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瑩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14)
隨著經濟的發展,濟南房地產建設發展迅猛。與此同時,由房地產建設帶來的水土流失和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也日益加劇,給這個以“泉城”聞名于世的城市帶來了巨大的威脅。本文在調查濟南城市水土流失現狀基礎上,分析了房地產建設過程中的水土流失特點,提出了針對性的防治對策。
根據山東省第二次水土流失遙感普查成果顯示,濟南水土流失面積共2247km2,占總面積的27.5%。其中輕度侵蝕占2.18%;中度侵蝕面積占38.5%,強度侵蝕占24.5%,極強度侵蝕占2.3%。濟南南外環路附近至千佛山以南山區是下游泉域的主要補給地。南部山區為中度侵蝕區,因土壤質地疏松,易受侵蝕。區內地形坡度較大,沖溝縱橫,降水入滲能力大,植被以人工植被為主,林地和綠地的面積均偏低。
城市房地產開發項目范圍較為集中,工期少則1年,長者可達10年,挖填方較大,棄渣較多,棄渣外運可能會對周邊區域造成影響。大部分區域被硬化,一般達總占地面積65%以上。地下室通常開挖面積達80%,挖深3~8m,阻斷了大氣降水下滲的通道。場地清理、基礎開挖填筑,損壞原地表形態和土壤結構,加劇了水土流失。
瀝青路面、建筑物代替了原地表,不可避免地導致項目區內地表徑流量增加,給城市排水帶來壓力。臨時排水設施與市政排水系統相互連接,基坑積水及打樁時產生的泥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統,大量泥沙淤積地下排水管道,對周邊排水造成影響。進入河道等排洪系統造成淤積,減少河道的泄洪能力。
周邊有大坡度邊坡的地方,當邊坡防護達不到要求時,降雨徑流會產生強烈沖刷甚至崩塌,威脅建筑物安全。臨時堆渣場區域,產生大量的裸露地表和臨時堆渣,如果臨時保護措施不到位,遇侵蝕性降雨等誘發因素,很容易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破壞周邊區域的景觀及生態環境。同時臨時堆渣如不覆蓋,極易產生揚塵等風蝕現象,嚴重污染空氣,增加了城市霧霾治理壓力。
《濟南市南部山區保護與發展規劃》中提出了南部山區禁止任何房地產開發兩大區域。一是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自然和人文景觀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的控制區、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地下水水源涵養保護區、一般農田用地區、山林綠化區、重要生態廊道區等;二是基本農田保護區、地表水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泉域地下水重點滲漏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河湖水域等。《濟南市水土保持管理辦法(2010年)》規定,在地下水資源主要補給區及其保護范圍內的強滲透帶,嚴禁從事與水土保持無關的開發建設活動、傾倒填埋垃圾、排放污水及其他可能影響補給地下水資源的行為。在地下水資源主要補給區及其保護范圍內的南部山區,應當限制開發建設。經批準開發建設的,其用地中硬化面積不得超過總建設用地面積的30%。
1)增加透水地面的面積。在濟南南部山區不限制開發的區域進行房地產建設,要求硬化率不大于30%;而在除南部山區其他以外的區域,為減少硬化率,增加降水下滲,涵養水源,保護泉水也應增加透水地面面積。可采用植草磚布置于住宅小區地面停車場;普通透水地磚可用于人行步道或廣場的鋪裝;特殊混凝土透水地磚具有高強度、透水性好的特點,可用于住宅小區的次級車道的鋪裝。在小區道路兩側采用滲水草溝代替漿砌石排水溝。在建筑物進行屋頂綠化,可通過草本植物的莖葉對雨水起截流作用,通過種植基質吸水把大量的降水儲存起來,通過排水管引入地下。
2)增加雨洪蓄集利用措施。為減輕濟南城市排水與防洪壓力及更好的保泉,可采取合理收集雨水并使之間接回補地下水。如下凹式綠地可以增加雨水的入滲,通過適當降低局部綠地的高程,使雨水匯集至低洼處的綠地進行入滲,既能夠蓄滲雨水,又截流和凈化雨水中的一些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屋頂的雨水收集,如設置集雨樽,可通過雨水管降至地面的散水區域,再漫流至綠地或收集至雨水管網。設置永臨結合布置雨水收集池,如集雨池、景觀水體等,施工期收集雨水用于灑水防塵,完工后作為永久雨水收集設施,把未能入滲的徑流收集在雨水蓄積池中用于植物綠化,還可將蓄水滲入地下。
3)植物措施園林化。主體園林設計往往重古樹名木,重美觀和品質,忽視水土保持作用;而水土保持方案注重喬灌草結合、針闊混交、低碳和抗腐蝕。兩者應很好地結合起來,不但要追求個性化,還要滿足水土保持功能要求,包括蓄水保土能力、植物配置及成活率、生物風險、地域連續性、景觀協調性等。同時防護工程以“綠色”為特點,采用生態防護、軟防護和立體防護相結合,綠化率可以比一般開發建設項目高,一般生態小區的綠地率≥35%。
目前,一些城市已經探索和實踐房地產項目零排棄。零排棄即不允許房地產項目有棄土行為,也就是不設棄土場。針對濟南這種人口密集,不適宜設置大面積棄土場的省會城市,這一要求也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通過優化設計,考慮地基高度等實現項目內平衡。其次可綜合利用,相對于本項目是廢棄物,但對于另外一個項目可作為原材料,如筑路工程、樁基填料、碎石生產等,施工前由施工單位聯系好需要利用的接收方,經雙方協議將棄土棄渣運至此處,明確水保責任由接收方負責。最后不符合綜合利用條件的,根據濟南市關于渣土棄置的管理辦法,由濟南市市政工程建筑渣土辦公室統一調配。這樣既減少了建筑垃圾的堆積,又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土地占用及水土流失。
臨時防護措施相對于永久性防護措施來說,不容易引起建設單位的充分重視。在施工邊界需要布設臨時排水溝,有效、快速地將地表徑流排入區域排水體系。排水溝需要定期進行清淤,在排水入口處設置沉沙池,進行消能沉沙。彩鋼板圍護既能起到隔離施工區與非施工區的作用,又能夠有效攔截土壤外泄。剝離表土在后期實施植被恢復所需,同時用草袋裝土對其進行臨時攔擋,對剝離表土及臨時堆土采取密目網臨時覆蓋。尤其強調的是在已“三通一平”的場地而不能及時建房的,要限期種草覆蓋,減輕水土流失。
水保部門要采取有效的宣傳方式向社會各界宣傳,提高全民水土保持國策意識,使開發建設單位和個人嚴格履行水土保持法律責任,社會各相關部門協作配合,將阻撓、干預水土保持執法的現象和嚴重違法違紀案件控制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