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園
(黑龍江工程學院,哈爾濱 150050)
哈爾濱是中國黑龍江省省會,中國東北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城市,隨著經濟的增長,人們對旅游的需求大大增加,政府對會展旅游給予支持,全市現有科研機構463個,擁有8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65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哈爾濱交通便利且通訊發達,地處東北亞中心位置,被譽為歐亞大陸橋的明珠,哈爾濱交通已形成“一軸、四環、十一射”的模式,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交通運輸條件成為哈爾濱發展會展旅游的最大優勢,交通的完善使越來越多的游客出行更加方便,同樣也為哈爾濱旅游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帶動了哈爾濱會展旅游的快速發展。
隨著會展經濟和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哈爾濱展會的軟、硬件建設不斷地完善,現代化的會展設施也已初具規模。哈爾濱市大大小小展館上百余個,其中規模最大的展館屬于哈爾濱國際會展中心,整個展館的使用面積為36 000m2,可設2 000余個國際標準展位。展館可分為3個相對獨立的展廳,中間用透明玻璃材料隔斷,可分可合。
從會展旅游的外部經驗來分析,有很多經驗可以拿來借鑒,不難發現大部分是借助強勢產業,進行有效合理地包裝,進而舉辦會展活動,如美國的會展活動多數是由會議引發的,依靠的是政治地位;德國漢諾威借助的是傳統工業優勢;中國北京進行的會展活動依賴的是經濟中心地位。同樣,哈爾濱則可利用家喻戶曉的冰雪文化進行辦展。
長期以來,哈爾濱市的會展活動,特別是大型會展活動絕大部分都是由政府主辦或牽頭組織,這種行政性辦展避免不了導致哈爾濱市會展企業缺乏專業化和行業性,會展服務體系、管理體系的建設緩慢,商業運作能力差,盲目辦展、重復辦展問題嚴重。相關職能部門職責不清楚,責任不明確,對企業干預多,展會亂收費,重復收費現象嚴重。
會展旅游產品有服務于與會者,提升會展形象,促進展會的承辦和舉辦,吸引旅游者等作用,而哈爾濱旅游企業產品的設計思路并沒有依照會展中心和這個產品進行展開,即會展期間的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企業缺乏協調和溝通,接待產品過于單一,開發甚少,質量偏低,旅游產品并未進行多重價值追加后的整體產品,而綜合性旅游產品較少,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處于被動、低級的水平,會展旅游產業的潛力并未充分發掘。
從國際上辦展比較成功的城市來看,絕大部分都比較重視推廣品牌與會展活動的宣傳促銷。會展旅游者的市場現象是十分復雜的,特別是在會展發展不是十分成熟,缺乏品牌的內地城市,開展營銷活動有太多的可變因素需要考慮。整合營銷總地來說,就是主體在通過對目標分析的條件下,制定相關的戰略和實施途徑,并在這過程中運用各種有利資源。而哈爾濱并未建立有效的市場調研分析機構,無法在對結果的衡量評價的條件下進行會展旅游的“整合營銷”。從哈爾濱的會展旅游來看,沒有在特定的會展客戶溝通的基礎上建立整合營銷,相應的傳播途徑也較少,整合營銷并不全面,資源沒有得到充分運用。
會展旅游屬于一個整體運作的過程,涉及政府、旅游企業、會展企業、行業協會等多個群體利益的行為,所以各個群體都在會展旅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國的會展旅游業剛剛起步,哈爾濱的會展旅游業更顯不規范、不成熟。企業與監控部門在工作中的分工不明確,缺乏最基本的合作意識,導致兩個服務型行業最終無法有效地發揮最大效應。不管是地方政府,還是旅游企業、會展企業,都對會展旅游這個概念以及運作方式認識不夠清楚。
人才對于一個行業的發展來說起著關鍵的作用,是保障其良性發展的前提。而對哈爾濱來說,會展專業人才極為緊缺。在哈爾濱的知名高校中,沒有一所學校開設會展專業;在旅游管理的教育過程中,會展也是僅僅作為一門考察課程展現在學生們面前;從職業教育上看,在職培訓層次不高,深度不夠,制約了哈爾濱會展業的發展和國際推廣及國際交流合作。
就目前來看,哈爾濱政府相關管理機構應下意識地減少在哈爾濱會展旅游發展過程中的行政干預,加強對其引導和指導,要將現在由政府舉辦的展會,逐漸地交給會展企業去經營。企業應著重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
3.1.1 制定會展旅游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扶持政策
哈爾濱應該借鑒北京、廣州、上海等會展旅游業發展較好城市的成功經驗,大力扶持會展旅游,使其迅速發展,可以在資金籌措、土地征用、基礎設施建設、稅收等方面重點扶持,加強城市的會展功能,拉動哈爾濱會展旅游可持續發展。隨著哈爾濱會展旅游市場的開放,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商參與到哈爾濱會展旅游的市場,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這就要求政府主管機構能夠將行政審批程序變得簡潔化,同時制定出會展旅游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會展旅游市場的規范和監控,使哈爾濱會展旅游趨于法制化。
3.1.2 按照經濟規律制定會展旅游的發展規劃、加強行業協會建設
政府管理機構應根據哈爾濱經濟發展水平和交通運輸狀況制定出哈爾濱會展旅游的發展規劃,使各類資源能夠合理有效地配置起來。在市場調查分析與預測的條件下,根據哈爾濱會展發展和旅游資源狀況以及經濟、人才、交通、信息、科技、服務等方面的條件,確定會展旅游的發展目標,培育和發展會展旅游品牌。完善會展旅游行業協會,加強規范和協調會展旅游市場的職能,使行業協會在規范市場經營行為、提高會展服務水平、設立評估機構、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制度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
