冮 毅,張 碧
(1.哈爾濱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2.東北農業大學 藝術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30)
教師教學三件事,課前備課、課堂教學、課后反思,舞蹈編導專業教師還包含舞蹈創作實踐。舞蹈編導專業教學要特別強調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專業特點、學習興趣、技術技巧能力和自身個性幾方面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并且依據學生特點的反饋及時修正教學中的不足。
多年高校舞蹈專業教學探求與實踐積累,我認為在兩方面尤為重要:第一,合理有效的基礎教學;第二,與時俱進地完善教學。
基礎教學是指教學的常規部分,包括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課后反思、考試與評價等基本內容。教學的合理性是指教學步驟的安排要合理,只有按照合理的教學步驟進行教學才能做到有效。對于舞蹈專業而言,教學效果還包括舞蹈作品。多年的教學讓我清晰意識到教學中的語言要通俗易懂,示范要簡明扼要,在基礎教學方面積累了四點心得。
1.教學的“聽得懂”問題。教學是一種嚴謹而持續的工作,須要長期堅持不懈才能形成扎實的專業技能,因此,在備課、上課、作業和考試等方面教師不能松懈,務必保證專業教學的知識點是正確的、是嚴謹的、是扎實的。在學生眼里“學高為師”,教師的學問要淵博、準確且能夠讓學生聽得懂。舞蹈專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是專業方向的引導者。例如:編導課中通過對教師創作作品的分析,學生會更加清晰地知道教師教學中的要點。“懂”要區分懂得多少,是完全明白還是一知半解,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確認是真的聽懂才行。教學的循序漸進特點決定了如果學生對某一環節不明白,將無法進行后面的環節。有些學生只是“好像”明白教師所說的問題,嘴上回答聽懂了,可是心里并沒有真的聽懂。明確學生聽懂了,不僅僅是學生語言上的回答,重要的是結合舞蹈專業特點,要讓學生用肢體語言做出教師所講的知識點,才是真正的懂得。只有“懂”才能舉一反三,才能融會貫通。
2.教師的“以身作則”問題。“以身作則”即課堂示范,《論語·子路》中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舞蹈編導課程的基礎教學主要是傳授創作技法,“技法”是抽象的,須要經過反復練習才能讓學生學會運用。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直觀示范明確教師所講的要點。知識點要講,還要身體力行的做出來,既要準確還要簡單明了。技法課的問題是隨機發生,有的學生問題可能在頭,有的可能在腳;有的問題可能在上肢,有的可能在下肢;有的可能是節奏上的問題,有的可能是力度的問題,問題千差萬別因人而異。這些問題是無法在課前備課時做出預估,并且課堂要快速而準確的找到學生的問題所在并加以解決,因此這時候須要教師掌握的專業知識既要淵博還要扎實,淵博是知識面與經驗的積累,扎實是知識的正確并能夠表達和示范清楚。
3.教學互動的問題。互動是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教師的教學結果須要得到學生的反饋。舞蹈編導作業是舞蹈編導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師生之間通過編導作業相互溝通,學生通過作業印證自己所學的專業技法與知識,并反饋給老師,教師通過觀看學生作業了解學生對編導技法掌握的情況,并指出問題所在以及修改方向,這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對一互動。在教學中單一的互動雖然有效,但是還不是最好的互動效果,因此須要開展多元化的教學互動。《論語·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啟發與引導學生之間進行多元化互動,學生之間的問題往往十分類似,但是優點卻又各不一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發現同學身上的優點,學習其優點,拓寬自己的思路;當然也能夠看到同學身上的問題,通過直觀地發現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反思,學生可以明確知道類似的問題是否自己也有,如果有應該怎么調整,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是師生間多元化教學互動的優勢“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方法不僅在學校學習期間很有效,還是一生受用的好方法。
4.教學的人性化問題。人性化教學的前提是“以人為本”遵循寬容、民主、平等、激勵和賞識等原則進行教學,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獨特的創新能力。人性化教學是為了更有針對性,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創性,挖掘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藝術敏銳度。每個學生的潛能各不相同,因此須要因材施教。藝術教育如果缺乏人性化教學,往往讓學生平庸、刻板和缺乏個性,抹殺了學生藝術創作的靈性,抹殺了學生的藝術造詣。舞蹈編導教學如果一個班級的學生所學技法一致,思維角度一致,那么每個人創作的作品也大同小異,沒有看點,缺乏新意,因此即使技法相同也要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意識,加強學生在舞蹈創作上的“扇”形思維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特創造能力。
聽得懂、以身作則、教學互動和人性化教學這些心得是始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即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用學生們愿意接受的方式去交流。美國教育家和哲學家杜威一直強調尊重人類自由的天性,師生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使學習成為師生間的共同興趣,師生之間既是良師還是益友,是達成教學目的的保障。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在完成規范化的教學之外,教學受到時代進步的影響,因此教學必須與時俱進地的不斷完善。高校教學主要是專業教育,這其中也包括素質教育。
專業教育中包含的素質教育既包含道德素質還包含專業素養,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言談舉止都可能成為學生仿效的楷模,“學高”即專業素養,“身正”即道德素質。與時俱進既有專業素養還有道德素質。
舞蹈專業課程的時代性非常明顯,這不僅僅局限在舞蹈作品的內容方面,其創作技法也在不斷改變。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舞蹈的舞美制作也越來越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例如:2012年春晚的多媒體舞臺,打破了傳統舞臺“背景”的界限,為觀眾呈現了“人在畫中游”的直觀視覺感受,這是科技進步帶給舞臺的變化。舞蹈編導課程中除了教授創作技法之外,對于新興的多媒體舞臺要有所提及,因此當一個新的舞臺技術應用之后,作為舞蹈編導教學的教師應該盡可能多的掌握當代舞臺變革的知識,與時俱進需要相應的知識儲備,只有儲備豐富,才能真正地完善教學。
與時俱進還包括教學方向,2003、2004年的畢業生主要就業方向是高校教師,因此當時培養學生是以“表、導、教”為中心,近年來就業方向的改變也須要相應的調整教學方向,除“表、導、教”之外還包含了舞蹈理論研究的內容。即使原有的“表、導、教”方面的教學也隨之趨向更加合理與細致。例如:舞蹈編導課程,不僅教授舞蹈創作的基礎技法還讓學生了解舞臺美術、服裝、燈光、音樂等方面的綜合運用知識,這些內容的增加是為了增強學生就業的綜合競爭能力。
根據近年來對舞蹈專業學生就業方向的跟蹤,教學內容方面增加了對文藝晚會導演的知識學習,增加了對業余舞蹈演員舞蹈創作的培訓,加強了對于氣氛類舞蹈的創作教學,加強了重內涵輕技法的教學內容。時代的進步是因為創新,教學的完善是因為順應時代需求的不斷調整與完善。
學無止境,教師既傳播知識,還須不斷學習,教學就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完善的過程。“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道”即為自然規律,“傳道”是傳播一種思維,傳承一種文化,傳遞一種技能,傳達一種信息。“業”即為專業能力與技術,“授業”是傳授一門專業知識,教授一門專業技能。“惑”即為疑惑、困惑與難點,“解惑”是解答困惑,使之能夠跨越難點繼續沿著所傳之道,運用專業技能繼續探索。教學中的“三思而后行”既是教師的職責更是教學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