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靜,鄧 君,楊國麗
(湖北科技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中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雙重屬性,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要任務。”我們認為,高職酒店管理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是指具有良好職業素質,面向酒店服務與管理第一線,熟練掌握酒店管理專業知識和技術,具備精湛的酒店服務操作技能,并取得酒店管理師等職業資格證書及相應水平的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性人才。因此,高職教育如何徹底改革以傳統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模式,確立起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并在這一理念指導下,圍繞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構建起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的實踐教學體系,并把實踐教學活動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校內走向校外,拓展到企業甚至社會,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三課堂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是湖北科技職業學院在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 6年實踐中探索的結果。“三課堂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是指通過“三個課堂”的學習與教育活動,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實現“理論+素質+技能”一體化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三課堂”中第一課堂指的是傳統意義上的學校課堂,側重于酒店管理專業理論知識教學,是理論教學的主陣地;第二課堂指的是除第一課堂教學之外的班級活動,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重要的舞臺;第三課堂是指與學校合作共同培養學生的酒店企業教學環境,著重培養學生的實操技能,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載體[1]。
通過實施“三個課堂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我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一方面,就業率和專業對口率穩步提升。近三年學生的平均就業率為98.6%,一次性專業對口率達到 88.3%;另一方面,就業質量得到行業和社會的普遍認可和好評。本專業的實習情況調查和畢業生跟蹤調查顯示,本專業學生具有酒店基本服務技能,實際動手能力強,工作態度積極,服務意識好,顧客滿意度高,如本專業09級學生蔡冬亮在武漢亢龍太子酒店頂崗實習期間就升任為大廳領班;10級學生李培祥畢業后順利任職武漢大中華酒店人力資源部主管;11級學生李平娥在武漢荷田大酒店訂單班實習期間從酒店 300名員工中脫穎而出獲得2013年度十佳員工獎。除此之外,學生參加各項職業技能比賽并榮獲佳績,08級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王小林、桑丹丹在2010年深圳市職業技能大賽中分別取得創意擺臺第一名和理論考試第一名的好成績,她們兩人分獲“主題宴會創意獎”和“明星服務風采獎”,并獲得落戶深圳的榮譽[2]。
根據“三課堂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界定,我校酒店管理專業將實踐教學環節分為“第一課堂實踐”、“第二課堂實踐”、“第三課堂實踐”。三個課堂實踐教學活動在時間、地點、形式和性質上各有不同。“第一課堂實踐”主要是在校內多媒體教室、一體化教室、機房、實訓室等地點開展的圍繞理論課或理論實踐并重課程教學安排內的實訓項目,是所有本專業學生必須完成的實踐活動。“第二課堂實踐”是在課外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如自主實踐、創業、社團、俱樂部、技能競賽等,它是學生自愿自主參加,教師參與引導的,教學計劃安排之外的較靈活的實踐形式。“第三課堂實踐”指在校外合作酒店開展的包括認知實習、頂崗實習、訂單培養實習等一切校企合作教學項目。酒店管理專業三課堂實踐教學環節界定見表1。

表1 酒店管理專業三課堂實踐教學環節表
從表1可見,第一課堂的實踐教學主要是教學計劃所規定的并在校內進行的實踐類及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為主;第二課堂的實踐教學主要是教學計劃以外的并在課外進行的實踐教學活動,是對第一課堂的補充和延伸; 第三課堂的實踐教學主要是在校外進行的,依托酒店企業實施的,工學結合的實踐活動,是對第一、第二課堂的拓展和深入。三個實踐教學課堂無論課程類型、教學地點、實踐形式等各有不同,但互為補充和完善,且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循序漸進、逐層提高。
1.綜合職業能力的含義
職業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意味著職業院校的核心任務是發展學習者的綜合職業能力。綜合職業能力是人們在真實的工作情境中整體化地解決綜合性問題的能力,是從事一個(或若干相近)職業所必需的本領,是在職業工作、社會活動和私人生活中科學的思維、對個人和社會負責任行事的熱情和能力[3]。我們社會生產需要的就是具備這種綜合職業能力的職業人——能掌握必備的專業知識,能將專業知識升華為技能,能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并能在社會生產中將專業技能靈活運用于生產實踐,去解決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問題[4]。
2.綜合職業能力不同階段的核心內容
本耐和德萊福斯等的研究發現:人的職業成長遵循“從初學者到專家”的邏輯發展規律,其發展過程分為初學者、高級初學者、有能力者、熟練者和專家等五個階段[5]。
