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兵,王艷萍,王洪德
(安丘市水利局,山東 安丘 262100)
安丘市位于山東省中部,東接峽山區,西接臨朐縣,南與沂水縣、諸城市毗鄰,北連坊子區、昌樂市,總面積1 760 km2,轄10個鎮、2個街道,1 231個行政村,總人口 95.0萬,其中農村人口76.9萬。安丘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71億m3。境內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3座,小型水庫130座,塘壩627座,有大小河流56條。安丘市根據構建“南北貫通、東西相濟、庫河串聯、城鄉一體、灌排結合、運行高效”的大水利框架方針,依托建成的現代水網,充分利用雨洪水資源,按照“耕地灌區化、灌區節水化、節水長效化”的要求,規劃建設安丘市“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5.73萬hm2,徹底改變安丘市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滯后的現狀,提高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近幾年,安丘市水網體系建設以大中型水庫為基礎,堅持統一規劃、綜合治理,通過水庫除險加固、建設攔河閘壩、疏竣河道、生態保護、開挖引調水渠道等水利工程建設,基本建成了以汶河、渠河、洪溝河、鯉龍河骨干河網為基礎的防洪除澇工程體系,建成堤防165 km;建成了以五庫串聯工程、西水東調工程為干線的總長155 km的縱橫交錯的調水工程;建成了20 km2汶河生態濕地,形成17.6 km2城市水域,以汶河國家水利風景區、青龍湖水利風景區為亮點的城市生態水利工程體系。目前,安丘市基本形成了以“三縱七橫”為主線的現代化水網體系。
根據安丘市不同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水資源供需狀況、大中型灌區的分布情況、土地資源的利用情況等因素,將全市劃分為東部平原區和中西部山丘區2個區域進行規劃。東部平原區涉及景芝鎮、石堆鎮、金冢子鎮、大汶河開發區、新安街道5個鎮(街道),該地區地勢平整,且地下水資源豐富,適合建設井渠結合和純井灌區高效節水灌溉工程;中西部山丘區涉及吾山、柘山、石埠子、輝渠、官莊、大盛、凌河、興安8個鎮(街道),該地區以山區和丘陵地為主,地下水缺乏,但區內水庫、塘壩和河流眾多,適合建設提水站灌區高效節水灌溉工程。
按照耕地灌區化的要求,依托安丘市現已形成的現代水網格局和灌排工程框架,以1萬畝為規劃單元新建一批提水站管道灌區和井灌區,提升一批大中型水庫灌區、整合一批小型水庫灌區,到2020年,把全市90%的耕地納入灌區建設范圍,實現旱時有水澆、澆得上,澇時排得出、排得快。一是在地下水豐沛的東部平原地區新建井灌區,新打機井2 200眼,使全市機井保有量達到1.82萬眼;二是在中西部山丘區以中小型水庫、塘壩和中小型河流為水源,新建提水站,建設提水站管道灌溉灌區;三是山丘區利用地形優勢新建改造一批小水源塘壩工程;四是把全市現有的小型渠道灌區整合為以小水庫為水源的揚水站(或自壓)管道灌溉片,全面實現高效節水灌溉;五是通過完善現有灌排工程體系,對全市現有的1處大型灌區、2處重點中型灌區和5處一般中型灌區進行節水配套改造。
安丘市東部平原區有汶河、渠河、洪溝河、店子河4條主要河道,沿西南——東北走向進入濰河,是當地的主要排水河道,通過中小河流治理,使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該區域的排水干溝框架已基本形成,分區域分別排入4條河道內,通過清淤、疏通、整治干溝,與排水河道形成區域排水骨干網絡。田間排澇工程以打通竹節溝為重點,加大排澇溝渠的密度,實現骨干河道順暢,建成一個河溝成網、排泄自如的排水體系。安丘市中西部山丘區,通過河道治理,防洪標準提高到30年一遇,并逐級層層建壩,攔蓄地表徑流,提高洪水資源的利用程度。以完善原有排水溝渠為重點,與路網建設相配套,形成溝河相通、橋涵配套、布局合理的排水網絡。
一是井灌區。大力推廣“無井房射頻卡控制管道輸水”灌溉模式,農灌井及井口樞紐保護設施下落到地面以下,地面以上布設出水口、室外射頻卡控制器及進排氣閥,同時配套射頻卡控制灌溉計費系統,使農田灌溉實現智能化。二是井渠雙灌區。灌區上游對骨干渠系進行襯砌,提高輸水能力,增加向下游的輸水量,提高補源作用,下游合理布井,實現井渠雙配套,達到地下水、地表水合理調配,保證農業灌溉用水。三是沿河、沿庫提水站灌區。通過多庫串聯、水系聯網,以水庫、塘壩、河流為水源,建設提水站,用管道直接輸水到灌區,形成以田間生產路為框架縱橫交錯的封閉壓力管網,實現全天候供水。四是大、中型水庫灌區末級渠系片。全市計劃對大中型灌區進行灌區改造與節水配套,對灌區主、支渠道進行襯砌,實現灌區節水化。
按照“統一規劃布局、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水源調配、統一稽查考核、統一管理體制、統一運行調度”的要求和“耕地灌區化,灌區節水化,節水長效化”的建設思路,最大限度地把現有耕地規劃到各種類型的灌區之中,集中投資、連片治理。一是大中型灌區骨干工程建設。按照“設施配套完善、資源高效利用、體制合理健全、管理科學有序、生態環境優美、用戶參與廣泛”的現代新型灌區發展目標,加快推進灌區節水改造步伐,重點實施牟山水庫大型灌區和于家河水庫、尚莊水庫重點中型灌區的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啟動實施5處一般中型灌區的續建配套。到2020年,全部完成1處大型灌區、2處重點中型灌區和5處一般中型灌區的節水改造任務。二是田間工程建設。安丘市按照“耕地灌區化、灌區節水化、節水長效化”的要求,打破行政邊界,科學編制規劃,落實規劃建設內容,以灌區為單元,把耕地落實到灌區;以萬畝為單位,細劃灌區網格。依據安丘市現有耕地分布情況及現狀灌溉情況,規劃建設“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48片,受益面積5.73萬hm2,每一片作為一個灌區單元。
安丘市耕地灌區化實施分為4種形式,分別為井渠結合灌溉形式、灌區末級渠系節水改造形式、純井灌區高效節水灌溉形式、提水站灌區高效節水灌溉形式,工程受益面積5.73萬hm2。其中井渠結合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受益面積0.63萬hm2,純井灌區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受益面積1.42萬hm2,沿河、沿庫提水站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受益面積3.23萬hm2,灌區末級渠系節水改造工程受益面積4 400 hm2。
安丘市力爭經過10年(2011—2020)建設,實現“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林網建設適宜、科技集成適用、優質高產高效”的總體目標。東部平原地區達到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旱能澆、澇能排、漬能治;中西部山丘區達到川地平原化、坡地梯田化,實現有雨蓄得住、無雨灌得上,雨洪排泄有通道。同時全面發展各種類型的節水灌溉技術,把全市90%的耕地建成“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