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蘇樂
(南通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江蘇南通 226019)
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一直是我國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尤其在改革開放以后,建筑業為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建筑業垃圾的產量也在以驚人的速度隨之增長。由于我國現有的管理制度、政策以及法律法規都不夠完善,通常情況下建筑業垃圾的處理方式如下:1)直接在鄉村或者郊外露天堆放;2)對建筑業垃圾進行簡單的填埋處理。這無疑加劇了人與環境、人與資源之間的矛盾,嚴重影響到城市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建筑業垃圾的處理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開展建筑業垃圾產業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勢在必行。
美國,日本等部分歐洲發達國家對建筑業垃圾的處理關鍵就是政府強調從源頭上對建筑業垃圾進行監察管理,到目前為止,成效顯著[1]。
德國政府制定了廢棄物法增補草案,草案中嚴格規定了各種建筑廢棄物的利用率比例,同時,如發現建筑廢棄物未經處理就投入使用,政府實行征收存放費。同時,先后制定了《循環經濟和廢物清除法》《垃圾法》《社區垃圾合乎環保放置及垃圾處理廠令》等,對廢物利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丹麥對建筑業垃圾回收利用的主要激勵措施是對填埋和焚燒建筑業垃圾實行征稅。環保署(EPA)調查研究表明,建筑業垃圾再循環起主導作用的是稅收政策。丹麥利用稅收政策,截至1999年,填埋稅已經增加了900%,而且建筑業垃圾循環率提高了近 90%[2]。
美國1980年制定了《超級基金法》,同時,相繼五次修訂了《固體廢棄物處理法》,從而從法律上嚴格控制廢棄物排放。同時,美國從標準、規范到政策、法規嚴格限制建筑業垃圾的產生,并鼓勵建筑業垃圾“零”排放,其從源頭控制資源的開采,從而減少制造、運輸成本和對環境的破壞,這比各種末端治理更有效。
日本對建筑業垃圾采取的措施是,鼓勵施工企業不把建筑業垃圾從施工現場運出,并且建筑業垃圾要盡可能的重新利用,將建筑業垃圾變為“建設副產品”。目前,日本在住宅小區的改造過程中,已可以實現建筑業垃圾就地消化,經濟效果也顯著。同時,日本這些年來制定了大量的廢物利用法。如《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規范》《再循環法》《建筑再利用法》《綠色采購法》《廢棄物處理法》等,從而保證了建筑業垃圾資源化工作強有力的進行。
在建筑業垃圾產業化處理方面,值得我們國家學習的有新加坡,新加坡對企業實行強有力的特許經營體制。截至目前,大約已有10家政府發放特許經營執照的建筑業垃圾產業化處理企業,這些公司的主要業務是處理和綜合利用全國建筑業垃圾,讓建筑業垃圾得到資源化回收利用。建筑業垃圾處理公司必須嚴格按照環境法規運作。政府相關部門發現公司對垃圾處理未達到強制性標準的,將處以罰金,情節嚴重的將吊銷公司營業牌照。
美國在建筑業垃圾處理方面,已經經歷了三代歷程。第一代主要是政府利用一系列行政手段實現污染控制;第二代是通過市場的經濟刺激手段,削減企業在建筑業垃圾產生方面的源頭;第三代實行政府倡導和企業自律相結合,同時努力提高公眾的參與度。
截至2011年,日本在建筑業垃圾處理方面已經形成有效的建筑業垃圾分揀標準,日本采用機械和人工方法相結合,對建筑業垃圾依據不同材料進行分類,分為粗選和細選兩個階段。粗選階段較為簡單,主要手工撿出大塊木材、塑料、紙片等,用鏟車等挑出大塊混凝土。粗選后建筑業垃圾將通過機械流水線一系列篩選過程,以進一步細分,最后達到回收利用。
德國研制了多種高效的建筑業垃圾分選設備。例如,垃圾中的可再生材料,通過西門子公司的干餾垃圾處理技術,能夠把它充分分離出來,然后在建筑業上面進行回收再利用,在進行干餾處理過程中可產生一種“附帶品”燃氣,可用于發電,經干餾燃燒處理后,有害重金屬含量微乎其微。在道路路基、造垃圾填埋場、人造風景和種植等方面也可使用碎舊建筑材料。
據悉,美國開發的一種再生產品,通過利用廢舊的輪胎、鋁合金材料,鋼材廢料碎木,舊的報紙和紙箱通過合理搭接最后形成一種資源型房屋,合理的將建筑業垃圾資源化利用。它不但很好地處理了建筑業垃圾廢料,而且很好地解決了當今住房緊張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德國政府投資的建設項目優先推廣建筑業垃圾再生產品,如再生混凝土,再生細骨料,再生磚。
