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黑龍江農墾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150090)
城鎮化建設是當前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在近些年推動的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出現了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實際問題,這顯然會影響到城鎮化建設的質量,更會對城鎮化建設的長遠發展不利。新時期應該將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城鎮化建設的先決條件,利用城鎮化建設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更為扎實的經濟和社會基礎,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為城鎮化建設的目標實現提供生態和環境的基礎,通過不斷地彼此促進實現城鎮化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向深入和更高層次發展。在具體的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要預防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要加大城鎮化建設的科研投入,以法制建設為條件,促進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相關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環境的有效監控,以系統性、科學性的措施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實現城鎮化建設的總體目標。
在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無論是地理上的南北和還是經濟上的貧富都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這些用作基礎工程、工業建設、通信網絡和電力工程的水土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再生的,同時如果建設和規劃方法不當,將會造成水土資源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大量的流失,這會影響城鎮化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效果。
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城市人口會迅速增加,由于城市環衛系統和供水系統存在設計上的問題,導致垃圾污染嚴重,大量的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人類活動產生的各種固體廢料和垃圾來不及進行無害化處理,這些現象都會對生態和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進而使城鎮化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難于取得長遠的效果。
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一批中小型企業沒有過多的資金被投入到工業污染治理之中,這導致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工業污染問題嚴峻,嚴重影響整個地區的生態和環境。
無論是公眾還是政府,無論是城鎮化設計單位還是城鎮化施工單位的環保意識一直較為薄弱,導致為了實現城鎮化建設的經濟目標和發展目標不惜犧牲環境和生態,這在短期內和經濟上能夠看到效益,但是在長期的城鎮化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中就會表現出欠賬過多,后勁不足導致核心競爭力的下降。
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沒有具有指導意義的法律體系對生態環境保護進行規范,這會導致城鎮化建設忽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即便想要做好生態環境保護也沒有必要的法律體系作為基礎和支持。
城鎮化建設是普遍現象,很多區域沒有過多的資金投入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導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落后,直接影響城鎮化建設的速度與質量。
要不斷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普及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把保護生態環境和維護生態平衡工作變成全民自覺的行動。
完善國家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進一步制定地方性配套法規及規章制度,填補法律空白,對城鎮化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進行協調與規范。
城鎮化建設應該與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建立規模化的工業園區,在規模化運作的基礎上,建立健全污染處理系統,將污染物集中處理后排放,控制排放總量。
在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按照污染種類、污染程度的不同,制定不同等級的補償標準,以及規范的生態補償操作流程,使補償資金有針對性,合理化、透明化。
政府應加大對城鎮化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科研資金投入,鼓勵優秀的專利技術投入生產,作用于更多地區的環境保護治理之中。政府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科研的投入應與經濟增長幅度相協調,以確保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決策和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以本研究對城鎮化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思考,我們可以對相關問題做到進一步的了解。新時期,要從對城鎮化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概念理解入手,形成城鎮化建設中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認知,通過城鎮化建設的深化來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在實現科學發展的前提下,打造出新時期城鎮化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新方式,使二者真正達到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的效果。
[1]劉排九,甘永萍,胡寶清.我國農村城鎮化過程中生態安全問題探討[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S1):171-172.
[2]劉奇,宋傳中,王化可.基于科學發展觀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循環經濟淺論[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6,(04):112-113.
[3]楊洪霞.對加快三峽庫區城鎮化建設進程的思考與對策——以重慶市萬州區為例[J].農業與技術,2006,(01):39-40.
[4]王永龍.安徽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對策——以安徽省巢湖市為例[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1,(02):102-103.
[5]劉桂文.限制開發區域城鎮化發展的路徑選擇——以宜章縣為例[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03):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