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系,哈爾濱 150010)
兒歌是人一生中接觸最早的文學樣式。幾個月大的嬰兒雖然不能說話,但能分辨出優美動聽的聲音。剛剛咿呀學語的幼兒,僅僅會幾個詞,但也能跟著成人開始學習簡單的兒歌。兒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進入幼兒園后,兒歌便成為一種交流方式。由此可見,兒歌在幼兒的童年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在當今的社會,兒歌教育出現了諸多問題。
在3月22日的《北京青年報》上有這樣一則消息:“給雜志寫一首兒童歌曲,稿費是30元;給企業寫歌大約是500元到1萬元;給電視節目酬勞至少要1萬元,多則10多萬元。3月21日,是第38個世界兒歌日。兒歌作為兒童文學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體裁形式之一,承載著每一代人的童年記憶。但近年來,兒歌市場卻呈現‘無人創作、無人出版、無人買單’的窘境。”
兒歌是永恒的,但這種永恒是基于順應幼兒自然天性的發展之上,基于符合當下的時代主流之上,基于順應時代的發展之上。上個世紀的兒歌,我們都耳熟能詳,它不僅見證了時代的發展,更傳遞給我們一種溫馨、幸福的感受。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幼兒園里依然傳授的是“拉大鋸,扯大鋸,姥姥門前看大戲”這種久遠的兒歌,雖然朗朗上口,但許多內容已經不適合當下的幼兒,有的兒歌甚至已經與時代嚴重脫節了。一個真正有益于幼兒的兒歌是需要跟上時代腳步的,然而這種兒歌相比劇本、流行歌曲來說簡直少之又少。
現如今,許多幼兒的成長都受多媒體的影響,不僅在多媒體上開拓了視野,同時也接觸到許多不良信息。甚至有些幼兒張口就是《愛情買賣》,還有許多惡搞臺詞。這些“灰色”兒歌深受幼兒的喜愛,許多無知的家長也不知所以地對幼兒這些表現表示稱贊,許多電視節目也支持幼兒唱成人歌曲。這嚴重導致了幼兒不愛兒歌,而是經常哼唱成人歌曲。
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符合當今時代潮流的優秀兒歌傳唱率低,幼兒教師也只是在幼兒園的課堂里照本宣科,并沒有更深地挖掘幼兒的天性,從而創造屬于他們的兒歌,也沒有更深層次地對幼兒生活進行關注。兒童是自然的存在,而成人歌曲使兒童較早地接觸到了成人的世界。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每一個階段存在的價值,都是人整個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而剝奪了幼兒的天性,過早進入到成人的社會,對幼兒的成長極為不利。這不僅不尊重兒童,也不尊重自然,更不尊重天性。這種試圖跨越童年的行為是不可取的,這是對自然天性的扭曲,是對自然規律的踐踏。
幼兒教師是在幼兒與社會之間傳遞知識、愛的使者,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是幼兒園活的靈魂。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幼兒教師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是啟蒙教育的先行者,更是兒童文學的傳播者。然而,在當今幼兒園的學習生活中,許多幼兒教師并不看重兒歌對幼兒的重要作用,甚至并沒有自主意識來對幼兒進行兒歌教育。
兒歌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相關,并伴隨著幼兒的成長,許多習慣、素養還有語言的練習等方面都是在兒歌教育中逐漸形成,它是幼兒的精神食糧。但是,兒歌卻沒有成為幼兒教師關注的對象,還有許多幼兒教師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對幼兒進行兒歌教育。這些都為兒童文學的傳播帶來一定困難。
兒童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的。50年前的兒童和當今的兒童自然會有很大差別,他們的童年也毫無疑問會不大一樣,所以兒歌也要隨著兒童的發展不斷進步。而兒歌的進步需要更多的兒童作家、學者、兒童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完成。通過研究大量的兒歌我們可以感受到,有些兒歌已經明顯的“斷代”,但是我們可以對其進行改動、仿寫,甚至創編。我們可以不斷地對當下的兒歌進行補充,使其符合社會的發展、兒童的成長,符合兒童童年的美好特點。
當然,眼下有很多的兒童作家,但他們幾乎都在忙于創寫“大作”。往往一個童話上萬字,一個故事一本書,這樣的著作對幼兒是很難發揮大作用的。但是為了賺取更多的稿費,為了更多的利益,他們不得不這樣選擇。這就需要社會的大力支持,需要有關部門能給出更多的鼓勵措施。從而培養出更多樂于創作兒歌的兒童作家,寫出更多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符合時代潮流的兒歌作品。不斷地為兒歌補充新鮮的血液,更好地順應時代的發展,并帶動兒歌產業的發展。
