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濤,寧學源,張桂明
(招遠市水務局,山東 招遠 265400)
2009年以來,招遠市累計投入資金高達6.7億元,興建各類水利工程1 000多項,其中,完成了67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5批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發展節水灌溉面積約7 686.67 hm2;解決了100個村、6.8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完成了31.7 km河道治理;完成100 km2水土流失治理;全市總灌溉面積達到4.67萬hm2。在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中,招遠市連續4年獲得優秀等次。2013-08,招遠市金都龍王湖水利風景區一次性通過水利部評審,成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為招遠市又增加了一塊新的金字招牌。
招遠市以農村水利建設為抓手,突出抓好節水灌溉和現代水網兩大體系建設。一方面以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為契機,全力打造節水灌溉體系。將發展節水灌溉工程作為解決全市農業用水的主要途徑之一,大力推廣管灌、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建設“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自2009年以來,招遠市共投資1.08億元,其中爭取國家及省級無償資金7 150萬元,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項目5批,發展節水灌溉面積 7 686.67 hm2,其中管灌 7 280 hm2,噴灌 20 hm2,微噴 53.33 hm2,渠道防滲 333.33 hm2。另一方面,以冬春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著力完善現代水網體系。按照“南北貫通、東西互濟,蓄排結合、旱澇兼治,庫河相聯、城鄉一體,統一調度、管理科學”的總體規劃,重點抓好勾山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南水北調配套續建工程、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等水利建設工程,進一步構筑完善的現代水網體系。
招遠市高度重視河道及水源地綜合環境治理和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全面改善全市水生態環境。在河道及水源地綜合環境治理方面,以“水清岸綠”為治理目標,深入落實河長制,將河道及水源地綜合環境治理與秋冬農村水利基本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和城鄉環衛一體化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提升河道防洪能力,有效遏止河道及沿岸水土流失,進一步凈化水體、改善水質、美化環境,恢復和維護河道生態健康,使河道全面達到“四位一體”的功能,即防洪達標的安全河道、水清自然的生態河道、岸綠景美的景觀河道、游憩自由的休閑河道。2013年達到重點河流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河道及水源地基本實現無淤積、無垃圾、無漂浮物的目標。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方面,按照“規模化發展、標準化建設、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的思路,逐步實現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發展格局。2009年以來,招遠市共投資2 597萬元,其中爭取國家及省級無償資金1 489萬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項目6個,解決了91個村、6.28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
在建設過程中,招遠市堅持系統化規劃、規模化發展、高標準建設理念,嚴格按照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驗收制等“五項制度”組織實施,確保農村水利工程建一處、成一處、發揮效益一處。完善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行“三位一體”建設管理模式,推廣以用水戶協會為主的小型農田水利管理體制改革,工程建成后,采取將工程產權及經營管理權移交給用水戶協會,或采取拍賣、租賃、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明晰工程所有權、經營管理權、收益權、監督權,并根據工程運行成本,合理確定水費價格,使工程有人建、有人管,確保工程長效運行。
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農村水利基本建設投入機制,充分發揮財政投資項目的示范引領作用,“爭上引下”,多方吸納資金用于農村水利基本建設,為工程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同時,嚴格按照相關考核辦法,加強對農村水利建設的考核力度,每年冬春兩季召開農田水利觀摩評比會議,對全市農村水利建設情況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按比例折算到年終責任制考核分數中,全面調動各鎮(街道、區)抓農村水利基本建設的積極性,推動全市農村水利建設快速健康發展。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招遠市農村水利基本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村水利面貌煥然一新,對招遠市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下一步,招遠市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創新的舉措、更加務實的作風,繼續推動全市農村水利建設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