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婀 娜
(山西省古交市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山西 古交 030200)
建筑工程設計與施工中存在的幾個問題探討
楊 婀 娜
(山西省古交市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山西 古交 030200)
分析了建筑工程中飄窗、屋面混凝土、現澆板及梁內穿管線在設計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并依據實踐經驗及相關規范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以合理確定建筑產品的設計方法,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
建筑工程,設計,施工,改進措施
一項高品質的建筑工程,設計和施工的優劣占據著整個工程中起決定性的主導地位。而設計是施工的主要依據,如果在設計中不注重細節、沒有創新意識,那么這個建筑產品的整體質量評價就會大打折扣,同時,如果施工中不注重小問題的改進,那么小問題多了就成為大問題了。目前,一些工程在設計和施工方面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問題,有的對建筑物的長久使用及維護造成不良影響,有的甚至影響到結構安全。本文結合實際對工程中存在的幾個問題作一些分析探討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飄窗的設計要節制而行,“凡是住宅必有飄窗”是不合理的,因為飄窗在用戶實際使用中畢竟是弊大于利的,特別是對于我國北方地區尤為明顯。下面就對飄窗的優、缺點做個分析比較。
1.1 飄窗設計的優點
從設計角度考慮,飄窗不僅可以增加戶型采光、通風的功能,重要的是飄窗與外墻面形成的凹凸效果增添了建筑物的立面層次感,使立面造型新穎、獨特;而且大多數住戶也認為飄窗是一種多功能的窗戶,可以擴大視野、宜于觀景,裝修時還可以設計成梳妝臺、床頭柜、小書桌、小床、休閑地等等,而且飄出去的部分不算建筑面積。
1.2 飄窗設計的缺點和存在的隱患
1)首先,北方地區的居住建筑不適合做飄窗。a.同樣尺寸的窗洞口,飄窗的面積比普通窗戶的面積大,對于冬冷夏熱的北方地區來說,由于窗戶的導熱系數明顯比外墻大,冬季對保溫不利多耗暖氣,夏季透過的太陽熱輻射多會增加空調的耗電量,對節能影響很大;b.飄窗是由窗洞上下外挑伸出的鋼筋混凝土板形成的,飄窗的頂板、窗臺板等部位很難做保溫處理,如果做不好保溫處理,就會形成冷橋,消弱建筑的熱工性能,不利于節能;c.北方地區冬季室內外溫差大,飄窗容易發生結露現象,影響房間的正常使用,嚴重的還會損壞房間的裝修。
2)飄窗是在房間的進深方向向室外延伸的窗戶,加上飄窗外挑頂板的遮擋,使房間自然采光進深變淺,在飄窗處充足而在房間內采光不足。
3)實際工程中,高層建筑飄窗的數量多而且每個飄窗的頂板、窗戶、底板都要做防水施工或防水處理,工序繁、數量多,施工質量難以保證,飄窗滲漏問題在所難免。
4)好多項目的施工圖“節能專篇”中對飄窗部位的做法和要求只字不提,有的即使設計了,施工單位也不會按要求去做。因為節能驗收時,窗戶已經安裝,驗收人員無法對飄窗頂板和底板這些部位進行抽查,因此使施工單位疏于控制。
5)施工過程中由于質量控制不嚴密導致飄窗板根部容易產生裂縫,給結構安全帶來隱患。比如飄窗板強度、板根部厚度不滿足設計要求,施工過程中飄窗懸挑板鋼筋踩踏嚴重或混凝土養護不到位都可能產生裂縫。
6)使用過程中人為增加荷載,如:裝修荷載、擺放重物超過設計荷載等也會對結構的安全及耐久性產生影響。
1.3 改進措施
1)綜合以上分析,飄窗的設計有它的合理性也有它的不合理性,設計單位應從節能角度考慮,在我國北方地區的居住建筑中減少飄窗的設計。
2)在滿足節能性、安全性,并且克服將來使用的潛在隱患的前提下可以設計飄窗,并應嚴格執行現行的《住宅設計規范》《住宅建筑規范》《住宅建筑門窗應用技術規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民用建筑設計通則》《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等規范和標準。
3)要注重細節設計,比如:飄窗的保溫、隔熱構造措施;飄窗的外排水構造措施等,可以文字說明、可以圖文并茂,但必須考慮周全、設計到位,不能忽略建筑物的每一細部,特別是容易出現通病或隱患的部位。
4)設計中要全面考慮飄窗板上的荷載(用戶裝修荷載、足夠的活荷載等),配筋和板厚要有一定的富余度。
5)嚴格控制施工質量:a.嚴格控制飄窗板根部的厚度和飄窗板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防止由于鋼筋踩踏等原因導致的懸挑板根部裂縫。b.嚴格按照設計及相關規范、標準、圖集要求做好飄窗板的保溫及防水處理。保溫方面除按設計要求在飄窗窗臺板及頂板部位貼保溫板、采用節能型玻璃外,還要注意安裝飄窗時要加強其密閉性,比如做好窗框與墻體之間、窗扇與窗框之間、玻璃與窗扇之間的密封、密閉等,防止出現冷風滲透的通道;飄窗的防水要嚴格按設計的防水構造要求做好防水卷材的鋪設以及飄窗外排水的細節處理,以免竣工后出現滲漏影響住戶的居住環境同時給施工單位自身造成經濟損失。
現澆板及梁內穿管線處處理不好會給結構安全造成影響。
2.1 存在的問題及產生原因
