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清,王曉莉 ,趙興淼
(1.禹城市水務局,山東 禹城 251200;2.山東省海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山東 濟南 250100)
禹城市長期以來一直面臨著嚴峻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水資源供需出現不平衡現象,水價改革以前,水資源年總供水量是21 358萬m3(其中引黃水供水量10 435萬m3),全市年總用水量24 096萬m3。禹城市現狀供水量和用水量不平衡,其中外來客水即引黃水供水量占50%比重較大。如果沒有外來供水,供需不平衡的現象更加明顯。
水價是水資源配置的一種重要手段,禹城市以往水費價格一直偏低,致使工程管理單位虧損,供水工程維修困難,工程老化失修,水的利用率低,加上用水戶節水意識不強,澆地大水漫灌,加劇水資源利用的無序競爭,造成了水資源的極大浪費,出現深層地下水超采,采補不平衡。為此,必須建立能夠反應市場供求關系、水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水價機制,用價格杠桿促進水資源節約,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禹城市農業水價改革示范項目主要工程有末級渠系改造,小農水建設的泵站灌區、井灌區、噴灌灌區,根據不同工程形式完善計量設施,科學測算不同水費價格,推行計量收費,整頓灌區水價秩序,降低農民用水成本。依托中科院禹城實驗站農田灌溉計量及信息技術優勢,建立一套適合黃河下游引黃灌區 “科技、工程、水價、管理——四位一體”的先進實用的農田末級渠系灌溉管理模式;建立一套以物聯網為基礎的墑情監測、用水計量、灌溉決策和灌溉信息服務的技術體系。通過這些政策和技術措施,逐步建立農田水利良性運行機制,進而實現促進農業節水、減輕農民負擔、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推動水價改革可持續發展。
1)以大中型灌區末級渠系、小型灌區、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等建設項目區為主推行農業終端水價制度。使大中型灌區末級渠系及小型灌區渠系水利用系數達到0.75,高效節水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85,項目區節水30%,糧食生產能力提高10%。
2)按照“政府引導、農民自愿、依法登記、規范運作”的原則,加強農民用水戶協會的規范化建設。
3)明確農業供水定價方式和水費計收形式,落實灌排工程運行管理費用財政適當補助政策,合理分擔供水成本,建立科學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
4)實行農業終端水價制度,加強用水計量和定額管理,實現“計量供水、配水到戶、收費到戶、開票到戶”。國有供水單位與用水戶協會之間實現計量供水,實現計量到戶或聯戶,項目區水費收取率達到95%以上。
為形成規模,禹城市將2008年水價改革試點及末級渠系節水改造項目、2010—2012年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工程的水價改革項目區及2013年高效節水工程水價改革項目區集中連片,在原項目基礎上,整合現有示范工程,規模化連片,形成綜合水價改革示范平臺,同時考慮可持續性運行和后續升級。
項目實施后,制定嚴格的運行管理機制,做好產權移交,農民用水者協會全面負責農田水利工程水價計量、收費等日常管理工作,嚴格執行工程操作規程,加強體制機制建設,以相關政策保障改革任務的落實,切實保障農民合作組織工程建設和管護的主體地位,實行終端水價制度。同時,因地制宜開展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針對水利工程的功能、規模、運行特點等,明晰產權到農民用水戶協會,并落實適宜的經營管理方式,建立“產權明晰、責任明確、管理民主”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
多年來,為推動終端水價改革,從宣傳發動入手,統一思想認識,采取了多項措施。一是召開會議,市、鄉、村層層召開會議,部署任務,明確要求。二是進村入戶座談;三是加強業務培訓。講解實行水價改革給農民帶來的好處,激發受益農戶參與用水協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引導受益農戶積極參加用水戶協會,提高了協會管理水平,為扎實推進水價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為了準確掌握禹城市水土資源承載力,禹城市水務部門以實地監測、專家評估為依據建起水資源動態監測網絡,同時根據水資源分布、縣情實際、灌溉方式等,以優先人畜飲水、確保工業用水、壓縮農業用水的原則,每年由市水務部門下達年用水量指標,實行市——行業——鄉鎮——村——戶逐級分配模式,將用水量分配到各戶,同時推行“綜合收費、階梯定價、節獎超罰”的節水機制,實行“一戶一卡”管理,每張卡的水量都按定額分配,用經濟手段促進農民提高節水意識。
實踐中堅持“因地制宜,以點帶面,先易后難,逐步推開”的路子,積極穩步推進改革。對泵站管道輸水灌溉、機井管道灌溉、噴灌灌溉、末級渠系改造按照輸水灌溉方式的不同分別測算農業終端水價和制定水費征收措施,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
1)節水效益。由于項目示范區實行灌區科學用水管理、墑情監測及用水計量、灌溉用水決策信息化系統,減少了灌溉用水次數,灌溉用水量也明顯減少。年可節水約168萬m3,按現行水價年約42萬元。
2)增產、增收效益明顯。項目實施后,基本可做到根據作物用水量進行灌溉,從而可使農肥利用率有效提高,減少了過去“大水漫灌”易出現跑肥現象,確保了糧食增產,增加了項目區農民收入,節省了農業生產成本;年均灌溉增產效益為131萬元。同時,實行農民用水協會管理,節省各家各戶的人力、物力,畝年灌溉用工量可節省0.5個,年省工效益39萬元。
通過實施項目建設,使農業灌溉得到用水協會統一管理,減少了農村水事糾紛,促進農村社會和諧。同時解放了農村勞動力,使更多農民工進城務工,增加收入,促進了社會和諧。
該項目規劃實施后,水資源將得到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促進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轉化,不但可補充地下水源,而且能有效控制地下水位在臨界水位以下,改善地下水質,防止地下水水質惡化,改善了生態環境。
禹城市區域地下水的可利用總量在2億m3,接下來將探索由農業節水向工業節水、生活節水、生態節水等多領域延伸,將禹城市區域地下水每年總用水量控制在1.7億m3,預計將用較短時間使禹城市地下水達到采補平衡,以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