旅游產品的創造應以“會展旅游接待”為目的以及核心,應該具有創新性及體現展會或當地的特色性,形成“1+X”型旅游產業體系,從而提高旅游企業收益。會展旅游者的客源地十分廣泛,所以在會展期間需要的服務也比較多樣化。一方面是講解、導游、翻譯等參加會展的較為基本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對當地的相關法律法規、合作企業信息、經濟信息、投資區域狀況的需要。因此,旅游企業可以制定特定的時間開展講解、翻譯相關信息資訊的服務,也可以考慮設計哈爾濱工業參觀游、新區的商務考察游等針對性、特色性很強的專業旅游產品。哈爾濱的特色定位在于文化性旅游會展城市,宣揚的是濃厚的冰雪文化。如每年哈爾濱冰雪文化節都會給哈爾濱的經濟帶來極大的增長,年年客流量不斷增加,使哈爾濱的會展旅游業發展得更好。
由于會展活動的工作時間常常較為集中,所以不管是參展商還是游客都有放松休閑的需求。從地理位置環境分布來說,哈爾濱的旅游資源較為集中,有利于開發短期性的休閑度假產品。而且近幾年的旅游也大多分布在哈爾濱周邊,因此旅游企業就可以根據旅游者的特點,提供登山、垂釣、溫泉等半日游或一日游,使他們能放松身心,同時也可以改善酒店內部的娛樂設施,形成新的旅游產品。
可以利用媒體宣傳,在省內外的電視臺播放能夠體現哈爾濱會展旅游文化特色的哈爾濱各個景區介紹的宣傳片。在為顧客提供多樣化產品的基礎上,通過建立旅游產品預先定位系統,進行各種有關的資訊服務,可以按照需要進行調整,客戶資源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后期服務與銷售管理的結合,優化會展旅游,提高服務效率。在哈爾濱日后的發展中,要注重開展各種形式的展銷會,企業和旅游協會可以開展“會展旅游大使”的海選活動,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宣傳,既有利于推廣城市的品牌形象,又有利于傳播新的會展旅游產品信息。哈爾濱的會展旅游部門可以制作一些明信片或是含郵資的信封,通過郵寄方式對潛在的客戶進行咨詢、調查,并傳播產品信息,從而能促進新老客戶參與的積極性。也可通過電話進行交流,介紹產品信息并取得相應的反饋,從而有利于及時地對產品進行調整。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盲目地一直充當指導者,會阻礙會展旅游業的發展,導致企業無法從展會中獲得所需要的影響與反饋,無法達到辦展的預期目標。若各大旅游企業沒有做好拓展會展旅游業務,則會對會展旅游辦展秩序的發展起到相反作用,會阻礙政府職能的有效發揮。因此,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政府和企業間互相合作,相互影響,會展旅游業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
哈爾濱是一個高校比較集中的地方,但是會展旅游人才卻相當缺乏,從而制約了哈爾濱會展旅游的發展。從全國范圍來看,北京、廣州和上海城市的會展專業的畢業生已經逐漸地走上了會展工作崗位。哈爾濱的人才數量雖多,但是專業人才卻比較少,尤其是開發會展旅游方面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為了更好地發展哈爾濱的會展旅游,培養大批的、專業的會展、旅游復合型人才刻不容緩。
3.5.1 樹立人才培養的目標
會展旅游所需要的人才必須要求具有廣泛的學識。因為它不僅要和各級政府、旅游公司、會展公司合作,還需要處理和協調展會的工作。除此之外,還需要有更強的拓展會展旅游市場的意識,這樣才能打開國際會展旅游市場,建立起營銷網絡。總地來說,我們既需要DMC前期(地區接待者)的服務型人才,還需要能開拓進取的PCO(會展組織者)的隊伍。一個能懂營銷、外語、旅游、會展知識的復合人才。
3.5.2 選擇人才的培訓方式
如今的訓練系統,有三種方法可以充分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首先是職業教育,即通過現有的人才在職教育。旅游企業對員工通過短期和長期的專業知識培訓。若條件允許,還可到國外去學習先進的經營管理方法和會展活動組織相關知識,才能達到會展旅游的人才需求。其次是學歷教育,會展旅游專業或相關課程須在各大高校開展,這樣才能從基礎上解決人才匱乏的危機。具體可開展合作辦學,專業職業學校調整與設置。再次是從外面直接引進人才。具有海外市場的相關工作經驗,短期在職培訓后的人才都可吸收進來,從而推動會展旅游的發展。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人才培養方法,有利于培育出頂級的、專業的會展旅游人才。
哈爾濱應與國際大的展覽公司合作,發展多種經營模式,從而用市場換取更多的客戶,把握好發展機會,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要充分調動內部競爭的積極性。哈爾濱的民營資本十分活躍,但多數仍集中在電子軟件行業、房地產等行業,參加會展行業的很少,注冊基本更是少之又少,不具有國際競爭力。因此,在未來的會展旅游發展過程中應引進具有較大規模的民營資本,并將所有權逐漸過渡到國有的展覽公司手中。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優勝劣汰,最終形成一批具有實力以及競爭力的會展旅游集團,不但能夠引導當地會展旅游業的健康發展,而且還可以與國外競爭者相抗衡。
[1]魏小安.對中國會展旅游發展的思考[J].旅游學刊,2006,(1):11-14.
[2]王晶.會展旅游業中的政府職責[J].商業研究,2006,(7):8-11.
[3]王保倫,王蕊.會展旅游產業鏈的本質分析[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