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娜,花 軍,劉 誠
(東北林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40)
主體參與式教學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師和學生都置于主體地位上,讓師生雙主體在教與學之間相互參與、相互激勵、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和相互統一,充分發揮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主體的作用,使師生在互動過程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在我國,主體參與式教學法在中小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廣泛,取得了許多值得借鑒的成果,但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還有許多問題要解決,有必要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此問卷調查針對參與式教學方法在高校工科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對其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可作為進一步探索更適合現階段應用的教學方法的依據。
調查時間為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調查對象為我校機電工程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2010、2011級學生共計286人,問卷采用現場填寫方式,樣本數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問卷內容的設計,包括教學過程中主要環節,如課堂教學、實習和實踐,共23道問題,其中開放式問題3道,其余為封閉式選擇題,針對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參與教學過程的動機、參與方式、對現有教學模式的評價等問題進行,本文主要將在調查問卷中反映出來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匯總與分析。
對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動機的調查問題為,什么情況下,你愿意作為主體主動參與教學過程?60%以上的學生認為,作為主體參與課堂教學環節,充分發揮自己的觀點,是出于對所學知識或所討論內容的興趣(64%),其他選項分別為:老師布置任務,配合完成(16%),能夠得到更多的平時成績(13%),只想聽老師講,不想參與(17%)。從動機調查結果看,如果想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調動他們的興趣將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不同于中小學的教學,大學生一般具有了一定的社會化認知能力,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科學性、重要性均有自己獨立的評價,因此,要考慮不同層面和不同興趣方向,才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參與式教學的操作策略,是教學方法實施技術層面的設計,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本次問卷調查設計了6個相關問題,比較集中的調查結果為:課堂討論是非常有必要的(46%);一節課應該花1/4的時間(48%)來進行討論而不是講課;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思考出答案,更希望與同學們組成小組討論,以小組的意見進行表達(62%);在學習方法方面,更喜歡按照自己的方法來學習(53%);課后更喜歡與同學討論沒有弄懂的問題(48%);更希望老師留下思考題目,課下完成討論(45%)。
目前,我國中小學和高等教育中絕大多數采用的教學方法為講授法,采用講授法在傳授知識方面具有無法取代的簡捷和高效兩大優點,能有效地保證讓絕大部分學生在短時間內學到人類花費漫長時間積累起來的知識和技能,這也就是講授法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但講授法在培養創造性人才、創新性思維的過程中,無疑有其弊端,從調查結果來看,具有一定自我認知和判斷的大學生,并不滿足于在課堂上只通過講授這種手段獲取知識,并且,對于新的,尚無定論的科學技術而言,更需要通過調動學習主體,對所學或所研究的對象,進行深入到討論并迸發出繼續探討的熱情。而我國的學生,絕大多數并不愿意在眾人面前直接展現自己的新奇想法和異想天開的創意,而是更傾向于通過小組的方式表達觀點,這個比例在本次調查中高達62%;從另一個角度看,在大學階段,讓大學生接受一種不同于自己以往的學習方式,比中小學生更加不容易,有53%的學生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方法來學習,這也是新的教學方法很難在大學階段全面展開的原因所在。因此,在設計參與式教學實施策略時,將學生按照興趣點進行分組,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通過對現有課程的教材、講授內容、授課方法、學習流程和教學效果的調查,可以反映出學生對現有教學模式的接受情況、態度、評價并有利于找出參與式教學與講授法的契合點。
關于對現有課程教學的評價,學生更傾向于采用通用教材(43%);希望老師的授課內容要注重分層次教學,對學有余力的同學布置新的任務(40%);不喜歡在課堂上回答老師的問題(46%);老師偶爾才在課堂上提問(52%);已經習慣老師作為教學的主體,把握和掌控學習內容和進度(65%);更希望老師多講解教材中的難點,補充書本以外的知識(55%)。
從學生的角度看,學生在大學之前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慣性極大,每門課程,更希望教師規定好教材,通過對教材的學習,完成學習內容,而對教師自己準備的教案,接受程度不高,希望考核的內容全部源自教材,雖然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實施,但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授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方法,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促進作用甚微。同時作為對專業有一定認知的獨立的個體,從對自己負責的角度出發,仍有40%左右的學生認為教師應該分層次教學,這明顯是一個比較正面的回應和需求,但就目前我國高校所實行的授課方式,尤其是專業課,還不能進行分層次教學,需要靠任課教師在課下進行分層次的輔導,但這無疑會給教師增加額外的工作量,目前,借助網絡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課外輔導的缺失,需要學生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借助圖書館、電子期刊和公開課視頻及相關資料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擴展。
總之,就調查結果看,學生對現有課程教學的接受程度較高,當然這里并不排除學生是“習慣”這樣的教學模式,并且在沒有其他形式進行對比的時候,很難進行客觀地評價。
從以上調查結果統計分析來看,調查對象對現有教學模式具有較高的接受程度,對自己作為教學主體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也具有較高的需求,這很符合人類學習過程的心理學規律,也可以看出,主體參與式教學可以作為講授法的有益補充,但會存在一定的難度,鑒于此,建議可以通過下述方法進行有效的彌補:教師要有意識地賦予學生也教學過程的主體地位,而不單純是受教者,充分發揮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主體的作用,使師生在互動過程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要營造一種民主、自由、平等、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自動、自發的進行學習,并在學習中養成探討、深入研究的習慣;采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討論,從調查結果看,分組討論是個現階段不錯的選擇,循序漸進;借助現代通訊方式,彌補課堂進行討論時間不足的問題。
主體參與式教學方式,是更加鼓勵學生作為主體進行學習的方式之一,將其與講授法結合,能夠取長補短,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培養獨立探索,團隊合作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應進行深入探索。
[1]陳宓宓.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是參與式教學的目標[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4,01:27~28.
[2]梁穎,李明珠.基于培養主動學習能力的參與式教學在藥用生物學中的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4,03:164.
[3]吳懋亮,王昊,王化更.參與式教學法在機械制造工藝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4,11:145~146.
[4]姚建光.參與式教學:理論建構與實證樣本[J].中國教育學刊,2011,01:54-56.
[5]金麗,張守鳳.參與式教學與創新能力培養探析——以“西方經濟學”課程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01: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