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琦
(哈爾濱高科技創業中心,哈爾濱 150090)
科技企業孵化器(以下簡稱孵化器)是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養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家為宗旨的科技創業服務載體,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基地,是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內容,其核心任務是孵化培育新創辦的科技企業,促進新創科技企業的存活和快速成長。
自1987年6月,我國第一家科技企業孵化器(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誕生至今,經歷了幾代孵化器人,在借鑒外國孵化器發展成功經驗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不斷探索、創新、發展,截至2013年,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部火炬中心統計已有1 239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2013年底已達到504家,總孵化面積4 300萬m2,在孵企業7萬家,孵化器的數量規模上位居世界首位,質量和體制上也有突破性的發展和跨越。
經過26年來的發展,在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引導下,各地政府對發展孵化器事業高度重視,加入了創業導師、專業孵化、天使投資、持股孵化、孵化鏈條等孵化理念和創新元素,使科技企業孵化器正朝著投資主體多元化、運行機制多樣化、組織體系網絡化、資源共享國際化的方向發展邁進。
近年來,一批專業孵化器和創新型科技服務載體風起云涌,孵化器投資主體向多元化發展,繼單一的由高新區、政府科技部門投資創辦創業中心,發展到企業投資的孵化器、財團投資的孵化器、大學科技園或科研機構投資的孵化器、多元主體投資的孵化器大量涌現,這些孵化器的產生,滿足了市場需求,降低新創企業創業風險,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特別一些民營的企業孵化器,運行機制靈活,通過持股孵化和整合中介服務力量,吸引高端人才從事孵化器事業,使孵化器孵化能力和服務水平有很大提高,在孵企業加速成長,為培養科技企業和企業家作出了卓越成績。
國內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較快的是上海、江蘇、浙江這些占有科技人才優勢的經濟發達地區。全國504家國家級孵化器,江蘇省占了93家,孵化器已向縣鄉全面鋪開。上海江浙地帶孵化器的數量和質量并進,走在全國前列。相對西部偏遠地區,國家級孵化器數量較少,發展模式還比較傳統。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數量分布與地區發達程度密切相關。每年創新基金的申報及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數量也印證了這一點。科技資源優劣,政府對孵化器事業支持的力度,都影響著孵化器的發展。
快速增長的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為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顯露的一些問題,也制約了科技企業孵化器快速健康的發展。
孵化器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特別是成立較早的事業體制的孵化器,普遍存在管理方式傳統、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不健全、不能調動孵化器從業人員工作積極性、歷史遺留問題較多、難以適應孵化器發展的新需要等現象,服務功能滯后,影響孵化器可持續發展能力。
與相對完善的孵化器硬件設施相比,孵化器軟件服務體系較薄弱,除提供場地出租、物業管理及代辦入門這些基礎服務外,缺少創業輔導、投融資、項目推介、法律、信息管理咨詢服務、人才培訓等增值服務,孵化器與資本、中介、人才、市場等創業要素結合的不夠緊密,整合社會資源能力不足,軟服務能力與企業需求差距還很大,沒有形成特色化專業化的服務體系。
孵化器從業人員缺少創業經驗,管理人員知識結構不適應培育科技型新創企業發展的需要,服務層次不高,缺乏對科技企業創業輔導、投融資服務等高端服務相適應的專業人才,孵化器自身又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難以吸引高層次管理人才。人才的匱乏制約了孵化器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的提升。
孵化器入孵企業標準不夠明確,入孵企業項目科技含量偏低,不具有高成長性,畢業企業標準沒有可操作性,對孵化器定位存在一些問題,科技企業孵化器可持續發展的要件缺失。
社會環境,政策導向,都影響著孵化器的運行質量。在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方向上是維持政府主導的“公益性”還是采用企業提倡的“營利性”,理論界和實踐派還存在著分歧。國家孵化器“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確定了多元化發展方向,提出了“五個轉變”,即孵化器要實現從注重載體建設向注重主體培育轉變,從注重基礎服務向注重增值服務轉變,從注重科技孵化向注重科技創新創業全鏈條孵化轉變,從注重基礎建設向可持續發展轉變。引導孵化器經營模式創新,實行非營利與營利并舉,實現孵化器投資主體多元化和管理服務市場化,促進孵化器向專業化、特色化發展。
[1]孫大海.科技企業孵化器面面觀[M].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102-106.
[2]袁東.科技企業孵化器可持續發展研究[J].今日科技,2012,(10):56-57.
[3]崔春艷.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的建議[J].中國高新技術,2013,(13):12-14.
[4]孫東.微觀視角下科技企業孵化器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72-75.
[5]科技部.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Z].
[6]科技部火炬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從業人員培訓指定教材[M].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