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會
(泰來縣宏升中心小學,黑龍江泰來162400)
班主任工作辛苦瑣碎,不但要教好所任教的學科,還肩負著培養班集體的重任。實踐表明,要提高班級管理水平,班主任不僅要付出艱辛汗水,更要講究方式方法。從不斷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從不斷的學習中領會感悟,我把創新機制作為著力點,總結形成了一些簡便易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學生的行為是需要矯正的。一味的表揚會使學生是非混淆,一味的批評也會使學生消極頹廢。恰當地運用獎懲機制,嚴慈相濟,能夠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班級管理中,我采用獎勵機制——星卡晉升制。學生某方面表現好可獎勵一顆星,五顆星換一張表揚卡,五張表揚卡換一份喜報,十張喜報換一封表揚信或一張獎狀。比如,安靜地上好早自習并認真完成早自習的任務,得一顆星;家庭作業以組為單位,組內同學都完成而且保證質量,每人得一顆星;聽寫生字、做數學題、背課文等比賽時,對了就獎勵一顆星等。懲罰機制主要是寫說明書、唱一首歌、背一首古詩、講一個故事等。
在具體操作中,制作了“你追我趕”的表格,具體內容有:“目標”,即追趕目標,開學初我幫助學生根據上學期期末成績,分學科制定自己的追趕目標,在單元檢測時,如果追上了,就換人,并獎勵一張表揚卡;“得星顆數”,滿五顆就換一張表揚卡;“我應該這樣做”,根據自己的實際確定自己應該養成的好習慣。如果達標了,就更換新內容。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各方面都很積極,唯恐落后。
比如,小明(化名)是我們班有名的學困生,聽寫生字、詞語,每次都對不了幾個,期中、期末考試幾乎每次都不及格。我曾利用課余時間給他輔導,可收效甚微。我心里著急,他也著急,可就是學不會。今天會了,第二天又忘了。后來,我改變了方法,上課經常提問他,鼓勵他,漸漸地我發現他變了,首先是字比以前工整了,我能看清楚了,我及時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在全體同學的建議下,破例獎給他一張表揚卡,那可是要用五顆星才能換來的,他很高興,終于丟掉了沮喪,重拾自信,笑得那樣開心。更可喜的是一次數學單元闖關游戲(觀察圖形,沒有計算、應用題等)他竟然得了90分,這讓我和全體同學都感到震驚,他自己也高興得合不攏嘴。
再比如,忘戴紅領巾的問題很難解決,無論怎么要求,有些學生就是忘。以往每學期開學初我都建議學生每人準備兩條,一條上交老師備用,可是由于有備用的依賴,效果一直不好,紅領巾還時常弄丟。后來,我改變了做法:上交的紅領巾由專人負責,如果誰忘戴紅領巾就要寫200字的說明書;如果不借,要寫400字說明書。記得有一天,我班就有個學生忘了戴紅領巾,從他的表情里我看出了他很不想借,但猶豫之后終于還是借了。自從采用這個辦法之后,忘戴紅領巾的人幾乎為零,這種辦法果然奏效。
這樣以學生管理學生,班主任成了導演和觀察員,大量工作由學生完成,不僅效果好,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能力。
當然,懲罰機制的使用也要靈活,個別情況要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比如,班里的小強(化名),平時家庭作業幾乎沒有一次能全部完成的,課堂作業也總是拖拖拉拉,還經常不交,字跡潦草,這讓我很是頭疼。一開始,只要他不交作業,我就對其嚴厲的批評,可都無濟于事;后來,我改變了做法,不完成作業時,我便對其進行耐心的勸誡,還不厭其煩地進行個別談話,但效果一直都不明顯。為了能夠改變這種狀況,我對他的懲罰是:先后采取日報制、周報制、月報制的方式,要求他及時向家長匯報在校表現,我則通過登門家訪、話訪等方式與家長積極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改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在我的不懈堅持和努力下,學生漸漸能在家完成作業了,而且家庭作業質量也在不斷提高,課堂作業也能夠及時上交,字跡越來越工整了。在校的表現也很積極,課堂上也看到他高高舉起的小手了。這令我很欣慰,家長也很高興。
為了加強班級管理,我和同學們一起選了5名責任心強、有組織能力、同學信得過的學生為值周班長,輪流負責;班級其余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班級管理,按座次輪流當值日班長。值周班長和值日班長必須密切合作。值周班長全面負責班級的紀律、衛生等工作的檢查和管理;值日班長負責早自習、課間紀律和中午放學站隊等工作。剛開始,我要經常督促,慢慢地我開始有意識地放手,有事我就找值周班長和值日班長。每輪結束,都要評選出優秀值周班長和值日班長,學生的勁頭很足。僅以早自習為例,采用這一方法,同學們都能自覺安靜地學習,認真完成學習任務,還有不少學生能根據自己的愛好有計劃地學習很多新東西。
再如,每天學生的營養餐是牛奶和面包,這包裝袋的清理問題怎么解決?弄不好就會嚴重影響衛生和班級整潔。我決定班級學生輪流收包裝袋,按座次排,每天換一人,收包裝袋的同學自己準備好方便袋,開始幾天做得不太好,有些學生忘了,我讓同學間互相提醒。這樣做,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偶爾有學生忘準備方便袋了,就讓他自己想辦法,這時,就會發現有方便袋的同學會主動拿出來幫忙,同學們在團結互助中愉快地完成了任務。
班主任凡事都事必躬親,有時不僅力不從心勞而無功,而且從育人的角度來講也有悖教育規律。因此,要想方設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激情和充滿活力的狀態下做好每一件事。
比如,班級值日工作實行承包責任制。值日任務由學生承包,每人都有指定的任務,誰承包誰負責,如出現問題,就要交200字的說明書。班級和分擔區的衛生要求每天必須及時打掃,并要注意保持,操場每天早上、中午、下午各撿一遍,隨時發現有紙、包裝袋等值日生應自己安排課余時間及時處理。樓梯每天早上、第二節下課、中午、下午放學各打掃一遍,而且還要求樓梯4個值日生每天上下樓都從樓梯分擔區走,發現臟了及時打掃。第二節課下課后的樓梯打掃由兩人負責,四人分兩組、每天一輪換。
教室內的衛生也同樣承包出去。值周班長或值日班長每天隨時檢查各分擔區衛生。學生值日不僅很認真,而且還很積極。同時,我要求值日時,既要迅速,又要安靜,還要干凈,每次值日要求10分鐘左右完成,樓梯15分鐘之內完成,漸漸地,學生值日又快又好。每天打掃完后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了,開始時發現地面有紙屑,我就及時提醒,可有些同學總是視而不見,他們的心態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于是我借鑒了魏書生的做法:自己腳下自己承包,如果老師或值日班長發現誰附近有紙屑,不管是不是你的,只要離你近,就算是你的,按每平方厘米寫20字說明書來懲罰,久而久之,學生便養成了不亂丟雜物的好習慣,班級衛生保持得很好。
總之,班里每個同學,都有自己負責的任務,而每個人的完成情況我也會在每周班會上及時總結,努力調動每個孩子的積極性,共同參與班級管理,讓班級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在多年的班級管理中,使我深刻地感悟到兩句名言的真諦: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簡單地說,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毛澤東曾說過,不解決橋和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也就是說,正確的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作為教師,應根據小學生可塑性大的特點,采取多種有效方法對學生行為進行引導、矯正,使學生良好的行為定格下來,為未來的成長播種、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