童年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部分,是人類文明和社會文化進步的必然要求。所以,童年必然是存在著的,更是不可逾越的。尊重童年是成人的必然選擇,面對著幼兒的童年,只能進行適宜的指導而不能強加干預。成人過多不合理的行為只會讓童年加速,而這種行為更是忽視了童年自身的價值。這不僅會對幼兒產生巨大的危害,而且也是對兒童生命權利的剝奪。
兒童具有獨立的人格,在一定程度上,是與成人平等的。兒童的童年生活應當享受到幸福和快樂,成人有責任給兒童提供這樣一個適合兒童成長、生活的環境,從而使兒童的身心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兒童的發展是有其自身力量的,他們有其獨特的規則,獨特的行為,獨特看待事物的眼光和獨特解決問題的能力。成人不能按照成人社會所有的標準來制訂和規劃兒童的生活、束縛他們的思想。這是一種揠苗助長的行為,是一種壓抑,甚至是磨滅兒童成長力量的行為。這會導致“少年老成”和“未老先衰”等現象。
就兒歌的創作來說,成人應俯下身來,用兒童的眼光來看世界,創造出能讓幼兒感到心情愉悅的兒童文學作品。曹文軒說:“兒童文學只能根據生活,塑造出一具具活著的藝術形象來,而不能強行使它成為教育的工具,借一個影子般的形象,撥動它的唇舌。”兒歌應該以幼兒的身心發展為目的,教育幼兒以陽光、樂觀的心態來面對生活,對待他人,傳遞正能量,不斷地解放兒童的思想,滿足兒童的興趣。而不是一味迎合社會的要求,滿足成人的低級趣味。
兒童的發展是與幼兒園、幼兒教師密不可分的。如果說,幼兒園是幫助幼兒成長的場所,那么幼兒教師則是協助幼兒生活的指路人。所以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需要幼兒園的努力,也需要幼兒教師的配合,去幫助幼兒的發展與成長。
在兒歌的選擇中,首先需要幼兒教師選擇適宜的兒童文學成為幼兒學習的內容。這不僅要滿足幼兒當下的語言水平,也需要滿足兒童的興趣和需要,更讓兒歌的選擇具有一定的生活性。這有助于兒童對兒歌的理解與掌握,使幼兒能在笑聲中輕松地學會兒歌。其次,幼兒教師應選擇正確的方法進行兒歌教育。兒歌絕不僅僅是幼兒教師念,幼兒讀,而是一種滲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可以根據幼兒的需要進行變換的教育。我們不僅可以在游戲中學習兒歌,也可以在情境中進行兒歌的學習。游戲是幼兒自主的實踐活動,在游戲中的學習是讓人印象深刻的,這不僅豐富了游戲,更能讓幼兒掌握所學的兒歌。而情境的創設也是學習兒歌的良好途徑。這更符合兒童活潑、好動、富于想象的特點。他們能在情境的基礎上自主的創編,這更有利于幼兒的學習。教學必須合理的利用周圍的各種環境、條件,而不是被動的選擇。重視幼兒對生活的體驗,讓幼兒更好發展,是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總結和實踐的。
兒歌教育是不可忽視的,它一面承載著幼兒各科能力的發展,一面又肩負著幼兒的童年。無論是家長、教師還是社會各界人士,都應對兒歌教育給予重視。對兒童來說,兒歌是一種游戲,不僅能用肢體語言來表達,更重要的是活躍在思維上的想象。在某種意義上講,成人是不可能達到這種境界的,所以在兒歌的創編中,不僅需要成人俯下身來,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用兒童的思維理解世界,也需要成人對兒童進行鼓勵,讓幼兒自己來對周圍環境進行酣暢淋漓的表達。對幼兒來說,這不僅是一個游戲,也是使精神、個性獲得解放的實現。成人只需要靜靜的等待著兒童的成長,讓兒童享受著童年的生活。這才不會留下遺憾。兒歌也是有生命的,它應該隨著時間的延續而發展。有些兒歌歷久彌新,而有些需要對其進行一定的改造,這需要更多從事兒童教育的研究者、工作者一起努力,讓兒歌教育得以延續。
[1]劉曉東.解放兒童[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2]曹文軒.追隨永恒[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3]泰戈爾.泰戈爾文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4]顧靜.兒歌教學——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舵手[J].教育教學論壇,2014,(13):16.
[5]李麗華.兒童文學的言說方式及對兒童教育的啟示[J].寧夏社會科學,2011,(4):25.
[6]姚偉.兒童是自然的存在[J].理論建設,2005,(7):58.
[7]孫文杰.乘著歌聲的翅膀——兒歌與學前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J].教育科學,2014,(3):35.
[8]李莉霞.兒歌對幼兒成長的重要作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