根據上述理論,我們認為綜合職業能力的發展和形成過程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從低到高依次為“初級階段”職業能力、“中級階段”職業能力和“高級階段”職業能力。“初級階段”職業能力的核心內容是擔任酒店基礎崗位的素質、知識與操作技能,掌握了一定程度這些能力的學習者能從事酒店最基層的服務工作,如客房服務員、餐廳服務員等;“中級階段”職業能力的核心內容是酒店經營所需的督導能力、判斷能力、協調能力、分析運用能力等,掌握較高水平的上述能力就能勝任酒店的基層管理工作,如班組長、領班、主管等;“高級階段”職業能力的核心內容包括團隊管理能力、創新能力與競爭能力等,勝任酒店部門經理及以上層級的崗位往往要求具備高水平的上述能力。三個階段職業能力的核心內容與酒店的不同層次崗位對能力要求的對應關系見表2。

表2 綜合職業能力的三個階段及其與酒店崗位能力要求對應表
“三課堂三階段”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將“三課堂”實踐教學的內容依據職業成長的一般邏輯規律(即從初學者到專家的規律)對應三個階段的綜合職業能力,按照分層培養、層層推進、逐步提高的策略,將實踐教學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三課堂三階段”實踐教學體系
具體來說,我校酒店管理專業“第一課堂實踐教學”的能力目標主要對應職業能力的初級階段,即學生在校內實訓室,通過模擬酒店職業環境,完成特定的學習任務或學習情境來獲得和掌握這些能力,如完成《飯店服務禮儀》、《現代飯店管理》、《前廳服務實訓》、《客房服務實訓》、《中餐服務實訓》、《西餐服務實訓》、《茶藝實訓》、《西式調酒實訓》等課程,更多地傾向培養學生的專業操作能力、溝通能力等。“第二課堂實踐教學”以學生自主實踐、俱樂部、社團活動、職業技能競賽為主要形式,我院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課外前往酒店企業開展兼職實習、參加學生會社團活動、旅游博覽會、參加酒店服務技能競賽等活動,通過參與真實或仿真的酒店職業活動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獲得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的職業能力,如判斷能力、協調能力、分析運用能力、管理團隊能力等,這些能力是推動學生畢業后走上酒店中級及以上管理崗位的核心能力。“第三課堂實踐教學”主要以酒店認知實習、半年頂崗實習、2+1式訂單班實習、1.5+1.5式訂單班實習等校企合作的形式開展,真實酒店職業環境的頂崗及輪崗實習,更傾向幫助學生鍛煉提高中級和高級階段的職業能力,如督導能力、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競爭能力、創新能力等,這些是他們走上中高層管理崗位的必備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三課堂”不同實踐環節的開展,學生已有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態度在酒店真實職業活動中進行類化遷移,整合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并且,隨著“三課堂”實踐活動的開展和深入,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將不斷從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他們畢業后的職業成長軌跡也逐步實現從“初學者”到“專家”的路徑。
1.拓寬第一課堂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實踐習慣
在課程體系中設置自主實踐訓練課程,制定《自主實踐訓練課程標準》,將第一課堂的實踐教學內容直接延伸到第二、三課堂,如思想政治理論課、外語、計算機、體育等課程增加自主實踐環節比重,以學生分組自主實踐為主,教師指導為輔,讓學生完成某些虛擬或真實的工作任務或項目,通過學生的自主實踐訓練,鍛煉、提高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實踐和創新的能力。
2.挖掘第二課堂內涵,促使學生職業習慣的養成
建立校酒店管理專業協會,制定《酒店管理專業協會規程》,吸納酒店管理專業所有學生成為協會會員。聘請酒店資深經理人員和專業教師出任協會導師,對協會會員定期開展一系列的培訓。協會會員參加日常協會活動要求參照酒店人的職業著裝、禮儀、中英文禮貌用語。利用校內實訓室,創造酒店職業環境,完成酒店虛擬工作任務,并承接部分真實酒店工作任務,如一年一度的酒店來校招聘活動、校園周邊酒店營銷推廣活動等。通過協會的形式,在校園內模擬酒店職業環境,從大一入校開始培養學生的職業習慣。
3.繼續強化第三課堂實踐,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競爭力
為了強化第三課堂實踐教學的效果,學校制定實施了《頂崗實習教學管理辦法》、《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和管理辦法》、《訂單班管理辦法》、《紐賓凱訂單班培養計劃》等教學文件。學院有計劃地和省內外的知名酒店或酒店集團建立包括實習基地、訂單培養和聯合辦學等形式的多種合作項目,推動“第三課堂”在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中的作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
[1]彭宜佳,閆秦勤.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三課堂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2,(8).
[2]閆秦勤,彭宜佳.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三課堂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保障機制研究[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
[3]趙志群.促進全面發展的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目標[J].職教論壇,2009,(6).
[4]趙志群.職業教育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與課程開發[R].2009.
[5]趙志群.職業成長的邏輯發展規律[J].職教論壇,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