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平,李 平
(湖北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 湖北 黃石 435002)
新時期基層體育教研員權威轉型趨向
張勇平,李 平
(湖北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 湖北 黃石 435002)
新時期基層體育教研員權威,是保持中小學體育工作秩序,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必備要件。新時期基礎教育的發展越來越需要基層體育教研員權威由“外附地位”向“內生素養”轉型,這是時代發展和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基層體育教研員和學生的自主獨立人格及創新精神生成與發展的需要。
基礎教育;體育教研員;權威;轉型;學生
黨的十八大的召開,標志著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的歷史時期。就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1]。因此,新時期基層體育教研員的權威轉型,就已經成為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和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基層體育教研員,是指縣(區)一級教育局所屬教研室的成員,一般由具有高級教師職稱的中小學體育教師擔任,對所轄中小學校的體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其權威,是指體育教研員在學校體育工作中,尤其是體育教學中,使學生信從的力量或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來源于四種因素:傳統的和法定的,感召的和專業的,其中,傳統的和法定的權威源于教育制度,是外在于老師個體的,其大小取決于一定社會的教師文化傳統和有關教師權利的法律條款;而感召的和專業的權威則源于教師個體的素養,是內在于老師個體的,其大小是由教師個體素質高低所決定的[2]。新時期基層體育教研員應逐漸實現由“外附地位”到“內生素養”的歷史性轉型,即基層體育教研員權威日益由“外附地位”的傳統和法定權威趨向“內生素養”的感召和專業權威,這不僅是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革對基層體育教研員的要求,而且是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和體育教研員專業化的趨勢。
1.1“外附地位”權威釋義
“外附地位”的基層體育教研員權威,是由一定社會賦予基層體育教研員的職務身份和地位權力等因素而形成的,這種權威的形成基于其規定性和帶有強制性為特征,具有師生不平等,師生處于支配與服從的關系,師生的發展均處在被動、消極的境地,具有違背人的自主、自為的本性等特性。
1.2“內生素養”權威釋義
“內生素養”的基層體育教研員權威,是由基層體育教研員自身所具有的素質和修養,即基層體育教研員所具有的“德、才、學、識”而產生的。這種權威是以內驅力的方式而對學生起影響和教育作用為特征,具有基層體育教研員的個體素質和學生的信可程度決定其權威大小,與體育教育的關系是一種主動的關系等特性。
基層體育教研員權威由“外附地位”向“內生素養”的轉型,從當下情形來看,是社會進步和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對基層體育教研員的迫切需求,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迫切需求,是培育自主獨立的現代人的迫切需求。
2.1是社會進步和基礎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從某種意義來看,“外附地位”的基層體育教研員權威之所以取得較牢固的地位而普遍盛行,是因為它符合計劃經濟和應試教育的需求,而當下,社會已初步形成了市場經濟的格局,基礎教育亦開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迅猛發展的電腦技術與數字技術已使當下的生產方式、管理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革。信息社會的飛速發展,要求基礎教育所培養的人,不僅要掌握一般的知識與技能,而且要具備一定的適應與應變能力,具備一定的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由此可見,社會的不斷進步,必將促進基礎教育的深化改革,促使基層體育教研員必須摒棄自身所固守的“外附地位”的權威,逐漸形成“內生素養”的權威,使師生關系由正式的、刻板的、權力的、僵化的、保守的轉化為非正式的、靈活的、平等的、適應的、創造的關系。因此,從根本意義來說,基層體育教研員權威由“外附地位”向“內生素養”的轉型是社會進步和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2.2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與新課程的迫切需求
新時期基礎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取向和社會化、終身化的發展趁勢,對“外附地位”的基層體育教研員權威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迫使基層體育教研員轉化自身角色,即:由權威代表者、技能傳播者轉化為創新思維的培育者,體育運動的指導者。新時期所倡導的“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等教育探索和實踐,都是強調獨立自主、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強調人的主體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育。
新時期,正在實施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大削弱了基層體育教研員的“外附地位”的權威。新的體育課程結構由固定化和單一性轉向靈活化和復合性,其開發、設計和實施,也將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在新的體育課程的架構中,具有新的體育課程標準與新的體育教材之間有了一片不確定性的“開闊地”,新的體育課程標準與新的體育教材之間具有一定的彈性“間距” 和“空間”的特性,實施新的體育課程,需要基層體育教研員綜合應用自身的智慧與知識,情感與能力等多種素養進行再創造,通過獨立思考和自主創新去架構和充實體育課程標準與教材之間的彈性“間距”和“空間”,沒有統一和固定的標準和模式。新的體育課程,將基層體育教研員的“外附地位”權威支撐的統一課程,轉變為綜合性和多樣性的新的體育課程,基層體育教研員的“外附地位”的權威,逐漸失去了體育課程的維護和支撐,若要想繼續維持和延續基層體育教研員的權威性,則需要基層體育教研員不斷內練和提升自身內在的素養,從而,主動適應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新課程的變化與發展。
2.3是培育獨立人格和創新精神的迫切需求
回顧我國35年的改革開放實踐的事實證明,廣大民眾逐漸開始以自主平等的獨立人格身份參與到包括政治、經濟等社會生活各個領域之中,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健全,為廣大民眾自主平等的獨立人格的發展拓展了更加廣闊的空間,人與人之間孕育著自主、平等和獨立的新型關系。有鑒于此,作為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基礎教育,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決定了在培育學生具有平等的獨立人格,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等方面是大有作為的,應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貢獻,理應將學生培養成身心健康、協調全面發展的,社會所需的現代人。由此可見,從微觀上來看,基層體育教研員的權威由“外附地位”向“內生素養”的轉型,是培育學生具有自主獨立的人格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迫切需求。
總而言之,要想真正實現基層體育教研員權威由“外附地位” 向“內生素養”的轉型,既需要致力于改變過去的“一貫制”的教育管理體制,給基層體育教研員“松綁”,更需要基層體育教研員學會用平等、民主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努力提升自身的“德、才、學、識”等方面的素養,做學生的“表率”與“楷模”,這是促進基層體育教研員權威轉向的內在條件和前提。從而,真正實現基層體育教研員和學生的自主獨立人格,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生成與發展,緊跟時代發展和基礎教育改革的步伐,與時俱進,開拓進取。
[1]編寫組.十八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學習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2.
[2]吳康寧.教育社會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唐·庫什曼.人際溝通論[M].北京:知識出版社,1989.
[4]張良才,李潤洲.論教師權威的現代轉型[J].教育研究,2003,(11):69~74.
2013—11—28
湖北省教育廳2012年人文社會科學(2012Y053)
張勇平(1962— ),男,湖北黃石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理論及教學法.
G807
A
1009-2714(2014)02- 0028- 03
10.3969/j.issn.1009-2714.2014.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