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楊 ,崔春梅 ,高景光
(1.山東省膠東調水工程福山管理站,山東 煙臺265500;2.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14;3.聊城市水利局,山東 聊城 252000)
山東省膠東調水工程是緩解膠東地區水資源短缺的戰略性跨流域調水工程,供水范圍為青島、威海、煙臺3市的12個縣(市、區),供水面積1.56萬km2。供水目標以城市生活用水與重點工業用水為主,兼顧生態環境及部分高效農業用水。輸水線路總長482.5 km。其中,利用現有引黃濟青工程172.50 km,新辟輸水線路310.00 km。工程全線共設9級提水泵站 (新建7級,改建2級),5座隧洞,6座大型渡槽,橋、閘、倒虹吸等建筑物417座。
山東省膠東地區的河流具有“源短、坡陡、流急”的特征,受膠東地區地理、地勢、地貌和夏季受偏北氣流控制的影響,旱澇災害交替發生。同時,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暴雨、超強臺風等極端天氣事件頻率明顯增多,對防汛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尤其是2013年汛期暴雨頻發,對引黃調水在建泵站工程、暗渠管道工程及周邊農作物造成不小影響,確保工程安全度汛工作迫在眉睫。
山東省膠東調水局借鑒往年的防汛經驗,健全組織機構,明確崗位職責,成立了防汛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工程的安全度汛工作,安排度汛值班和應急協調任務。同時,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責任制,實行網格化管理,把安全度汛責任、目標、任務落實到班組、生產崗位,落實到具體人員。青島、濰坊、東營等各級防汛領導小組在山東省膠東調水局防汛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并結合膠東調水工程實際,具體承擔膠東調水在建工程的防汛工作。
險情發生時,各級防汛領導小組負責現場搶險救災工作,統一指揮對險情水毀現場的應急救援,檢查督促有關單位做好現場搶修施救、通訊聯絡、后勤保障、運行穩定、善后處理、原因調查等工作,協調解決應急救援處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山東省膠東調水系統各級本著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國家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為確保膠東調水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和順利按期完工,及時組織工作人員參與防汛學習,加強對施工人員防汛應急處理教育,增強抗災意識,確保災害發生時,有計劃、有秩序地開展生產自救和人員及設備的轉移,最大程度地減少因洪澇災害帶來的損失。
1)修訂度汛方案。山東省膠東調水局組織修訂《山東省膠東地區引黃調水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方案》,制定了膠東調水工程安全度汛和專項應急措施。2)做好物資準備。各施工項目部根據各自區段的防汛任務,儲備編織袋、鐵锨、排水管、雨衣、彩條布、應急照明燈具等防汛物資,并準備好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水泵等防汛機械設備。同時,根據施工圍堰的導流標準,認真做好圍堰檢查和維護工作,保證圍堰施工質量,確保圍堰安全穩定。3)成立防汛搶險隊。分別承擔各自的搶險任務,并根據防洪情況,接受防汛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統一調度。4)落實值班制度。要求各級防汛領導小組和監理、施工項目部防汛小組在汛期安排值班人員吃住在崗,認真做好電話、傳真、郵件等專項記錄,做好交接班記錄,嚴格值班制度,保證24 h不脫崗、不斷崗、不漏崗,做到雨情隨時上報,工情及時傳達,任務準時完成。同時,搜集氣象資料,及時掌握天氣情況,密切關注雨情、水情,掌握渠道、泵站水位變化,加強與當地防汛部門聯系,做好汛情、工情的上傳下達。5)做好汛前檢查。汛前,各級防汛領導小組對膠東調水工程沿線河流、管道、明渠、泵站等重點部位進行全面隱患排查,并填寫防汛工作手冊,做好檢查情況報告書。對汛前檢查出的典型問題,及時制定解決措施,盡快處理可能出現危情、險情的工段,做到不留一處死角、不留一絲危險。
膠東調水在建工程任務艱巨,形勢復雜,做好安全度汛工作尤為重要。為此,山東省膠東調水局根據洪水標準采取一系列相應的防汛措施。
1)抵御標準內洪水。遇到標準內洪水時,各級防汛小組嚴格按照各自的職責要求,做好自己分管業務內的防汛工作。各搶修隊員隨時服從統一調遣和安排,一旦發生防汛險情,即時到位,隨時投入搶險工作,妥善處理和保護臨時停工在建工程,防止事故的發生和擴展,盡可能減少工程損失。
2)抵御超標洪水。遇到超標準洪水時,按照保證人員安全的原則,優先撤離施工人員,避免人員傷亡事故的發生,并在可能的情況下,撤離施工機械和設備,將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時將有關情況報有關防汛部門。發生洪水災害的在建工程,由屬地建管機構防汛領導小組的主要領導主持會商,動員部署防汛工作,派出工作組赴一線指導搶險工作,根據情況轉移危險區域職工、財產,組織強化巡視查險和加固防洪設施,及時組織導流排洪、控制險情。
膠東調水在建工程經過多年的經驗和探索,已經具備一定的防洪能力。然而,無論是工程設施還是非工程措施,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應積極進行探索創新,完善防洪措施,保證膠東調水在建工程安全度汛。
防汛技術現代化是提高防汛工作水平,推動防汛工作不斷發展的動力。當前,膠東調水在建工程的防汛基礎工作仍然是以投入大量的人力為主,高科技含量較低。建議采用電子監控替代人工完成巡堤、險工地段看守、隧洞排水位檢測等工作,采用機械替代由人工完成某些險工險段的險情處置工作,運用現代化的通信傳輸手段,建立和完善異地會商系統,開發決策支持系統和智能化專家系統,提高調度指揮的時效性、科學性,從而,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1)強化輸水明渠堤防工程建設。堤頂、棄土場要形成外坡面排水,避免雨水、泥漿沖淤輸水河道,避免襯砌板后進水破壞襯砌結構。2)強化暗渠管道工程防護建設。尤其是新開工的暗渠管道工程,應該通暢過水的暗渠,保證通暢過水,不允許過水的暗渠采取臨時封堵措施予以封堵。若存在暗渠進出口有可能發生失穩的部位,應立即采取加固措施,防止事故的發生。3)強化排水系統建設。在臨時棄土(渣)場周邊挖設導流溝渠,與工程附近的排水系統可靠聯通,將汛期積水順利排入附近的排水系統,避免因洪水排泄不暢,造成工程受損和農田遭受淹漬災害。
1)加強防洪法規宣傳力度。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等宣傳媒體,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膠東調水條例》等法律法規。2)加強執法監察力度。健全膠東調水執法隊伍,依法治水,依法防汛,堅決杜絕管道、渠道以及保護范圍內設置阻水障礙的違法違章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