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山
(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20)
淺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實效性探討
郭青山
(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20)
本文主要針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狀況,探討了理性愛國與社會責任感強,思維獨立、自我意識強,而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不強;擅長操作電腦,駕馭網絡能力強,而對問題的辨識能力亟待提高。并對存在的問題與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總結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性的一些方法,提出了如何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保障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實效性
當代大學生思想行為,由于受改革開放的發展因素影響,在他們身上閃現著高科技時代的特征,使大學生個體表現出新的特質和稟賦。因此,需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的教師,必須準確掌握大學生的內心要求,結合當代大學生的表現,這樣,就能夠針對大學生的問題來實施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學生在高科技時代,更好地承擔在多元、開放、變化的學習環境中,準確的選擇自己正確世界觀和價值觀,使他們在大學生的學習范圍中,成為社會主義的中堅力量。為了使大學生實現這個目標,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應圍繞著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實效教學,進行了許多方面的有益探索,近些年來,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工作中也遇到一些亟待探究的問題,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實效性,在高校的教育革命中,已經成為高校必須予以重視、認真思考的問題。
1.1 理性愛國與社會責任
從當代大學生的主流上觀察,在大學生的自身素質上,他們具有鮮明的愛國意識和民族情感,在大學生們的身上,充滿著健康的上進、朝氣蓬勃的思想,同時也對生活和未來充滿了無限的信心。但由于市場的現實競爭,也會給他們帶來壓力,使大學生在思想提高中更加務實,因此,大學生要以個人利益和個性的發展,來成為追求和崇尚的目標,這就必然會使當代大學生產生具有功利化的傾向。例如,在高科技時代,在一些大學生中,他們把個人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的目標,看作是實現人生奮斗目標的需求,也把這些看做就是為了提高就業競爭力的途徑,因此,這些大學生把學習的目的定位在個人奮斗的基礎之中。
1.2 大學生的思維獨立與自我意識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知識量極大豐富,首先使當代大學生心智發展超前,使他們對事物具有自己獨立的見解,由于大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他們需要對某種事物的價值觀給出認同,同時也愿意通過實踐來接受理論的考驗,大學生們特別不喜歡被動的接受傳統的單向知識灌輸。大學生們特別善于追求自己的合理利益,非常注意自身能力的培養和競爭意識發揮。但是,由于大學生過于關注自我意識,這就有可能由于關心自己,使大學生在自己團隊的活動中,只是成為追求自我功績的表白,難于接受其他人的意見,這就也容易使自己在自我控制和團隊協作方面存在著不足。當然,他們也具有心理承受能力不強的特點,這些不足也可能是影響他們成長的關鍵,因此,盡管大學生面前的道路較為平坦,初看起來一定會認為,大學生的發展之路會是外表堅強,但實則可能也是內心脆弱,由于大學生的依賴性普遍較強。如果一旦遇到學業或感情方面的挫折,這些大學生就會感到不知應該如何應付,這就可能在他們的心理中,由于不知如何是好,就可能產生各種不健康思想,會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
1.3 大學生電腦與駕馭網絡能力強
大學生成長在信息時代之中,社會使他們了解互聯網的豐富性,這雖然滿足了大學生們對知識的需求。但如今,現代科學可以通過音像和網絡語言,幾乎可以在網絡上得到多樣化的展現,同時,電腦的存在也符合大學生們的追求個性。但是,由于互聯網的信息良莠不齊,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種不同的理念都在互聯網上展現,甚至有些消極的思想也會出現,這些都對大學生在思想成長中,對如何辨別真偽、善惡的能力提出挑戰,同時,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使大學生們可能喪失現實感,產生迷失方向的困惑。
2.1 樹立以德為先的教學理念
現代大學生要在科學時代,盡快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否則大學生就難以把持自己。大學生自己要以激發自己的學習為動力,要以努力增長自己的知識才干為目標,這就要以努力樹立以社會發展為前提。這是黨和國家對大學生的教學目的,這也是在改革開放中,提倡富有成效的教學改革的方向。因此,高校首先就要確立以德為先的教學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在教育革命中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功力,使他們在各學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積極改革教學模式,積極創新教學方式,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的提高。
2.2 創新大學生的課堂教學方法
在大學生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探索積極的教學方法,要認真地和大學生積極的探討,如何發揮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引發大學生的心靈共鳴,同時要注重大學生自身的思想加速提高。
加強大學生的專題講座。這也是在大學生教學中重視的教學方法,教師要結合教材,歸納出相關的專題,要首先交給大學生,然后積極利用講座的授課方式。盡量把每一專題都要用一定的理論體系組織起來,使它們形成較強的系統性,這樣就會有利于大學生的理解和把握,積極盡快提高大學生的理論素養。
加強大學生的發散式教學。加強大學生的發散式教學,就是需要教師要以教材內容為核心,在教學中引入相關的知識,使大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積極擴充與社會知識面的聯系,盡快提高大學生對社會中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成為合格的大學生。
加強大學生的案例研究法。要積極把當前社會上和學生的真實生活,切實把案例研究法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這樣就可以增強學生對教材理論的信任度,就可以提高大學生的認識能力。
加強大學生的課堂討論法。在高校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善于利用課堂討論,把教學中專題的主要知識點設計成關鍵的討論題,在課堂上以小組進行討論,然后再由每組大學生發表本組意見,通過大學生的討論后,再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使大學生得到正確的結論。這樣既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提高大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3 在校園開辟大學生文化活動
在校園開辟大學生的文化活動中,要通過豐富大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來增加大學生的文化活動,包括開展各項專題講座、演講比賽、經典誦讀比賽,此外還應增加征文比賽和其他的社團活動。利用活動來弘揚民族精神,通過在校園開辟大學生文化活動,首先,是開展了革命傳統的系列專題講座。其次,是可以通過以“品讀國學經典,提升自身素質”;這樣就可以達到“弘揚傳統文化,建設和諧校園”為宗旨,可以將大學生凝聚在一起,使大學生通過文化活動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2.4 改進教學管理與服務的措施
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管理與服務,第一,就是要給予教師權力,這些權利體現在教師課時的安排和專題分配等方面的措施,尤其要使教學管理部門尊重教師提出的意見。第二,就是要為課程組的教學方式,要采取措施,要積極購置大學生的學習工具,要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分配經費。第三,須要有計劃地定期組織評比,通過教師間的評先樹優,就可以盡快激發教師在心中的教學氛圍。第四,是在教師群體盡快建立科學公正的考核評價體系。使高校對教師的考核評價方法、步驟、和獎懲得到廣大教師的支持。
教師要有淵博的學識,這需要教師掌握高超的教學技能。也需要教師通過勤奮刻苦地拓寬知識面,力求把握和吸納相關的高新知識,要用高科技的新觀念來充實自己。這樣,教師才會在教學中下運用自如,這對于教師來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責任感、事業心提高的過程。
[1]吳洪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實效性探討[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06-15.
[2]李春霞;夏凱艷.績效技術視角下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12-20.
[3]張汝;張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實效性分析[J].學理論,2013-05-30.
編輯∕岳鳳
郭青山(1969-),男,山東濰坊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