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永香 崔建國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山西 陽泉 045000)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成立于1984年,原名陽泉煤炭專科學校,經過三十年的風雨兼程,于2014年升格成本科院校,并更名為山西工程技術學院,是一所具有煤炭特色的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提高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是值得我校全體師生關注的首要問題。眾所周知,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中的第一要素,尤其對高等學校而言,教師的水平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沒有一批水平高、能力強、業務精的教師隊伍,就不會培養出一批素質高、動手快、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的創新人才。由此可見,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始終是高等學校改革發展中的永恒課題。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由于受學校制度的束縛及傳統教學觀的影響,大部分教師過分強調個體本身在教學、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再加上我校每年績效考評和獎勵制度也是以教師個人為基礎的,所以盡管大家知道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對于教學團隊建設根本無人問津,更談不上付諸于行動并引起足夠重視。實際上,團隊是學校工作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它可以促進教師彼此之間的交流、協作,可以增進學校各方面的協調能力,能夠極大地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單純從高等學校教學而言,各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各課教學大綱的編寫、審定,各門課程的建設,教材建設及教學的組織實施等都需要每個專業所有教師的團體合作,單靠教師個人是難以圓滿完成的。早在2007年初,由教育部、財務部決定實施的“三大質量工程”中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就明確提出加強高等學校教學團隊建設,并將其作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教研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毫無疑問,加強對高等學校教學團隊建設與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團隊是指由具有互補技能、愿意為了同一目標而彼此協作的個體共同組成的正式群體。從這個含義出發,我們可以這樣定義教學團隊,它是圍繞學生和學校進行教學和教研,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研水平為最終目標,由互相協作、互相承擔責任的教師構成的群體。其根本目標是通過教師的互相溝通,團隊相互協作,教學資源共享,個體之間互相取長補短,整體優勢集成,團隊成員共同開發,個體、群體全面提高,實現長期、穩步的可持續發展。全體成員要更新教學思想,開發新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和陳舊的教學內容,優化 “產學研”三者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快速、高效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等學校教學團隊建設應整體部署、階段實施、突出重點、穩步進行,主要圍繞人才培養工作,根據學校人才培養基本要求,保質、保量、高效、快速地完成各項任務;應以集體備課、討論交流、課題開發、項目申報等形式研究本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具體包括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就業崗位接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校內實驗實訓教學條件及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等;應根據山西乃至華北地區經濟發展需求,大力推進改革,加強各方面的建設,為培養高質量人才服務。
由于我校是新建本科院校,實踐時間短,經驗少,所以專業教師短缺,教科研水平薄弱,實踐能力差,“雙師”結構不合理,缺乏凝聚力和戰斗力,更沒有高水平的專業帶頭人。我校迫切需要建設幾支結構合理、愛崗敬業、教學實踐經驗豐富、教科研能力強的的專業教學團隊。集體是教育的良藥,教學團隊是教師間取長補短、提升內涵、知識轉化的紐帶,是提升高校教風、學風和教、科研水平的得力助手。教學團隊建設可以發揮宏偉目標、榜樣力量,形成老教師傳、幫、帶機制,實現定期集體學習、共同交流和探討,這些都有助于增強教師神圣的職業榮譽感、使命感和責任感,使其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獨特的人格魅力,積極地影響和主動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形成教師關心學生、熱愛教學、潛心教學的良好風氣。團結合作、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優勢集成是團隊相對于個體的突出優勢。由此可見,教學團隊建設有利于我校的專業建設,有利于提升我校專業發展水平,有利于突出我校專業特色與提升我校核心競爭力,有利于提升我校人才培養質量與提高學生就業率,有利于促進我校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強我校教師間的互動交流,促進和諧校園建設,有利于發揮名師的引領示范作用,促進我校青年教師的培養。
由于我校是新建本科院校,客觀地講,學校十分重視教學團隊的建設和發展。但由于辦學時間短,經驗少,實踐過程中,不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值得我們深入地反思和審視。
