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正建立一系列模型來繪制全球尺度的洪水風險圖。來自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Deltares(代爾夫特三角洲研究中心)、荷蘭環境評估機構(PBL)等部門的研究人員在考慮了人口、GDP、農業價值、城市受影響經濟資產、城市損失的洪水影響等因素的基礎上,運用全球水文模型、洪水淹沒模型,對自然災害風險進行評估,并將結果應用于風險預測及減少風險措施的投資決策中。
根據評估結果,研究人員發現洪水風險的評估對不同的防洪標準十分敏感。假設世界各地受保護區域的洪水重現期為5 a,意味著總體風險要減少41% ~50%,若重現期為100 a,就意味要減少95%~97%的總體風險。因此,應著力研究建立全球防洪標準數據庫,將防洪標準融入模型計算,提高洪水風險計算結果的準確性。
研究小組還共同開發了一個洪水風險預測模型。該模型可在區域尺度上更快、更準確定決堤的時間和淹沒的程度。風險預測與人口數量、經濟增長和農業發展狀況相聯系,預期造成的損失也可以清楚地顯示出來。該模型融合了更多的動態數據和仿真模型,能針對特定區域因地制宜制定應對方案,使預測結果更為準確。仿真模型還可以顯示,隨著時間推移,風險和損失受氣候、社會經濟變化而影響的情況。此外,通過該模型還可計算未來100 a氣候變化和社會經濟變化對洪水風險的影響。今后研究中應將更多的影響因素耦合到模型中,以便準確描述越來越多受洪水影響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