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麗娜
(滁州學院 外國語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隱喻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的認知方式,對于人類的認知活動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以往有關隱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語言框架內,隱喻同樣存在于圖像、聲音、顏色、動作等其它意義模態之中。隨著數字技術和多模態交互的普及,“多模態”已經成為許多學科關注的熱點話題。多模態隱喻是隱喻研究和多模態語篇分析相結合的產物。近年來,多模態隱喻研究異軍突起,在國際上掀起了隱喻研究的新熱潮。國內不少學者已經投身到多模態隱喻研究的熱潮中,在理論探索和應用實踐方面均獲得了一定的成果。多模態隱喻研究的開展促進了人類隱喻思維的跨學科、多角度和縱深研究。
傳統語言學認為,隱喻是語言中的非正常現象,人們使用隱喻是為了達到特殊的修辭或交際效果。Lakoff和Johnson(1980)出版了合著《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此書開辟了一條隱喻研究的新途徑,同時確立了隱喻在認知中的重要地位。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思維方式,它是從一個較為具體的概念領域到另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領域的映射,概念隱喻具有系統性,隱喻根植于我們的身體體驗。概念隱喻體系的運作是非人為的、自動的、持續的、不為人察覺的,也無需我們付出額外的努力。在人類語言和概念形成過程中,概念隱喻體系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藍純,2005)。
經典之作《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問世之后,認知隱喻理論成為一個研究熱點和重點,其研究成果猶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隨著隱喻理論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學界開始關注一個新的隱喻研究方向——多模態隱喻,不再僅僅局限于語言層面的隱喻表達。Forceville(1996)開創了多模態隱喻研究的先河,以其博士論文《廣告中的圖片隱喻》的出版為標志。Forceville和Urios-Aparisi(2009)出版的論文集《多模態隱喻——認知語言學應用》是目前多模態隱喻研究領域中最系統全面和最具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其研究范圍涉及廣告、漫畫、手勢、聲音、音樂、雕塑等。他們把模態理解為“可通過特定的認知過程進行闡釋的符號系統”,模態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圖像符號;(2)文字符號;(3)言語符號;(4)手勢;(5)聲音;(6)音樂;(7)味道;(8)氣味;(9)接觸。同時,將隱喻分為兩類:單模態隱喻和多模態隱喻。單模態隱喻中的源域和目的域僅使用一種模態表征隱喻意義;多模態隱喻的兩域分別或主要通過不同模態方式表征的隱喻。多模態隱喻的源域和目的域完全或部分出現于不同的模態之中,這些模態包括:語言、圖像、音樂及聲音。根隱喻自身不可再分解,可以通過一些機制(例如:整合)組成更加精致新穎的復雜概念隱喻。國內外有關非語言隱喻和多模態隱喻的研究大多把根隱喻作為分析單位。根隱喻作為分析單位具有以下優點:(1)能夠清晰地解釋和呈現源域和目的域之間的因素映射;(2)有助于分析復雜隱喻之間的關系;(3)能夠揭示隱喻起源于身體體驗。作為多模態隱喻研究的領軍人物,Forceville從認識視角對平面廣告、電視廣告、漫畫及電影中的圖像隱喻進行了系統研究(1996;2007;2009)。雖然Forceville開創了多模態隱喻研究的時代,但其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模態分類不足;多模態隱喻界定不嚴謹;雙域映射模式難以清晰地闡釋多模態隱喻的構建場景(趙秀鳳,2013)。
多模態隱喻從2010年進入國內研究者視野。雖然起步相對較晚,但多模態隱喻研究目前已引起國內學界的重視,在近幾年內發展迅猛。本文試圖通過國內期刊論文來總述該領域的研究和發展狀況。本文所選論文全部來自中國知網(CNKI)的期刊庫中以“多模態隱喻”、“多模態”、“隱喻”等幾個關鍵詞多次組合進行檢索的結果。中國知網的檢索結果顯示,截止到2014年1月撰文之日發表的相關論文有76篇,其中包括碩士論文6篇,時間跨度為2010~2013年。從2010年開始,多模態隱喻研究論文零星出現,近三年的相關研究數量幾乎逐年翻倍增長。從研究分類來看,早期論文基本上是引介國外理論;2012年開始逐步向應用研究過渡,且目前應用研究已占主流。目前總體來看,多模態隱喻研究者中不乏教授、博士,可見國內的前沿資深研究隊伍對該領域的關注。其中趙秀鳳教授發表論文4篇,內容涵蓋基礎理論和應用探索,為國內多模態隱喻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筆者通過文獻收集與分析發現,國內多模態隱喻研究內容主要涉及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有關多模態隱喻理論的述介和拓展;二是基于語類的案例研究;三是多模態隱喻理論的具體應用。
國內學者首先對多模態隱喻研究進行理論介紹和評價及舉例論證,而后進行理論拓展和創新方面的探索。趙秀鳳(2010)通過分析隱喻性多模態廣告實例,研究發現:(1)在多模態語篇中,隱喻和轉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隱喻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轉喻;(2)多模態隱喻的構建和解讀是一個復雜、動態的過程;(3)隱喻和轉喻互動基礎上進行的概念整合是隱喻性多模態語篇整體意義的來源。謝競賢(2011)對Forceville的隱喻研究進行了述評,并在實驗的基礎上對多模態隱喻中文字文本和非文字文本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馮德正(2011)嘗試從系統功能理論視角探討圖像隱喻和多模態隱喻的構建與分類,研究發現隱喻映射方式和文字-圖像關系可以區分多模態隱喻的類型。俞燕明(2013)對新聞漫畫中的多模態隱喻表征方式進行了深入探析,歸納了模態配置的特點、類型及理據。