我校作為新建本科院校理應把人才培養質量放在首要位置,然而,包括山西在內的很多省市在職稱評審方面,重科研、輕教學成果的現象特別嚴重。這就直接導致很多老師全身心地投入科研項目中去,而無心搞教學改革,更新教學方法。這種情況我校特別嚴重,很多教學經驗豐富、學術能力強的教師為了晉升職稱,每年只上一門課,將就地完成了教學考核最基本的工作量,大部分的時間忙于科研工作。
教學團隊建設目標明確,即提高團隊內所有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所以高等學校團隊建設成果如何關鍵是看人才培養質量的好壞。大學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學生的未來學習和就業做準備,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學團隊建設具有滯后性和模糊性,相對應地,建設成果顯現具有遲效性。因此,作為新升本科院校的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在申報和建設教學團隊的過程中,根本無視團隊建設的長期性、有效性、階段性、系統性,甚至完全背離了提升教學內涵、優勢互補、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和宗旨。
我校仍沿用以前專科時期的集中管理模式,沒有給學術權力以足夠的空間。教學團隊對教學過程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配置沒有自主權。我校現在還處于“舊制未改,新制待立”的階段。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校教師根本沒有團隊意識,沒有一個整體概念。每位教師都是“單干”,只顧個體教學,相互間缺少必要的合作、交流和溝通,把教學看成是個人的工作,無專業和研究方向分工,導致教學多次重復,教學內容陳舊,教師身心疲憊,知識面廣但不精、深、通。還有的教師由于長期固守、自行其是,使得團隊缺乏凝聚力,他們不愿費時費力進行探索和創新,墨守成規,使得團隊成員無法統一目標、統一行動。這樣長期下去,只能是個體發散而非團隊凝聚,這種見怪不怪的現象勢必會大大消弱團隊組建的意義。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是新建本科院校,其教學團隊的建設及發展受到活動經費和軟硬件條件的限制,從而導致教研平臺建設相對滯后,教學和教研成果激勵機制尚需加強、完善。
高校教學團隊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載體,新建本科院校的領導班子和所有教師一定要高瞻遠矚,充分認識到教學團隊建設的必要性、重要性、長期性、復雜性,要有緊迫感和責任感,積極為學院教學團隊的建設工作添磚加瓦。學院各系部應成立教學團隊建設委員會機構,負責各專業的團隊建設問題,內部成員各負其職,責任到人,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認真細致地制定出確實可行的團隊建設方案。另外,學校方也應盡快出臺相關的政策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來促進各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和良好運行。
我校所在地陽泉,位于山西省東部,素有“煤鐵之鄉”稱譽,自建校近30年來,一貫秉承“聯系區域經濟更緊密,體現區域特色更鮮明,服務區域經濟更直接”的辦學理念。我們一貫以服務陽泉地方經濟為立足點,面向山西,輻射華北地區。要堅持資源優化組合、開放共享的原則,進一步推進專業建設和教學模式改革,努力建設堅實的教研平臺。第一,完善規范精品課程建設的教學文件,鼓勵和引導老師積極申報各類精品課程。以此為紐帶,構建教學團隊,討論制定專業發展規劃,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整合教學內容等,從而形成對一般課程的帶動效應。第二,努力開展教學示范基地建設,我校采煤專業是學校的龍頭專業,建有實驗實訓基地,建議積極籌備建設品牌教學基地。一旦成功,該專業的教學示范基地能帶動其他專業快速發展。第三,注重“雙師”素質專業教學團隊及兼職教師隊伍的建設。我校已與陽泉國辰勘察設計有限公司、陽泉市測繪處、陽泉新宇巖土公司、陽泉國土資源局及太原市政公司等單位簽訂了合作協議,建立了實訓基地,形成“走出去,引進來”的教學特色。“走出去”就是定期把專業老師送出去進行專業實踐鍛煉,培養“雙師”素質;“引進來”就是聘請協議單位的專家參與專業課教學與實踐技能指導。第四,積極申報教研課題,以課題申報、立項、研究、結題為載體,進一步構建教學團隊,增強學術氛圍,提升教師的創新能力。
我校于今年年初升格成本科院校,實踐時間短,教學團隊自我哺育還不夠強,需要學校多渠道、多方面地支持教學團隊的建設工作,以便改善工作條件,建立堅實的教研平臺。對學校確定的重點教學團隊,要加大專門的經費投入,以便很好地實施,同時,還需改善對教學團隊成果的激勵措施,保證團隊建設的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山西工程技術學院的首要任務,一線教師是提高我校人才培養質量的第一要素,教學團隊是教學質量工程的重要保障,團隊建設工作顯得至關重要。我校的發展歷史、辦學定位、教學隊伍發展規模決定了我校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針對我校教師團隊建設的現狀,自上而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需學校領導管理層和一線教師齊抓共管、共同探討,制定合理的切實可行的團隊建設方案,循序漸進地實施,保證團隊建設的健康發展和良好運行。
[1]楊德磊,陳中良,喬景順.新建本科院校教學團隊建設研究[J].河南科技,2013(9).
[2]陳曉琳,王平祥.關于加強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1(3).
[3]高等學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網絡(http://gongshang.hnjmxy.cn/onews.aspid=758).
[4]田恩舜.高校教學團隊建設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7(8).
[5]仲耀黎.關于高職院校教學團隊建設與管理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8(10).
[6]巴世光,古光甫.高職院校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1(12).
[7]張輝,王建軍.高職院校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華章,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