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迎春
(烏蘭浩特市第四中學,內蒙古 興安盟 137400)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加快了我國課程改革的進行,計算機作為信息社會發展下的代表迅速走入課堂教學中去,得到了迅速推廣與廣泛應用,并取得了矚目的成果。其中,計算機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有效地為學生創設了一個開放式的教學環節,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得到更深層次的激發,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在無形中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究能力、實踐能力。通過計算機的高分辨率的動態圖像演示功能、繪圖功能以及快速大規模的數據處理能力,為中學數學教學課堂的實驗教學、演示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豐富了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但是,在應用計算機開展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教師不斷去解決、不斷去完善。本文通過對中學數學教學中對計算機的應用進行研究,并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分析了高中數學教學中對計算機應用存在的問題及正確合理在高中數學課堂中運用計算機的方法。
計算機及相關的多媒體技術承載信息量比較大,且刺激性特強,如果在教學中過于注重對計算機的應用,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會大于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負面,這主要是教師在應用計算機教學時,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過于注重計算機工具化的作用。如,有些教師在使用計算機進行教學時,只注重它的效率,如快速出題、快速解題等,卻把學生給忽略了,沒有意識到學生是否能跟得上計算機教學的速度,同時也剝奪了學生自主思考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本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對計算機及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有效的解決了傳統教學課堂無法解決的問題,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但是,一些教師在應用計算機等多媒體技術的過程中,并沒有突破傳統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仍采用傳統的授課模式,即由原來教師的滿堂灌轉變為計算機的滿堂灌,這就失去了應用先進教學手段的本意,同時也弱化了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引導地位。
在應用計算機進行教學時,我們應該遵循課堂教學的本質歸零,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即根據自己本班學生的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決不能盲目使用計算機進行課堂教學。
計算機固然有其不可估量的優越性,但也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計算機。在教學中選用多媒體教學必須針對教材自身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有的放矢。作為教師,應該對適合計算機的內容加以精選。就高中數學教材來說,代數中的函數圖像和性質,三角函數特別是正余弦函數的圖像變換,數列極限的有關應用,某些含參數的方程和不等式問題,復數運算的幾何意義;立體幾何中異面直線間的距離,二面角的平面角問題,球的表面積公式的探求,多面體和旋轉體的截面問題;解析幾何中兩直線的位置關系,直線與圓錐曲線,圓錐曲線與圓錐曲線之間的位置關系等內容,都是計算機的好素材。此外一些數形結合的習題也是計算機的素材。
有些教師在運用計算機過程中,過分夸大其功用,從引入開始,到教學內容,到練習,到練習答案,全由多媒體顯現。教師幾乎不動用課本,學生基本未接觸教材,一切都跟著媒體轉,這是違背教學規律的。利用計算機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該用則用,不該用則不用,切忌“黑板搬家”,利用計算機還應注意不能整堂課充滿影視畫面,應該看到過分熱鬧的畫面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會喧賓奪主。因此,計算機應強調注意其輔助性,不管計算機發展到什么程度,它只能輔助教師的教,只能輔助學生的學。教師單靠媒體顯然不能預料可能會發生的事情,有些必要的分析歸納過程和運算推理過程還應通過板書或板演充分地暴露給學生。使計算機在課堂教學中真正體現“輔助”的作用,以確保學生在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合理推理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的同步發展。
信息時代,在課堂教學中應用計算機等多媒體技術是必然趨勢,但是,絕不能夸大計算機等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因為計算機不可能解決課堂教學中的所有問題,其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教學。教師要尊重課堂教學的規律,充分發揮出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善于借助計算機的輔助作用,才能將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1] 雷體南,李鴻科.提高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績效的對策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08):96.
[2] 高文祥.幾何畫板在中學數學研究性學習中的應用[J].教育革新,2007,(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