國內多模態隱喻研究涉及的語類主要是廣告 (尤其是平面廣告)、漫畫、海報。因此筆者重點介紹關注度較低的語類,例如:手勢、音樂。廣告一直以來備受多模態隱喻研究者的青睞,但是此類研究大多是關注平面媒體中的文字-圖像型靜態廣告,動態的電視廣告的相關研究相對較少。藍純(2013)基于概念隱喻理論,對視頻網站上的海飛絲電視廣告進行了多模態隱喻分析,力圖揭示海飛絲電視廣告中的多模態隱喻及其模態呈現方式和特征。楊旭和汪少華(2013)從認知視角,以多模態隱喻和轉喻的互動關系為出發點,分析電視廣告音樂在多模態隱喻中構建意義的過程,并深入闡釋了其中蘊含的轉喻機制。嚴敏芬(2013)對奧巴馬首屆就職演說中的隱喻性手勢模態進行了定量統計和定性分析,探討了政治話語中手勢多模態隱喻意義構建的特點、類型和功能。江桂英(2013)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分析了英語演講中的言語-手勢多模態隱喻的使用情況。
有學者提出,多模態話語分析屬于應用研究范疇,多模態隱喻分析應該也不例外。趙秀鳳(2013)介紹和展示了如何在英語報刊閱讀課堂實施批評隱喻教學模式,并通過教學實踐證明,閱讀多模態隱喻涉華語篇可以提升學生的批評性思維水平。梁曉暉(2013)嘗試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引入多模態隱喻,認為多模態隱喻是指導學生創造佳作的有效手段。李毅(2010)通過理論研究指出,教學中的多模態隱喻是隱喻應用研究的新方向。
近兩年來,我國在多模態隱喻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形成了一些具有創新性的學術觀點。但是縱觀國內的研究現狀,多模態隱喻研究在以下方面存在很大的拓展的空間:(1)加強多模態隱喻理論的創新性研究。目前,多模態隱喻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系統的理論體系。相關研究大多是沿用概念隱喻的雙域映射理論,少數學者把轉喻、概念整合和框架理論融入其中。我國的多模態隱喻研究應從追隨或沿用國外模式轉變為敢于質疑國外的學術觀點,打破既定的研究框架束縛,進行大膽創新,開創新的研究范式;(2)加強語類的多樣化。目前國內的多模態隱喻關注較早、研究較多的語類是廣告和漫畫,分析的主要是語言-聽覺-視覺隱喻性表達。可見,所涉及的語類和模態范圍不夠廣泛,有關動畫、樂譜、電影、雕塑等語類的研究極少。另外,味道、接觸等模態中的隱喻現象幾乎無人問津;(3)重視多模態隱喻的實證研究。目前的相關研究大多以國外學者的理論或觀點為框架,然后選擇一個合適的語料來闡釋已有的理論,基本上屬于內省式的定性分析和描寫,主觀色彩較強。多模態隱喻的實證性研究并不多見,我們主張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加強實驗和統計類實證研究。以往的研究基本上是個案分析,我們倡導運用語料庫方法分析語料來提高研究信度。
總體來看,多模態隱喻研究尚處于發展階段,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其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都有待于進一步發展完善。因此,學界需要在多模態隱喻的理論探索和實證研究方面繼續努力。
(注:本文系滁州學院科研項目,項目編號:2013RC022);滁州學院橫向項目“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視閾下的商務英語教學研究”)
[1]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4-14.
[2]藍純.認知語言學與隱喻研究 [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111-130.
[3]Forceville,C.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M].London:Routledge,1996.109-145.
[4]Forceville,C.&E.Urios-Aparisi.Multimodal Metaphor[M].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9.22-24.
[5]Forceville,C.Multimodal metaphor in ten Dutch TV commercials[J].Public Journal of Semiotics,2007,(1):19-51.
[6] 趙秀鳳.多模態隱喻構建的整合模型[J].外語研究,2013,(5):1-8.
[7]謝競賢.多模態視角下的隱喻——兼評Charles Forceville的隱喻研究[J].外語學刊,2011,(5):49-52.
[8]趙秀鳳,蘇會艷.多模態隱喻性語篇意義的認知構建[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0,(4):18-24.
[9]馮德正,邢春燕.空間隱喻與多模態意義建構[J].外國語,2011,(5):56-61.
[10]俞燕明.新聞漫畫多模態隱喻表征方式研究[J].外語教學,2013,(1):1-10.
[11]藍純,蔡穎.電視廣告中多模態隱喻的認知語言學研究[J].外語研究,2013,(5):17-23.
[12]楊旭,汪少華.電視廣告音樂的多模態隱喻機制分析[J].外國語言文學,2013,(3):160-165.
[13]嚴敏芬,鐘元.政治演講中手勢語的多模態隱喻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8):114-116.
[14]江桂英,王榮花.英語演講中言語-手勢多模態隱喻的融合研究[J].外語研究,2013,(5):9-16.
[15]趙秀鳳,張卉.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的批評隱喻策略[J].外語教學,2013,(7):61-64.
[16]梁曉暉.多模態隱喻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J].外語研究,2013,(5)::24-31.
[17]李毅,石磊.教學中的多模態隱喻——應用隱喻研究的新方向[J].外語電化教學,2010,(5):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