養育著我們一代代的中華兒女。各式各樣的地理環境塑造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相當部分的地域范圍內,形成了具有代表性文化特點的物質和精神產物,經過長時間的孕育,環境與傳統等多種因素的相互影響,便形成了地域文化。3)城市森林公園與地域文化的聯系。地域文化對城市森林公園的景觀設計表達作了某種程度的限定。在自然地理環境景觀營造的基礎之上,還應巧妙地將當地的特色資源融入進去。因此,地域文化對森林公園的設計主題和設計形式有了一定的限制。如吳淞炮臺濕地森林公園,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陜西黃陵國家森林公園,這些都更好地體現出地域文化特色形成的各類森林公園。城市森林公園景觀設計源于地域文化的內涵。首先,景觀設計師通過對設計場地的現場勘查、調研,充分挖掘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將自然要素與文化要素充分結合,更好地打造出獨具匠心的城市森林公園景觀。
地域文化淋漓盡致的表達是由多種要素相互促進而成。地域文化景觀物質構成要素,包括自然的景觀要素(如地形地貌、地被植物、山川河流等)和人工的景觀要素(如雕塑、人造水晶、公共設施、景觀小品等)[5]。
不同地域的代表生長植物更有特色,當人們置身于城市森林公園中,會被那清新的植物以及豐富的植物色彩所吸引。在植物的景觀營造設計時,設計師會根據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地合理配置植物,大量種植鄉土樹種,達到更加獨特的景觀效果。通過天然植物群落的組合,以及植物的季相變化,同時喚起人們對鄉土特色的共鳴。由于森林公園自然環境以及景觀特征的特殊性,其景觀設施小品也要合理地把握,更加深入地表達地域文化景觀的主題。在森林公園中,適當地給人們提供游憩和休息的景觀小品設施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對生態的景觀格局的改變。如果沒有特別的使用功能,不要輕易地破壞森林公園的生態系統。為了更好的將地域特色表達,在符合自然規律的基礎上,要將傳承歷史文脈的地域用景觀小品表現,同時增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首先,挖掘內涵,因地制宜。文化是特色的靈魂。森林公園的景觀設計要特別注意,通過對所在地的地域文化進行調查,對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條件進行研究,充分挖掘所在地的自然與人文要素的內涵。與此同時,還要對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氣溫等自然特征進行充分、細致地考察,因地制宜,將施工中的質疑和后期的問題降到最小化。
其次,空間整體,突出特色。景觀設計十分重視整體性,不僅包括空間結構的整體性,還包括觀光游覽的人們活動的整體性。這就要求設計師在進行景觀營造時,要將森林公園的整體塑造放在首位。在景觀設計初期,要充分了解所在地的地域文化,將整個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景觀設計當中,打破那種如出一轍的設計。將整個的森林公園景觀設計主題更加明確,創造出性質不一,功能獨特,規模非凡的富有生機和活力的特色森林公園。
再次,以人為本,倡可持續。人們是森林公園的主要游覽者,那么對這個森林公園的景觀設計評價,也由人們進行主觀評價。因此,設計師在進行景觀設計時,應將設計滿足人們游覽以及活動的需求,將以人為本原則更加明確化。在進行前期規劃時,應該將景觀設計的施工和后期維護的阻力降到最低化,實現景觀的可持續發展。塑造地域文化的同時,又將成本最低化,這才是成功的景觀設計。
城市森林公園的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表達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如模擬、直接、借鑒、再現、象征等方式。景觀模擬表達相比于其他表達手法,則較為直觀,可以將具有地域性代表的植物以及建筑等類似物,模擬成形態相似的構筑物,添置在景觀設計當中,引導人們進行互動,產生對地域文化的追憶。這樣,既達到了地域文化景觀的塑造,同時也產生了人與人的互動。直接表達,不許通過其他外界元素,僅僅將自然元素淋漓盡致地表達即可。人們對森林公園的依賴,主要來源于它的原生態化,所以運用直接手法,巧妙地運用其微地形的變化,將地域文化更加形象地表現出來。借鑒表達,與完全照搬和模仿復制不同。借鑒要發現事物的本質,通過對傳統的表達形式的提煉和繼承,將文化表達更具有特色。再現,可以是根據歷史文化的情形進行再現,同時也可以通過景觀設計師的加工創作,將長久表達的更加細膩化。景觀設計師,往往在創作當中使用想象的表達方法。從初期的勘察分析中,將所在地的文化特色抽取出來,提取當中的某些具有典型意義的事物,用以加工、創造,巧妙地與傳統文化聯系起來,深刻地表達地域文化的內涵。
城市森林公園成為了人們旅游休閑的熱門去處,是城市文化和歷史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的綜合。城市森林公園,不單是城市中的一道美麗的景色,更是地域文化特征的一種體現方式。城市森林公園景觀的地域文化設計是需要逐漸發展完善的,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思考和改進。科技迅猛發展,文化不斷進步,設計獨具一格的城市森林公園體現的尤為重要。當代的景觀設計師,要將地域文化特色的前期考察探索把握好,抓住具有文化特色的自然和人文要素,立足于人們對其產生的真正需求,針對現今城市森林公園出現的復制現象,解決地域文化內涵表達不充分的問題。面對城市森林公園景觀設計中本土文化的流失現象,去其糟粕,傳承歷史文脈,把地域文化通過更加鮮明的方式融入到城市森林公園的景觀設計當中。
[1]許大為,葉振啟,李繼武,等.森林公園概念的探討[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1996,24(6):90-93.
[2]高 翅.森林公園芻議[J].中國園林,1997,13(6):7-8.
[3]蘭思仁.國家森林公園理論和實踐[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4]楊會娟,李春友,劉金川.中國森林公園游憩機會譜系(CFROS)構建初探[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5):407-410.
[5]王 娜.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森林公園景觀設計與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