目前,現澆板或框架梁內埋設設備管線的做法在實際工程中是常見的,由此而引發的結構安全隱患也是不容忽視的。有時多根線管集中于現澆板的某一部位,有的甚至交錯疊放,線管的占位使該處現澆板的抗彎高度大大降低,從而減弱了板的抗彎性能,加之設計時并未考慮穿管線的影響而使現澆板設計厚度不足,鋪設管線后鋼筋保護層厚度太小導致現澆板沿管線方向出現裂縫、板面露筋等,致使現澆板出現質量問題。有的施工單位為了避免出現上述質量問題在不與設計單位溝通、未經受力計算的情況下采取臨時增加板厚而板的配筋量不變的辦法施工,這樣現澆板在增加荷載的情況下長期工作,對結構的安全勢必造成影響。有時暗埋于梁內的硬塑管集束截面積占梁總截面積相當大的比例,嚴重影響梁的承載力,而且埋設位置很隨便,沒有避開梁受力最大處,嚴重影響結構安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設計單位的設計人員對自己設計的部分,一般都較為嚴密和完整,但是由于其知識的局限性不可能對每一工程和專業都能透徹掌握且各專業之間缺乏溝通,因此與其他專業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夠協調一致進而考慮周全,使得結構設計就是單純的結構設計,不考慮設備專業對結構有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這也是當前好多設計單位存在的弊端;另外,設計、施工單位對工程中的細節不夠重視,認為這都是可以忽略的小問題,無需虛張聲勢,自己看著處理就行了。其實工程中無小事,小問題不重視就成大問題了,況且有時自己認為的小問題不見得就是小問題。
2.2 改進措施
1)設計單位在施工圖設計前一定要會同各專業進行技術交底,以避免在設計中出現漏洞和疏忽,同時要注意細節的構造設計。
2)設計時要有針對性,特殊部位特殊考慮。對埋設管線的現澆板可適當增加板厚(板厚不宜小于120 mm),以提高其剛度,增強鋼筋混凝土現澆板的抗裂能力,同時,采取將現澆板上部鋼筋連通形成鋼筋網片或在埋設管線處增設鋼筋網片等加強措施;對暗埋線管的框架梁,設計時要考慮線管的占位對梁截面的削弱產生的不利影響,對梁的截面及配筋設計考慮適當的保守系數。
3)設計時要對暗埋線管的部位、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項提出要求,以防止施工時亂穿管線給結構安全帶來不利影響。
4)施工單位除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及現行有關規范要求施工外,遇到問題一定要及時與設計單位溝通解決,不可擅自做主,以免適得其反。
建筑屋面滲漏是房屋建筑工程中的主要質量問題,嚴重影響著住戶的居住和生活,長期以來一直是許多開發商和住戶煩惱的工程問題之一。
由于屋面工程工序繁多,構造和節點處理較為復雜,故造成屋面滲、漏水的原因也很多。如:設計不合理、施工中原材料選擇不當或未嚴格按照質量標準和施工工藝步驟操作、完工后的維護管理不到位等等,導致好多工程在達不到合理使用年限甚至在質量保修期內就出現屋頂滲漏現象,這樣不但給施工單位帶來經濟損失,超過保修期還會給用戶帶來經濟損失并直接影響用戶的居住和生活環境。
以上分析的種種屋面滲漏原因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只要加強施工過程管理、嚴把每個細節的質量關,就可以使滲漏問題得到有效控制。我認為屋面的每一構造層對防滲漏都是有直接影響的,我建議在設計時可以采取多道設防,將屋面混凝土設計成防水混凝土,可大大提高屋面混凝土結構層自身防水功能,特別是多雨地區,這種少許的成本增加是很值得的。
[1] JGJ 26-2010,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S].
[2] GB/T 50375-2006,建筑工程施工質量評價標準[S].
[3] 國務院令第279號,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2000)[Z].
[4] 周健文.建筑施工質量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12,38(1):239-240.
On some problems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YANG E-nuo
(ShanxiGujiaoArchitecturalEngineeringQualityInspectionStation,Gujiao030200,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some problems in architectural projects, including the bay window, the roof concrete, the cast-in-place plate and drawing-in wire in beams, and points out some improvement measures accordingly referring to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relative regulations, so as to identify the design methods for the architectural products and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architectural projects.
architectural project, design, construction, improvement measures
1009-6825(2014)11-0250-02
2014-02-02
楊婀娜(1974- ),女,工程師
TU71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