從1978年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的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經濟生產總值位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國傳統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依然普遍存在,尤其目前在我國的農村地區,資源節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依然不怎么被人們采納。目前,習總書記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強國夢。黨的十八大又提出了兩個100年。到時能否實現,將面臨很大挑戰。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我國的建筑業垃圾數量已占城市垃圾總量的40%左右。絕大多數建筑業垃圾未經任何處理,就露天堆放或填埋,不僅浪費了資源,而且嚴重污染了環境。因此,我國必須盡快提高資源利用率,縮短與發達國家的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目前,我國已經相繼制定了幾套法律,近幾年來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城市固體垃圾處理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通過這些法律的制定,說明我國政府開始重視環境問題,對建筑業垃圾產業化也非常重視,說明建筑業垃圾已經成了阻礙城市發展的嚴重問題。但是,國家目前還沒有一套完整的建筑業垃圾政策法規體系。因此,盡快建立配套的政策法規體系來處理建筑業垃圾已迫在眉睫。
目前,由于我國沒有先進的技術以及完善的法律保障,建筑業垃圾資源化處理的步伐比較緩慢,在建筑業垃圾處理方面已經被歐美發達國家拉開了較大差距,到目前為止,我國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建筑業垃圾進行資源化循環處理[4]。
1)堆山造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天津市開始將建筑業垃圾用于堆山造景工程,其中最大規模的人造山,占地約40萬m2,利用建筑業垃圾500萬m3。如今垃圾山已成為天津市民游覽休閑的大型公共綠地[5]。
2)生產環保型磚。從2001年開始,河北邯鄲開始用建筑業垃圾制環保磚。相繼利用建筑業垃圾制造的環保磚修建了著名的邯鄲園,河北邯鄲32層金世紀商務中心。至今,共消化不可利用垃圾近200萬t,走出了一條變廢為寶,發展循環經濟之路。對國內建筑業垃圾資源化回收利用具有深遠的借鑒作用。
3)生產再生骨料。對廢棄混凝土簡單機械破碎、磨細或者煅燒后再利用,其工藝較為簡單,處理的成本相對較為低廉,比較符合我們國家廢棄混凝土技術比較缺乏的現狀。據資料顯示,1990年上海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的“華亭”和“霍蘭”兩項工程,充分利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骨料,與細砂拌合形成再生細骨料,用于抹灰砂漿,節約了大量經費[6]。據資料顯示,1992年北京城建集團一公司在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充分利用建筑廢渣、建筑廢棄物,經過加工,形成再生產品,用于抹灰,砌墻。國內有條高速公路在路面維修中,利用施工過程中產生廢棄混凝土,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道路,廢棄混凝土的利用率達80%。
4)利用建筑廢料對地基進行加固。建筑業垃圾中的石塊、混凝土和碎磚可直接用于加固軟土地基。建筑業垃圾具有很強的強度和耐久性,能夠長久地起到骨料作用。同時,建筑業垃圾也可作復合載體樁填料加固軟土地基,建筑業垃圾復合載體樁技術是由北京波森特巖土工程有限公司針對軟弱地基和松散填土地基研究開發的一種地基加固處理新技術。技術結合了多種樁基施工方法的優點,建筑業垃圾處理具有建筑業垃圾消納量大的特點,得到了廣泛應用。
根據上文所述,我國實施建筑業垃圾資源化回收利用是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國經濟可持續化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習總書記提出的偉大“中國夢”的必然要求。目前,美、德、日等發達國家已經在建筑業垃圾資源化回收利用方面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而我國正處在開始階段。因此,我國必須加快步伐,充分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與技術,制定一條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中國特色建筑業垃圾資源化回收利用發展道路。從政策法規和工藝技術等相關方面形成并不斷完善配套體系,最終解決建筑業垃圾這一重要難題。
[1] 李 南,李湘洲.發達國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經驗及借鑒[J].環球視角,2009(6):41-44.
[2] 王武祥.建筑垃圾的循環利用[J].建材工業信息,2005(3):23-26.
[3] 劉永民.對建筑廢棄物再生利用的思考[J].中國建材科技,2008(3):21-27.
[4] 冷發光,何更新,張仁瑜,等.國內外建筑垃圾資源化現狀及發展趨勢[J].商品混凝土,2009(3):20-23.
[5] 王 楠.上海市政協委員曾樂才建議把建筑垃圾變成景觀[J].中國花卉報,2006(3):58-60.
[6] 陸凱安.中國建筑垃圾的現狀與綜合利用[J].施工技術,1999(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