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英會,徐 麗
(哈爾濱金融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30)
法學教育承擔著培養法律人才、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律精神、涵養法律道德的重要任務,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質的重要渠道,是培養法律人才的主要陣地,是構建和諧社會、推進民主法治進程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當前我國的法學教育面臨各種新挑戰,其中經濟全球化對法律尖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等法學教育應根據國家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全面適應國家的發展目標和國際競爭的需要,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的高等法學教育發展道路和模式,培養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和高素質專門人才,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法學學科創新體系。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指出,要探索適應不同類型教育和人才成長的學校管理體制與辦學模式,避免千校一面。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不斷深入,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呈現多樣化趨勢,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法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類型更加多樣。所以高等院校要科學研究制訂自己的發展規劃,各安其位,各展所長,培養適應行業和區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目前,我國的法學教育涵蓋了從重點大學到三本、綜合性院校和單科性院校等各個層次、各個類別的院校共計630余所,錄取生源質量和辦學目標存在很大差距,在經費投入方面,985高校和一些地方院校同樣存在很大差距??陀^上說,一些法學院校已經形成法學教育教學優質資源聚集的優勢,但許多院校在師資力量、培養經驗、辦學條件方面與培養合格法律人才的要求仍然有明顯差距。此外,還有一個發展積累的差異,有的法學院校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許多新辦不久的法學院校在很多方面還處于起步、探索的階段。這些差異性決定了我們的法學教育需要多樣性。2011年,教育部啟動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將法科學生分類為“國際性法律人才”“應用型復合型法律人才”和“西部基層法律人才”三種類型。對此,財經類院校應本著“應用型復合型法律人才”為目標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這是因為財經類院校在金融學、經濟學和管理學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在這種學科優勢的基礎上培養其他院校無法培養的法律人才方為這類院校法學院的生存之本。
現代經濟是以金融為核心的經濟,金融在國民經濟和國際社會經濟生活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金融業既與我國經濟生活各方面息息相關,又與人民群眾的利益緊密聯系,因此,金融業高效、安全、穩健運行對經濟全局的穩定和發展至關重要。發展經濟,金融業是核心;發展現代服務業,金融是主力;推動經濟社會健康平穩發展,金融是重要的支撐力量。我國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國際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對金融法制建設、金融法理論研究、金融法學科建設,以及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如紐約、倫敦城市為例,金融從業人員要達到整個人口的10%。上海正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如果上海全部從業人員人員以1 000萬計算,金融從業人員要達到100萬,但目前尚未達到20萬。在金融人才中間,粗略地估計其中須要懂法律的人要占10%,也就是說在上海需要10萬懂金融法律的人才,而現在把法院、檢察院、律師這些從事法律工作的人員加在一起還不到一萬。除了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以外,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重慶、大連、武漢、西安、杭州等諸多區域金融中心的逐漸形成,隨之而來的就是對金融法復合人才的巨大需求。
在新的經濟背景下,財經類院校應把握時機,順應市場的需求,結合自身優勢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現有的行政化體制下的大學教育,存在著很多教育專家認識到卻無法改變的客觀情況,在法學教育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識教育與職業教育劃分不清,課程設置千篇一面。由于我國的大學教育不能做到去行政化,有的院校在教育部必設的通識課之外,還要設本省、自治區教育部門的“通識課”、本?;A優勢較強的“通識課”,導致本科學生大學一年級幾乎90%的課程是與專業無關的。法學專業必須修完16門核心課,在通識課加核心課清單列出后,學校卻發現學生只能再修一些按照自己學校師資水平而開設的選修課。此種培養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具有層次的區別,高層次或復合型人才更是變成了奢求。
2.課程設置以司法考試為指揮棒引導人才培養方案。一些院校認為,目前法學專業學生就業不理想,如果學生能在畢業前通過司法考試,就可以解決一部分就業問題,基于這種想法,在課程大綱上向司法考試傾斜。這是一種不可取的錯誤做法,因為司法考試是一種技能的要求,在理論框架形成后,技能的訓練不存在問題,人才培養不應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如果采用這種人才培養方式,勢必破壞法學理論教學的整體計劃,這與短期的考試輔導班有何區別?又有哪個司法考試的培訓班需要4年之久呢?
3.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教學效果不盡人意。法學教育不注重實踐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注定無法得到法律職業化的認同。法律職業人要有理性的頭腦和思維,這些不是先天的,而是通過法學院訓練而成,而這些系統的訓練我們目前做的還很不夠,實踐課的數量少質量差,對實踐課的考試方法、課程要求和質量、工作量認定等還須要出臺認定標準。我們既要有先進的實踐教學平臺,還要注重培養從事實踐課教學的教師人才。目前,一些院校已經開始選調教師至法院、檢察院掛職脫產鍛煉,這種做法很可取,但是想要全國范圍內推廣也是受現有條件制約的。
1.創新人才區方案。目前財經類院校的品牌專業和重點專業往往是熱門的金融學院和經濟學院,這些專業錄取的學生通常分數較高,而法學專業的錄取分數則是參差不齊,其中不乏調劑志愿,這給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增加了難度。筆者建議,建立金融法創新實驗區,對金融專業和法學專業的本科生擇優錄取,設立結合兩個學科特點的教學計劃,打破傳統的課程設置,使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空間和選擇空間。
2.選師資,廣納人才,以師制勝。金融法屬于交叉學科,沒有金融背景的法學教師是在難以勝任教學任務的,所以在師資培養上,一方面要尋找復合背景人才,具有金融從業經歷的業內人士高??梢云溉纹錇榧媛毥淌?;另一方面要積極培育復合型人才,如前文所述的選調教師去司法部門的實踐活動也同樣可以擴展至銀行、保險、信托、證券等金融企業。
金融法目前劃分在經濟法學科下,隨著金融業的發展和社會對金融法專業人才的需求,我們認為應當將金融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學類的二級學科。金融法在學科劃分上,現在涵蓋了經濟法、商法、一部分民法和行政法的內容,究竟如何進行學科的分類,是否考慮到未來金融法制建設的需要和學科建設的完整,是否要提升金融法作為核心或重要課程是我們當前要考慮的問題。
當然金融法還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學科,這也是它本身的一大特點。我們在具體的金融法律技術領域,還有許多須要加強的方面,這個是未來進行課程體系建設所必須的。既要有宏觀的把握,又要能夠落實到具體的技術細節上,這樣才會使金融法課程體系充實、豐富、立體,真正為培養金融法人才作出貢獻。
[1]張新寶.個案全過程教學:在素質教育基礎上的能力培養[J].法學.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