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建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對“閱讀教學的建議”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但是,課程改革那么多年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還是存在著不盡人意的地方:支離破碎的分析和無意義的練習白白耗費時間,還有公開課表面熱鬧的作秀,眼花繚亂的課件,閱讀評價過于強調應試,缺乏實效。教師如何演繹語文學科教學理念、實施閱讀教學,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想到以下幾點:
一、要研究閱讀教學目標
閱讀目標是以三維設計的,課程目標強化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緯度,如何實現三維目標整合?閱讀目標提示了豐富的內涵:
1.引導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指導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
閱讀是為學生認識世界打開一扇扇窗口,應該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剛從自由自在的游戲、玩耍中進入正規的學習階段,更要讓他們感受書中世界的美妙和精彩,獲得無窮無盡的樂趣。為使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1)開辟學習園地。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創辦學習園地,充分展現班級風采;(2)師生同讀:不僅要求學生讀,也要求老師閱讀,精彩處聲情并茂地朗誦給孩子們聽;教師深情的朗讀感染了學生,學生也情不自禁地跟著誦讀,師生一同分享閱讀的快樂;(3)巧設懸念:教師講故事講到孩子們聽得入迷時戛然而止,他們便迫不及待地自己打開書本去讀,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欲望;(4)深情誦讀:讓學生選擇優美的文章讀給家長聽,朋友聽,讓孩子在激情朗讀中增長知識,體驗讀書的樂趣。
2.豐富學生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多讀,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教師不僅要認真組織教材中安排的口語交際活動,還要組織學生演講賽、詩歌朗誦會、讀書競賽、文學創作、經典誦讀等活動,這些活動備受學生的青睞。
3.教給學生讀書方法,讓學生會讀,關注學生閱讀過程中的體驗
在閱讀教學中,針對不同的文體,指導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策略。如:讀敘事性文章,主要讓學生了解事件的梗概及其事件中的人物、場景和重要行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這些內容的訓練,逐步使學生掌握了閱讀技巧,從而提高了閱讀能力。
二、探索閱讀教學模式
1.體驗性閱讀
找準體驗的切入點。在學生閱讀活動中,閱讀興趣是體驗的前提。在進行體驗性閱讀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正確分析課文和學生的生活或以往閱讀經驗的相連點,然后從相連點出發,激發學習閱讀興趣,從而在具體閱讀中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和審美體驗。在上《背兜》一文時,我了解到農村的學生對炊煙有著非常具體的體驗,尤其是對農忙季節時傍晚時分的炊煙。于是我設計了一組情景:(1)夏日傍晚,農田;(2)周末放學,村口;(3)饑餓時分,他鄉;(4)久不見人,林區。讓學生按情景說說對炊煙的感受,最后把學生帶入課文提供的深山密林里,饑腸轆轆時看見炊煙這一情景中。由于以往體驗的鋪墊,學生閱讀《背兜》興趣很濃厚。不僅對作者以希望比喻炊煙深有同感,而且還補充了一些說法,如“見炊煙心里踏實”、“見炊煙有親切感”等。學生對山區農民的質樸、善良的性格不再停留在概念化的理解上,而是有了較強的心理體驗。
2.比較閱讀
比較閱讀有助于學生多角度認識事物。教師在進行比較閱讀指導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選擇閱讀材料。既可以從相同點出發,讓學生在不同文章中得到相同的或者相似的感悟。也可以從不同點出發,讓學生閱讀包括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觀點的文章時產生辨證的思想。如在上《揠苗助長》一文時,我就讓學生聯系讀過的《守株待兔》深入領悟《揠苗助長》的寓意。
3.開放性閱讀
開放性閱讀教學要創設質疑問難的情境,開放思維的空間,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因素。在教學中要充分顧及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以及閱讀方式的探究式。著重培養其獨立獲取知識,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能力。如教蘇教版語文第九冊《師恩難忘》這一課,一位學生提出:“這篇課文是作者回憶小學老師怎樣上課的事,為什么不用《我的老師》作課題,而要用《師恩難忘》作課題?”他的話音剛落,課堂上便熱鬧起來。學生提出了問題,是學生思維火花的閃現。于是我抓住了契機引導學生仔細讀課文,組織了討論,在討論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領悟了文章的內涵。
三、要探究閱讀評價
1.積極性評價
所謂積極性評價,是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以尊重學生人格為前提,以增強學生自信心和上進心為目的的評價。只要他們的想法有可取之處,教師就應對他們進行積極性評價。它不是簡單的表揚,而是善意而恰到好處的激勵,不斷地在學生心中點燃求知的火花,不斷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快樂。
2.肯定性評價
課堂教學中的評價在于啟動與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只要學生敢起來讀,就首先給予肯定;讀的聲音洪亮,吐字清晰,基本通順,就在文章的標題上打個“√”;讀得富有感情,抑揚頓挫,具有感染力,就獎勵一個“☆”;學生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愿意怎樣讀就怎樣讀。這種方法能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了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
3.激勵性評價
讓評價發揮導向、激勵、驗證、提升的作用。老師要把贊賞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投入。比如:寫得精彩,讀得振奮,你有一雙慧眼,感情非常好,多美的語言啊,老師一定要寫下來…這些話自然激勵孩子勇于發表見解,激發了潛能,課堂氣氛活躍。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不斷優化教法,努力構建學法指導,探究課堂教學新模式,把嘗試成功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學會選擇的權利還給學生,就能真正地使學生學會閱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