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鳳英
(黑龍江省東京城林業局北溝林場,黑龍江牡丹江157421)
播種造林法,即直播造林,是一種直接將種子播種到地里的種植方法,其播種方法有很多種,如穴播、條播、撒播等。這種種植方法由于省去了育苗的過程,因此變得很容易操作,非常適合在大面積用于造林的空地上使用。但是,這種植樹造林的方法也存在弊端,首先,對種子的要求較高,其適合顆粒較大、易于存活的種子。此外,為了提高種子的存活率,種子在播種前通常會經過消毒、浸泡和催芽等處理。其次,對用于造林的土地要求非常高,不但要求土地的土壤有充足的水分,而且要少有或者幾乎沒有災害性因素的存在。最后,對幼苗的撫育要求高,這種植樹造林方法在幼苗長出來以后,在對幼苗進行撫育時工作難度還是相對較大的。因此,播種造林法適合在人煙比較稀少的邊遠地區進行大面積造林時使用。
植苗種植法,即栽植造林,是一種將培育好而且根系完整的苗木種植到地里的方法。與播種造林法相比,其優點有3個:第一,育種環節的采用避免了直接播種的種子在發芽過程中對能量的消耗,使種子的能量得到了很好的保存。第二,苗木對惡劣環境的抵抗力強,有利于提高種子的存活率,減小了再次播種的概率。第三,苗木對土地的要求不高,適合在大多數土地上種植。當然,這種造林方法也存在著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第一,由于要種植根系完整的苗木,因此要加強對其根系的保護,特別是在苗木運輸的過程中要格外小心。第二,苗木的存活率受起苗到種植時間的影響,時間越長,苗木的存活率越低,為了保證苗木的存活率,就必須盡量縮短起苗到種植的時間,最好做到起苗與種植連續進行。綜合上述,植苗造林法幾乎不受樹種和造林所用土地的限制,其利遠大于弊,因此被廣泛使用,是目前最常用的植樹造林方法。
分殖造林法是一種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竹子用地下莖)直接種植的方法。技術簡單、易于操作、成活率高等都是它的基本特點,其最大的特點是不但能有效節省育苗所需的時間和費用,并且能充分體現母體的特征。但是,這種方法和播種造林法一樣,對土地的要求都比較高,但不同的地方在于分殖造林法的分支材料由于受到母體數量和地區分布的影響,不適合大范圍種植,只適合能夠營養生殖的樹種,如柳樹、楊樹等。
近年來,我國的沙塵天氣和水土流失現象較為嚴重,沙塵天氣不但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而且風沙的危害也是相當嚴重的,一旦風沙嚴重,我們的土地、村莊、城市都可能在瞬間被埋沒;而水土流失嚴重則會給當地的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嚴重影響土地的質量,甚至會使土地沙漠化。因此,為了防風固沙和減少水土的流失,就必須植樹造林,利用防護林來防風、固土、蓄水。調查顯示,適當的防護林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風速,起到很好的防風作用。此外,研究表明,樹木發達的根系不但可以固定土壤,而且其為了自身有充足的水源供給會將土地中的水分牢牢鎖住,蓄水能力超強。因此,與其斥巨資來建設水庫,不如多植樹造林,利用植被的自然力量來蓄水,同時還能有效防風、固土,可謂一舉多得。
目前,空氣質量差和噪聲污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擾,而植樹造林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一方面,綠色植物的葉片通過光合作用,能夠吸收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有效凈化空氣。此外,樹木會蒸發一部分水蒸氣,并釋放到空氣中,能夠增加空氣的濕度。因此,植樹造林不但有利于空氣的凈化,而且能起到很好的空氣加濕作用。另一方面,防護林和植物綠化有著非常大的隔音作用,因此植樹造林能有效降低噪聲污染,為人們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
對大多數生物而言,森林是它們的棲息地,而近年來我國的森林面積在逐漸減少,這無疑會使許多物種失去了原有的“家”。專家研究表明,森林面積的減小會導致許多物種因不能適應環境而滅絕或者變異。據推測,如果沒有了森林,世界上消失的物種將會達到450萬種。因此,為了給依靠森林而生的生物提供更為廣闊的棲息地,以保護物種的多樣性,各地必須加大植樹造林建設的力度,通過建造人工森林來提高植被的覆蓋率,讓生物有著舒適的“家”。
植樹造林不僅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而且它所帶來的利益是非常長遠的,當代人能從中受益,我們的子孫后代也會從中受益,可謂造福千秋。因此,植樹造林對我國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國應大力推廣植樹造林,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植樹造林的偉大建設中來。
[1]凌發湘.我國林業現狀及整地、造林方法[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05):114-115.
[2]宋麗華,陳佰玲.淺析造林方法與混交林造林技術[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4):62-63.
[3]蘭臣,于長青.我國林業現狀及整地、造林方法[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5):137-138.
[4]宋衛平.淺析造林地的整理與植樹造林方法[J].山西科技,2010,(0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