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徑瑋
(黑龍江省鐵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 150001)
我國地處地震多發的地質結構構造帶上,地震對于社會生活和經濟建設有著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實現房屋建筑結構的安全成為建筑設計的一個核心目標,如何通過設計實現房屋建筑結構的穩定與安全是整個建筑設計工作的重要起點。在具體的設計工作中,要突出房屋建筑結構的安全性這一目標,要將房屋建筑結構的主要部分和涉及房屋建筑結構的關鍵環節作以突出,通過合理地設計和科學地計算習慣成房屋建筑結構穩定的基礎,實現設計房屋建筑結構的目標。
地質危害對于房屋建筑結構有著嚴重的破壞作用,為了實現房屋建筑結構的安全與施工順利必須為房屋建筑結構施工設計出安全而方便的場地。在設計房屋建筑的初始階段應該選擇具有抗震優勢的體制條件,應該在地質條件優良、土壤堅硬、地勢開闊的區域進行房屋建筑結構建設,這會降低施工器件不良地質對房屋建筑結構的影響,有利于房屋建筑結構施工的安全而順利地進行,同時有助于房屋建筑結構施工過程中對沉降問題的控制,起到提高房屋建筑結構強度的作用,預防房屋建筑結構出現傾斜、坍塌等問題,有利于提高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要在房屋建筑設計的初期就避免不良地質地段進行建設,這可以有效避免地質不良而引起的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能力下降,如果必須進行房屋建筑施工,則必須采用嚴格的防護措施來抵御地震和地質災害的影響。
地基是房屋建筑結構的基礎部分,在設計的過程中要避免一個房屋建筑結構處于不同的結構與地基類型之上,要盡量選用天然的地基作為基礎,如果出現地基問題可以采用樁基的方式進行加強與改造,這有利于房屋建筑結構剛性的提高,也有利于房屋建筑結構整體性的保證,是提高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能力的基礎。在設計中要控制基礎的填埋深度,如果基礎出現埋置深度不足則會降低房屋建筑結構對地表的鑲嵌作用,不能做到對房屋建筑結構的固定,會在地震的過程中出現房屋建筑結構振幅擴大,導致房屋建筑結構抵御地震能力的下降。因此設計基礎回填時要確保埋深,要增加房屋建筑結構基礎的側向固定能力,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房屋建筑結構的穩定性。房屋建筑結構上部的構造柱鋼筋應該設計成對基礎梁的嵌入結構,這樣有助于提高房屋建筑結構上部與基礎的牢固度和整體性,有利于房屋建筑結構對地震的抵抗和穩定。
對于房屋建筑的屋頂和墻體要提高設計的重視程度,這是控制房屋建筑結構重量,實現房屋建筑結構抗震的重要基礎,在屋頂和墻體的結構設計中要盡量控制重量,這樣可以減輕地震時期房屋建筑結構的穩定性,提升房屋建筑結構對抗地震的能力。同時也要注意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與結構重量的關系,一味降低屋頂和墻體重量會大大削減房屋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反而出現對房屋建筑結構穩定性的威脅,應該做到在房屋建筑結構重量和房屋建筑結構抗震性能的之間優化的選擇與科學地設計。
為了保障房屋建筑對于地震破壞的抵抗能力。在設計期間,需對其建筑的高度與寬度進行合理控制。結合房屋建筑的實際情況,在保障房屋建筑的抗震要求的條件下,對房屋建筑層數進行合理調整。
在房屋建筑的結構設計上,均勻分布結構剛度與質量、規則設計建筑平面與立體結構等是保障建筑抗震性能的一個重要環節。若房屋建筑具有平面設計復雜,而質量、剛度等分布混亂的情況,在面臨地震時,房屋建筑將會產生扭轉情況,使房屋建筑受到嚴重破壞。
防震縫兩邊需具備足夠寬度,徹底分開防震縫兩邊的上部建構,并順著建筑高度,在防震縫兩側布置墻體。
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若承重墻體間隔加大會降低房屋建筑的剛度以及抗震能力。因此在設計期間,需均勻分布房屋建筑的橫墻以及縱墻,從而確保房屋建筑的整體抗震性能。
構造柱、圈梁等均屬于提高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構造體有利于增強建筑墻體的抗剪性能,并優化建筑結構變形能力,從而使建筑結構在外力作用不大的影響下僅發生變形,不對建筑結構整體的穩定性產生影響。因此,在布置構造柱時,需以《抗震規范》作為布置依據,在墻體交叉處均設置構造柱,促使墻體材料由脆性演變為延性。另外,圈梁有利于緩解地震對于建筑的損害,提高墻體之間的連接牢固性,對于增強房屋穩固性、整體性等可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在一定情況下,還可抑制墻體產生裂縫。
綜上所述,抗震是房屋建筑的基本性能,應該從結構設計上做到對抗震性能的保持,使房屋建筑結構處于更為安全與合理的狀態,達到對振動、地震、特殊情況的抵御,形成更為科學的結構,降低地質、地震災害對房屋建筑結構的損害。要重點強調抗震意識的培養,要在房屋建筑設計過程中將抗震作為重要的目標融合在整體的創作過程之中,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對建筑結構的安全保障。
[1]陶慶舉,鮑利.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及加固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0,(32):21-22.
[2]李世霞,王琳,劉坤.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的正確理解和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08,(09):56-57.
[3]王燕鋒,朱娜.淺議結構設計中概念設計的運用[J].科技創新導報,2009,(34):79-80.